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
¥
9
3.2折
¥
2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车凤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8-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车凤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7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6241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0页
-
字数
231千字
- 【内容简介】
-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旨在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儒家和道家经典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兴趣,呼唤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师者以文化人、传道授业之职责:以儒家的积极入世引领学生建立生命格局、承担使命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自律自省的习惯;以道家的超脱出世开阔学生心胸,培养他们的静气与旷达。全书主体内容共有十六堂课,其中,和儒家相关的有十堂课,和道家相关的有六堂课。儒家部分主要围绕《论语》《孟子》等原典,涉及为学、孝道、仁义、礼乐、天命观、中庸之道、君子人格等要点。道家部分则以《老子》和《庄子》为选材来源,涉及道的内涵、无私寡欲、虚静、朴素辩证法、生死逍遥、无为不争等要点。本书适于做高校通识课程教材,也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阅读。
- 【作者简介】
-
车凤,文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同时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中心特约研究员。多年来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开设《国学经典与人生智慧》课程,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与好评。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研究院家文化研究顾问,河北传媒大学“精英国学教育研究院”顾问,曾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项目,在《光明日报》曾开设文化专栏。著有《中国新闻媒体社会治理功能研究》《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等作品,其中《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曾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榜重点推荐。
- 【目录】
-
第一堂课 国学经典的当下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儒道经典
中国人精神结构的三位一体
儒家说什么,道家说什么
第二堂课 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什么是儒
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儒家、儒学、儒教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论语》其书
第三堂课 为学之道
人为什么要学习
中国文化的综合性
儒家的学
《大学》
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
儒家的立志
学习的基本方法
知行合一
第四堂课 德之本:孝道
百善孝为先
从家庭伦理到治国之道
孝与悌
孝道的文化内涵
如何尽孝
孝道的现实意义
第五堂课 儒家的核心:仁
仁的提出
仁的层次
仁与礼的关系
仁的内涵
仁爱与慈悲、博爱
孟子的仁政
仁对当今时代的意义
第六堂课 义与孟子
舍生取义
义与耻感文化
儒道法墨四家的义利观
孟子
孟子的存心与养心
第七堂课 礼乐之道
孔子为什么提出恢复周礼
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礼
儒家礼的三个层面
礼的效用是一种秩序
礼的形式与内涵
礼与乐
今天的礼和仪式感
第八堂课 儒家的天命观与中庸之道
天命
《论语》中的天命
儒家对待天命的三种态度
天人关系:合一与合德
中庸之道
被误解的中庸
第九堂课 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阳明其人
知行合一提出的背景
知行合一的内涵
致良知
第十堂课 君子人格
君子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模式
如何培养君子人格
君子精神、君子风范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堂课 道为何物,老子其人
强名谓道
老子其人
道与德
道家与道教
第十二堂课 无私寡欲和虚静
人性中的公与私
道家倡导的无私
自私的人是焦虑的
虚与静
无私虚静的当下意义
第十三堂课 道家的辩证法
东西方哲学背景比较
循环运动的规律
第十四堂课 生死逍遥
何以逍遥
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的生死观
生死同一论
生死循环论
生死无情论
生死超脱论
第十五堂课 无为不争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无为的内涵
庄子的无为
无为不争在今天还适用吗
第十六堂课 道家思想的生活实践
道与中医
道与书画
道与茶文化
道与武术
道与现代管理
后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