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

26.88 2.5折 10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为祥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4

书古名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为祥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04010
  • 定价 10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43页
  • 字数 7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朱熹(1130-1200)是孔子之后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是两宋以降中国学术形态与文化性格的塑造者。《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从发生学的视野出发,依据朱子文本与相关文献,在充分吸纳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朱子的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展开对朱子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深入考察。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分析朱子的早年经历——从出身、师承到学术性格及其思想谱系的形成,并通过朱熹与张、陆象山、吕祖谦、陈亮的理论论辩以及朱熹对《四书》的集注与具体探讨展现其思想体系;下篇从朱熹学说的历史境遇出发,依次分析宋、元、明、清朱熹思想的历史影响,特别是通过20世纪三位大家冯友兰、钱穆与牟宗三之朱子研究的深入解读,凸显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推陈出新途径。
【作者简介】
丁为祥,1957年生,陕西西安人。哲学博士,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与中华朱子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对儒学的未来命运尤为关注。已出版《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自苦与追求——墨家人生哲学概览》(武汉出版社1998)、《熊十力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等专著,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自然辩证法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以及《中国哲学季刊》(美国)、《文化中国》(加拿大)、《哲学与文化》(台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引言
上篇:朱子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的形成
第一章朱子的早年经历及其学术性格的形成
一、家世、志趣与早年生活
一、从学三君子:科举、业儒与习禅
三、问道李延平:佛与儒之抉择
四、延平答问:儒学新路向的肇端
五、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
六、朱子的学术性格及其形成
第二章对先贤的继承——朱子与周、张、二程
一、思想谱系概说
二、北宋五子的思想发展及其走向
三、朱子对二程的抉择
四、朱子对张载、周敦颐的拣择与诠释
五、朱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规模
第三章与同仁的切磋——朱子一生的论战
一、“仁说”之辨——朱子与张
一、为学方向与人手之争——朱子与陆象山
三、经史、博约之间——朱子与吕祖谦
四、王霸义利之辨——朱子与陈亮
五、朱子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的激荡与定型
第四章向原典的回归——朱子与“四书”
一、朱子与《大学》
二、朱子与《中庸》
三、朱子与《论语》
四、朱子与《孟子》
五、朱子思想谱系的定型及其功能
上卷结语:朱子的理气世界及其究极归向

下篇:朱子哲学的历史影响及其发生学考察
第五章朱子哲学的后世影响及其演变
一、从学禁、党禁到官方意识形态
二、独尊与潜流——元代的朱子学
三、双向的落实及其裂变——明代的朱子学
四、朝野的双向修正与尴尬转型——清代的朱子学
五、朱子思想谱系的流衍及其多元走向
第六章逻辑理性的引进与诠释——冯友兰的朱子研究
一、成学经历与治学的基本出发点
二、从形式质料、真际实际到共相追求
三、理气关系与共相、殊相
四、从生存实在论到逻辑实在论
五、文化的通约性与不可通约性
第七章历史理性的研究与评价——钱穆的朱子研究
一、从“系年”、“学术史”到“学案”
二、“宇宙本体论”
三、朱子的“心学”
四、辨朱陆、辟佛禅
五、历史视阈下的文化理想
第八章超越理性的裁正与批评——牟宗三的朱子研究
一、从“实在论”到“本体宇宙论”
二、“即存有即活动”与“只存有不活动”
三、从“存有之理”到“存在之理”
四、“良知坎陷说”与“一心开二门”
五、良知的孤悬与落寞的人生
下卷结语:认同的选择与选择的认同——现代化牵引下的朱子学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