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

全新正版保证,电子发票

59.3 6.1折 9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姚玳玫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301334881

出版时间2021-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C4517DF4CA664A93B49

上书时间2024-05-07

博益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1923—1937)》探讨的是1925—1937年中国新文学的价值实践,这是一个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不同文学观念在抗衡中并没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新文学实践的多元形态:繁复的、多面多层的,砥砺共生的。直至全面“抗战”前夕,新文学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它是开放式的,在外部环境规约与内在自守坚持的互动中耦合生成。其价值生成过程也并非清晰的、线性的、充满目的性和必然性的,而是错综的、迂回的、多线头的、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的,一种过程性、细节化、多元互动式的垒建和确立。



作者简介
姚玳玫 ---------------------------- 姚玳玫,女,广东省汕头市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民国时期海派文化/文学、民国时期女性文学/艺术等。已出版学术著作:《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商务印书馆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二卷:多元共生》,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想像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文化演绎中的图像:中国近现代文学、美术个案解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目录
绪论

 上编十字路口:新文学"群"的分化和重组

 第一章"青年"与革命文学运动(1923-1928)

 一、文学何用何为

 ——以青年为说服对象的文学观念扭转(1923-1924)

 二、"青年"与"老年"的纠结:"青年优胜"观念的确立(1925-1927)

 三、游走于两种论说之间:以"青年"为言说者的革命文学倡导(1928年1-6月)

 第二章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分化及其人文困境

 ——以语丝与现代评论关系为考察中心

 一、周氏兄弟的人文主义抱负和语丝平台的开设

 二、与科学主义相遇:语丝与现代评论的异质性

 三、意气之争:语丝人文主义的蹈空及其非理性陷落

 第三章阶级论文学的初期实践

 ——以蒋光慈小说为考察中心(1925-1931)

 一、"革命"如何整合"文学"?

 ——阶级论文学的初期实践及其困境

 二、"恋爱"如何归属于"革命"?

 ——"光赤式的陷阱"

 ……

精彩内容
本书探讨的是1925-1937年中国新文学的价值实践,这是一个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不同文学观念在抗衡中并没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新文学实践的多元形态:繁复的、多面多层的,砥砺共生的。直至全面“抗战”前夕,新文学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它是开放式的,在外部环境规约与内在自守坚持的互动中耦合生成。其价值生成过程也并非清晰的、线性的、充满目的性和必然性的,而是错综的、迂回的、多线头的、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的,一种过程性、细节化、多元互动式的垒建和确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