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传(上下册)
  • 成都传(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都传(上下册)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91.5 4.6折 198 全新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蓝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8440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D3665A3DC3664F4491A

上书时间2024-05-10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后记

 

 

 

 

 

 

 

 

 

 

 

 

 

 

 

 

 

 

 

 

 

 

 

记得是2020年秋季的一天,散花书院总裁廖云 请我去锦江宾馆,与“丝路百城传”主编刘传铭教 授见面,刘老很熟悉我以《踪迹史》为代表特征的 个人言路与架构,力邀我担纲《成都传》的写作。 对他这一番盛意,我只能抱歉! 一女不能两嫁,早 在3年之前,我已经与四川人民出版社签订了《成 都传》的出版合同。

 

迄今为止,我已经写作出版了涉及蜀地、成都 题材的作品9部:《天下名城》《春熙路史记》《踪迹 史:石达开与唐友耕、丁宝桢、骆秉章、王闿运等 交错的晩清西南》《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 地笔记》《锦官城笔记》《天路叙事》《蜀人记:当 代四川奇人录》,逾300万字。伴随对巴蜀题材研 究的纵深,加之寓目的扩展,我越来越感到越是深 入,越必须小心翼翼,颇有如履薄冰之感,深切体 会到荀况所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 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 大也”。但是,一部由神话、历史、考古、民俗、 风化、经济、建筑、动植物等领域进入,并由文学 笔法落地的《成都传》,仅仅尊重史料是不够的, 这远非把《成都通史》压缩而成一部“简史”那么简单!所以,我原计划 在60岁之际完成这一浩繁的写作,但因缘际会,鉴于“城市热”春风化 雨,还是提前几年全力以赴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

 

城市如人。城市如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恩怨情仇。就像路德维希的 《尼罗河传》,是将人、史、地,自然和社会,过去和现在熔冶一炉,作 者对材料的选择颇具匠心,呈现出光怪陆离的丰富与历史的深邃,直走人 心。但最令人目眩神驰的,是他笔下古埃及的灿烂黄金,以及历代画家笔 下的色彩,那被时光漫漶了起伏的色彩,以及塑造了尼罗河两岸人民的命 运和性格的斑斓之彩。与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一样,都是我的 案头之书。

 

学者范存忠在《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一文里指出:“近代的 传记与传统的传记有一个显著的区别:传统的传记,目的在于颂扬某一个人 或某一些事;至于近代的传记,目的不在颂扬任何人,而在表达人生,表达 特定时代、特定环境里的人生。传统传记有三大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为贤者讳。近代的传记,就事叙事,实事求是,无论英雄或常人都还他一个 本来面目。在传统的传记里,好像每个传主都是好人一圣人,贤人,君子, 好像海棠能吐香,玫瑰花是没有刺的。在近代的传记里,每个传主是一个 '人',不论圣贤或君子;每个人都有其缺陷,每块白璧都有一些瘢点。一 般地说,传统的传记近于'行状''荣哀录',是理想的,近代的传记是写 实的。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不是没有理想化的地方,约翰逊不是他 的英雄吗?但大体上是写实的。它是欧洲近代传记的鼻祖。”①

 

在叙述语境中描绘真正存在的人或事,我采取田野调查的脚力、笔 力,采用深度透视的方法,拉开距离的审视,复原真相,运用拉近推远的 镜头语言,构建出一座与历史相向而行的宏大纸上建筑。这也许是《成都 传》最为重要的特征。《成都传》最大的难度不仅仅在于廓清历史真相,而 且在于如何演绎这一真相,并令我们成为历史的在场者。这部近160万言

 

① 《约翰逊博士传》,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9月1版,第7页。
的作品尽力实现这一具体目标和长久的价值。

 

在《成都传》里,非虚构写作固然要涵盖城市断代史、人物传记、事 件,但非虚构写作并不需要对传主过于“负责”,更不需要对其一生予以 烦琐的“过度阐释”,因为非虚构写作的旨归,恰在于富有深意地记录, 一个时代的疾风暴雨加之于一个人的轻与重,以及一个人对此的抗拒或顺 从。近代以及当代文学传记里所缺乏的跨学科的域界论、跨文体的方法 论,汇聚为非虚构写作的典型特征。近代、当代传记追求的“真实”,其 实并不是非虚构写作渴望抵达的彼此,因为非虚构作家一直就置身于真实 的地界,他们只是尽力去呈现,一个人与时代的关系,那种写作才能复原 和修补完成的真相。

 

我一直认为,在写作的立场上,叙事铺就的真相,高于难以企及的所 谓真实。所以无所谓树碑立传与歌功颂德,非虚构写作里的人与事,不过 是不同时代生活洪流中的一个个标的。

 

《成都传》的写作,与跑步密切有关。我的习惯是,往往写作到了黄 昏,就去锦江边跑步几公里,也可以说,《成都传》是“跑”出来的。黄昏 时分,是锦江水面最为恬静的时刻,从树巅倾泻而来的夕光,开始在丝绸的 水面淌金。白鹭忽闪着翅膀栖息下来,水墨画一样的简净淡雅。白鹭立在水 边长久冥思,成为隐士们的榜样。在它的身边,则是穿行在千年律诗里的 那一叶扁舟,终于用一束渔火,放大了白鹭梦一般的体型。我们不但目睹了 杜甫的白鹭,也看清了李白的白鹭,而刘禹锡的白鹭与白居易的白鹭彼此交 错而飞,在历史的水面撒下了三百六十五天的樱花、红杏与细雪……

 

有“小东坡”之誉的宋代诗人唐庚,其诗学苏轼,遭际也与苏轼相 似。贬居惠州期间写有《白鹭》一诗,他从白鹭的身影里看到的却是重重 危机:“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诸君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 到君。”所谓相由心生,景由心造,果然!所以一座城市,会在不同心境 中得到不同的镜像。我必须在不同的起承转合之中,在无数重叠的、挪移 的成都光影里,靠近那个最真实的城市形象。

 

依照古人为前朝写传的历史惯例,《成都传》从古蜀先民进入成都平原

 

 

 

开始,写到1949年为止。在这之后的内容,当在《成都传》续集中得到进 一步状写。

 

2000多年来,成都是因山水而兴,因山水而荣,因山水而困,因山水 而云蒸霞蔚、大有作为。回首天际,春水明媚凝脂,烟光梦田含翠。置身 锦江码头,思接千载,知锦江之高义;逝者如斯,念崇丽之无尽。

 

感谢四川省作家协会将《成都传》列入2021年度重点扶持作品;感谢 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联将此书列入重点文艺项目、《弘扬天府文化主 题创作系列作品》项目。

 

感谢《收获》《作家》《时代文学》《湖南文学》《青海湖》《红豆》 《四川文学》《格调》《晩霞》《青年作家》《西湖》《青岛文学》等多家刊 物发表《成都传》的选章。

 

撰写《成都传》是一个十分庞大而繁杂的跨学科工程,也被热爱成 都历史的朋友们视为“义举”,他们慨然伸出援手,他们的“义举”才让 我感怀!写作期间,我得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省博物院、四川大学图 书馆、成都市博物院、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市档案馆、成都地图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崇州市罨画 池博物馆、成都市石室中学、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文学院、成都市植物 园、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管理处、锦江区政协、温江区文联、大邑县文联、 大邑县文管所、巴山文学院、布克书店、散花书院以及《人民网》《四川日 报》《川观新闻》《中华读书报》《上海青年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 闻》《四川经济日报》《川经新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成都商报》 《红星新闻》《蜀学》《天府文化》《晩霞》《读者报》《第一读者》等多 家媒体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摄影家嘉楠、甘森和古明清,著名学者谭继 和、王笛、徐新建、周啸天、肖平,作家马平、庞惊涛、米瑞蓉、田旭中 以及四川大学梁昭、成都市图书馆涂樱鸽、四川省文史馆李殿元、《四川文 物》杂志社黄剑华等数十位学人和地图收藏者的悉心关照,在此深表谢意。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成”(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都”(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成”与“都”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这一世界城市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成都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蒋蓝:散文家,作家。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终身特约作家。已出版《豹典》《媚骨之书》《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黄虎张献忠》等 。 



目录

 

 

 

 

目 录

下册

 

 

 

 

 

 

第31 章 唐宋时期成都园林 五一一

第32 章 西南丝路上的地标 五二三

第33 章 唐宋海棠与“放翁花” 五三六

第34 章 侠之大者的心性与剑气

—— 张咏与“交子”诞生记 五四五

第35 章 “铁面御史”赵抃的人格魅力 五六一

第36 章 计有功与《唐诗纪事》 五七〇

第37 章 前后蜀皇城的短暂辉煌 五七九

第38 章 辉煌的前蜀以及宴游史 五九五

 

 

第四编 元明清风貌记

 

第39 章 元朝时期的成都城市 六〇九

第40 章 巍巍皇城蜀王府 六一九

第41 章 杨慎:雄视西南五百年 六四四

第42 章 明末清初时节的成都 六六〇

第43 章 兴建贡院与满城 六七七

 

 

 

 

 

 

第44 章

   

彭端淑与锦江书院

   

六九三

     

第45 章

   

今古人思苏廷玉

   

七〇七

     

第46 章

   

“国之宝桢”是如何炼成的

   

七一七

     

第47 章

   

王闿运眼中的晚清成都

   

七二五

     

第48 章

   

东校场两起载入近代史的大事

   

七四四

     

第49 章

   

宋育仁:四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七五四

     

第50 章

   

骆成骧与巴蜀文化

   

七六七

     

第51 章

   

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七八四

     

第52 章

   

铁血斑斓彭家珍

   

七九五

     

第53 章

   

欧洲探险家笔下的晚清成都

   

八〇六

     

 

 

第五编

 

 

 

第54 章

   

 

 

中国第四城记

 

 

 

建筑是城市岁月的纪丽谱

   

 

 

 

 

 

 

 

 

八一五

     

第55 章

   

华西坝往事

   

八六九

     

第56 章

   

叠溪大地震引发洪灾经过成都

   

八八五

     

第57 章

   

“远征军”前后岁月

   

八九一

     

第58 章

   

罗常培笔下的成都“七二七”大轰炸

   

八九九

     

 

 

第六编

 

 

 

第59 章

   

 

 

成都风物记

 

 

 

茶的源流史

   

 

 

 

 

 

 

 

 

九〇七

 

 

 

 

 

第60 章

   

木中王者桂树

   

九一六

     

第61 章

   

木芙蓉简史

   

九二二

     

第62 章

   

凤凰山的演变史

   

九三四

     

第63 章

   

枸酱与拐枣的迷宫

   

九四一

     

第64 章

   

成都古桥春秋

   

九四七

     

第65 章

   

成都的桤树

   

九五八

     

第66 章

   

成都的乌鸦

   

九六六

     

第67 章

   

蜀地银杏逸事

   

九七一

     

第68 章

   

最具世界知名度的成都之花

   

九七七

     

第69 章

   

成都的桐花凤

   

九八三

     

第70 章

   

龙泉山简史

   

九八七

     

第71 章

   

今有蜀绣惊海内

   

九九八

     

第72 章

   

历史上的大熊猫

   

一〇〇六

     

第73 章

   

珙桐翔鸽

   

一〇一四

 

 

附 录 城市美学非虚构 一〇一九

参考书目 一〇二六

后 记 一〇三〇


【前言】

主编推荐

1.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七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是汉的五大都会之一,是唐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是宋金融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世界上最早纸币发明的地方。成都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优秀的旅游城市。成都的蜀锦、大熊猫,成都的春熙路、锦里,成都的美景、美食,让成都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书稿内容丰富,文字精彩,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目前已出版的20余部中国城市传里,本书篇幅最大,图片最多,结构最为复杂,时间跨度最长(距今5000年前-1949年)。计2022年6月新书出版举办发布会,发布会后还有研讨会。本书籍将有望成为大多数读者了解成都的必读书籍之一。著名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谭继和教授和王笛教授对本书分别撰写了推荐语,给予了极高评。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