• 华阳国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华阳国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华阳国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67.7 6.3折 10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华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1359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08元

货号9BEAEBA5C9AF424BA00

上书时间2024-05-10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卷一 巴志

 

卷二 汉中志

 

卷三 蜀志

 

卷四 南中志

 

卷五 公孙述刘二牧志

 

卷六 刘先主志

 

卷七 刘后主志

 

下册

 

卷八 大同志

 

卷九 李特雄期寿势志

 

卷十上 先贤士女总赞上

 

蜀都士女

 

巴郡士女阙

 

卷十中 先贤士女总赞中

 

广汉士女

 

犍为士女 

 

卷十下 先贤士女总赞下

 

汉中士女

 

梓潼士女

 

卷十一 后贤志 

 

商品简介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较早且较完整的方志史书,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全貌,为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巴蜀地区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在体例上,将地理、历史、人物三者有机结合,创新了方志的编纂体例。文字典雅,可读性强。

 

本次推出的“三全本”《华阳国志》,以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充分吸收任乃强、刘琳等人的校勘成果,版本权威。在译注时,特别注意吸收新资料、新成果,尤其是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用二重证据解读巴蜀文明,以此拉近读者与传统古籍的距离。



作者简介
著者常璩(约291—361),字道将,蜀郡江原县小亭乡(今四川崇州三江镇)人。巴蜀名士,成汉末官至散骑常侍。桓温伐蜀时,与中书监王嘏等劝李势投降晋朝,被桓温任为参军。著有《华阳国志》、《汉之书》(又名《蜀李书》)等。
译注者彭华,字印川,四川丹棱人,四川大学教授。出版《燕国八百年》《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民国巴蜀学术研究》《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印川集:蜀学散论》等著作。

目录
上册
前言
卷一  巴志
卷二  汉中志
卷三  蜀志
卷四  南中志
卷五  公孙述刘二牧志
卷六  刘先主志
卷七  刘后主志
下册
卷八  大同志
卷九  李特雄期寿势志
卷十上  先贤士女总赞上
蜀都士女
巴郡士女阙
卷十中  先贤士女总赞中
广汉士女
犍为士女 
卷十下  先贤士女总赞下
汉中士女
梓潼士女
卷十一  后贤志 
卷十二  序志并士女目录
序志
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
益梁宁三州三国两晋以来人士目录 
附录一  吕大防《华阳国志序》 
附录二  李《重刊华阳国志序》
附录三  题襟馆本廖寅序
附录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摘要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较早且较完整的方志史书,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全貌,为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巴蜀地区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在体例上,将地理、历史、人物三者有机结合,创新了方志的编纂体例。文字典雅,可读性强。
本次推出的“三全本”《华阳国志》,以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充分吸收任乃强、刘琳等人的校勘成果,版本权威。在译注时,特别注意吸收新资料、新成果,尤其是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用二重证据解读巴蜀文明,以此拉近读者与传统古籍的距离。

主编推荐

1.方志之祖,创新方志写作体例。

在方志编纂体例上,将历史、地理、人物三者有机结合,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全貌,在方志撰写中具有开创之功和典范作用。

2.取材详审,兼具史料与文学价值。

取材丰富详尽,对于传世文献不迷信、不盲从。结合自身所见所闻所亲历,撰写的两晋蜀事,是极为珍贵的史料。语言典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3.版本权威,注意吸收学界成果。

以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参校他本,版本权威。译注中注意借鉴和吸收任乃强、刘琳等学者的校勘成果,以及学界的研究成果。

4.文献考古,二重证据解读巴蜀历史。

秉承“三全”丛书体例,注释疑难字词、地域变迁、典章制度、人物生平。吸收的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用文献与考古二重证据解读巴蜀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媒体评论
郡书者,矜其乡贤,美其邦族,施于本国,颇得流行;置于他方,罕闻爱异。其有如常璩之详审,刘昺之该博而能传诸不朽,见美来裔者,盖无几焉。——唐刘知幾《史通·杂述》
蜀记之可观,未有过于此者。——北宋吕大防《华阳国志序》
为方志之祖,其书有义法,有条贯,卓然著作之林。——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地方志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英国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一书而兼备各类,上下古今,纵横边腹,综名物,揆道度,存治要,彰法戒,极人事之变化,穷天地之所有,汇为一帙,使人览而知其方隅之全貌者,实自常璩此书创始。——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