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地坛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与地坛

13 5.7折 23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铁生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版次2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7-28

书古名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史铁生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
  • 版次 2
  • ISBN 9787020106332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23页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墙下短记》《好运设计》《扶轮问路》《我二十一岁那年》《合欢树》《秋天的怀念》《黄土地情歌》《我的梦想》《记忆与印象》等散文名篇,全面地讲述了他的轮椅生涯、人生故事。
【作者简介】
: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目录】

序言
东京某晚的事
胡桃云片
陋巷
旧地重游
五月
肉腿
市街形式
野外理发处
三娘娘
看灯
鼓乐
钱江看潮记
车厢社会
放生
半篇莫干山游记
山中避雨
西湖船
桂林初面
蜀道奇遇记
桂林的山
胜利还乡记
南国女郎
杵舞和台湾的番人
看残菊有感
庐山游记之一江行观感
庐山游记之二九江印象
庐山游记之三庐山面目
扬州梦
西湖春游
故宫一瞥
杭州写生
黄山松
黄山印象
上天都
饮水思源——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化作春泥更护花——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有头有尾——参观江西革命根据地随笔
赤栏杆外柳千条——参观景德镇随笔
耳目一新
天童寺忆雪舟
不肯去观音院
旧上海
酆都
塘栖

内容摘要
丰子恺曾云:“奇山异水,幽境绝域,非多行路不能见其状。太史公游名山大川,归而文章有奇气。”同样的,江山秀丽滋养了丰子恺的文心与画心,成就了他“中国漫画第一人”“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本书精选丰子恺写大好河山的游记文章四十四篇,每篇辅以丰子恺亲绘的主题画作九十八幅,一画一文,跟随丰子恺的笔触游历黄山、旧上海、景德镇,庐山、杭州、扬州、桂林、东京等地。丰子恺下笔远征历史,近取譬喻,往往小中见大,有味外之味;着画则独出机杼,情致幽渺,笔墨饶富意趣。画人行脚,屐痕处处,古今风流,一肩担尽。

精彩内容
钱江看潮记阴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来了两位亲友,和两个例假返寓的儿女。上午,天色阴而不雨,凉而不寒。有一个人说起今天是潮辰,大家兴致勃勃起来,提议到海宁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着湿毒,行步维艰还在其次;鞋根拔不起来,拖了鞋子出门,违背新生活运动,将受警察干涉。但为此使众人扫兴,我也不愿意。于是大家商议,修改办法:借了一只大鞋子给我左足穿了,又改变看潮的地点为钱塘江边,三廊庙。我们明知道钱塘江边潮水不及海宁的大,真是“没啥看头”的。但凡事轮到自己去做时,无论如何总要想出它一点好处来,一以鼓励勇气,一以安慰人心。就有人说:“今年潮水比往年大,钱塘江潮也很可观。”“今天的报上说,昨天江边车站的铁栏都被潮水冲去,二十几个人爬在铁栏上看潮,一时淹没,幸为房屋所阻,不致与波臣为伍,但有四人头破血流。”听了这样的话,大家觉得江干不亚于海宁,此行一定不虚。我就伴了我的两位亲友,带了我的女儿和一个小孩子,一行六人,就于上午十时动身赴江边。我两脚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们后面。
我们乘公共汽车到三廊庙,还只十一点钟。我们乘义渡过江,去看看杭江路的车站,果有乱石板木狼藉于地,说是昨日的潮水所致的。钱江两岸两个码头实在太长,加起来恐有一里路。回来的时候,我的脚吃不消,就坐了人力车。坐在车中看自己的两脚,好像是两个人的。倘照样画起来,见者一定要说是画错的,但一路也无人注意,只是我自己心虚,偶然逢到有人看我的脚,我便疑心他在笑我,碰着认识的人,谈话之中还要自己先把鞋的特殊的原因告诉他。他原来没有注意我的脚,听我的话却知道了。善于为自己辩护的人,欲掩其短,往往反把短处暴露了。
我在江心的渡船中遥望北岸,看见码头近旁有一座楼,高而多窗,前无障碍。我选定这是看潮最好的地点。看它的模样,不是私人房屋,大约是茶馆酒店之类,可以容我们去坐的。为了脚痛,为了口渴,为了肚饥,又为了贪看潮的眼福,我遥望这座楼觉得异常玲珑,犹似仙境一般美丽。我们跳上码头,已是十二点光景。走尽了码头,果然看见这座楼上挂着茶楼的招牌,我们欣然登楼。走上扶梯,看见列着明窗净几,全部江景被收在窗中,果然一好去处。茶客寥寥,我们六人就占据了临窗的一排椅子。我回头喊堂倌:“一红一绿!”堂倌却空手走过来,笑嘻嘻地对我说:“先生,今天是买坐位的,每位小洋四角。”我的亲友们听了这话都立起身来,表示要走。但儿女们不闻不问,只管凭窗眺望江景,指东话西,有说有笑,正是得其所哉。我也留恋这地方,但我的亲友们以为座价太贵,同堂倌讲价,结果三个小孩子“马马虎虎”,我们六个人一共出了一块钱。①先付了钱,方才大家放心坐下。托堂倌叫了六碗面,又买了些果子,权当午饭。大家正肚饥,吃得很快。吃饱之后,看见窗外的江景比前更美丽了。
我们来得太早,潮水要三点钟才到呢。到了一点半钟,我们才看见别人陆续上楼来。有的嫌座价贵,回了下去。有的望望江景,迟疑一下,坐下了。到了两点半钟,楼上的座位已满,嘈杂异常,非复吃面时可比了。我们的座位幸而在窗口,背着嘈杂面江而坐,仿佛身在泾渭界上,另有一种感觉。三点钟快到,楼上已无立锥之地。后来者无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钱。我们的背后挤了许多人。回头一看,只见观者如堵。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着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们所看的,是照旧的一条钱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还是不来。大家倦起来,有的垂头,有的坐下。忽然人丛中一个尖锐的呼声:“来了!来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长,但钱塘江还是照旧。原来是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挤得哭了,在那里哄他。
江水真是太无情了。大家越是引颈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这仿佛有的火车站里的卖票人,又仿佛有的邮政局收挂号信的,窗栏外许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烟。
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的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达到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看潮就看好了。楼中的人,好像已经获得了什么,各自纷纷散去。我同我亲友也想带了孩子们下楼,但一个小孩子不肯走,惊异地责问我:“还要看潮哩!”大家笑着告诉他:“潮水已经看过了!”他不信,几乎哭了。多方劝慰,方才收泪下楼。
我实在十分同情于这小孩子的话。我当离座时,也有“还要看潮哩!”似的感觉。似觉今天的目的尚未达到。我从未为看潮而看潮。今天特地为看潮而来,不意所见的潮如此而已,真觉大失所望。但又疑心自己的感觉不对。若果潮不足观,何以茶楼之中,江岸之上,观者动万,归途阻塞呢?以问我的亲友,一人云:“我们这些人不是为看潮来的,都是为潮神贺生辰来的呀!”这话有理,原来我们都是被“八月十八”这空名所召集的。怪不得潮水毫没看头。回想我在茶楼中所见,除旧有的一片江景外毫无可述的美景。只有一种光景不能忘却:当波浪淹没沙堤时,有一群人正站在沙堤上看潮。浪来时,大家仓皇奔回,半身浸入水中,举手大哭,幸而大人转身去救,未遭没顶。这光景大类一幅水灾图。看了这图,使人想起最近黄河长江流域各处的水灾,败兴而归。
廿三〔1934〕年中秋日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