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
56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陈来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9-12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来 著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09-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32638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8页
-
字数
3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陈来学术论著集
- 【内容简介】
-
王阳明青少年时代就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热心骑射,精究兵法,长于诗文,早享文名。青年时代的王阳明与多数宋明理学家一样,也经历了一条“出入释老”而“归本孔孟”的思想历程;人仕之后,踏人坎坷的政治生涯,34岁时,他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冒死抗谏,反对把持朝政的宦官刘瑾,为此受廷杖下狱,贬到贵州偏远的龙场,做一个小小的驿丞。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他日夜默坐,动心忍性,思考圣人处此将何所为,在一个夜间他忽然大悟,“不觉呼跃,从者皆惊”,从此建立了与程朱学说完全不同的哲学,后人称此为“龙场悟道”。此后,他虽为明王朝建立了奇功大业,但他本人却屡遭诬陷谗谤。在“百死千难”的政治危机中,他坚信自己的良知,表现出极大的勇气。无论是居家休养还是戎马倥偬,他都广收弟子,因材施教,宣传他的思想。他的学说虽受到压制,却在当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笼罩了整个明中后期思想的发展。
王阳明哲学就其直接意义来说是对朱熹哲学的反响,他倡导的“心学”是在明中期封建统治极度腐败、程朱理学逐渐僵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思想运动,具有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北宋以来理学扬弃佛道,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的一个结果,在整个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王阳明富于创造精神,他的哲学一脱当时程朱派的经院习气,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概,充满了生气勃勃的活力。他能像禅宗大师一样用某些令人惊奇的指点方法使人领悟,他的思想盈溢着生命的智慧,因而十分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 【作者简介】
-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哲学会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 【目录】
-
第一章绪言
一有我与无我
二戒慎与和乐
三理性与存在
第二章心与理
一心即理说的提出
二心即理说的内涵
三心即理说的诠释
四心即理说的矛盾
第三章心与物
一心与意
二意与事
三心与物
四心物同体
第四章心与性
一未发与已发
二心之本体
三心与性
第五章知与行
一知行合一的内容
二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三知行合一的分析
第六章诚意与格物
一《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二诚意
三格物与格心
四格物之辩
五《大学问》的格物说
第七章良知与致良知
一致良知说的提出
二良知
三致良知
四从格物到致知
第八章有与无
一天泉证道
二无善无恶
三心体与性体
四儒与佛
五有与无
六严滩问答
第九章境界
一有无之境
二无我为本
三狂者胸次
四与物同体
第十章工夫
一工夫之内外本末
二工夫之有无动静
第十一章结语
一早年历程
二中岁教法
三晚年化境
四身后流变
第十二章附考
一《年谱》笺证
二《续编》书札考
三越城活动考
四著述辨疑
附录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一引言
二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三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四理学对于神秘主义的批评
五结语
阳明年表要略
征引书目
索引
后记
“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