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人学与文化哲学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人学与文化哲学史

16.88 3.0折 5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尚明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3

书古名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尚明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6158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7页
  • 字数 422千字
【内容简介】
在近代丛林法则常胜过“国际公理”的世界环境中,深刻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在中国思想界激发起一场声势追攀先秦,而深度和视野更有过之的大争鸣运动。中国应如何选择文化路向和再造民族精神的哲学思考,成为这场思想争鸣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大题目。本书选择了十二位颇具代表性且有理论系统的思想家予以评介。他们以独立不倚的创造精神,对上述问题提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主张。虽然歧见异识所在多有,却也颇有见仁见智之别,许多思想于今仍有可贵的理论价值和启迪意义,未可以“同而不合”的态度轻率臧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内学养身心外学应世事--张之洞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文化模式
第二节尊纲常而斥民权,倡守约以破繁难
第三节引西学以益智,奋民志而图强
结语

第二章援儒人墨用夷变夏--康有为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去苦求乐”的人性论和“人道”之学
第二节仁爱之德为人类文明形成与进化的枢机
第三节人权平等的学术主旨及实现之初阶
第四节更新国人精神素质,塑造中西合璧的新国魂
结语

第三章辟荀学立仁本挞秦政倡民权--谭嗣同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中西文化同源论和取法西学的思想根据
第二节“仁”的本体论化及对“以名为教”的理论否定
第三节批判纲常伦理、伸张人权平等
第四节性善论的再创造和肯定灵魂不灭说的道德教化功用
结语

第四章创三育强国本倡内籀正文风--严复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从自由精神求证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
第二节更新民众素质为强国保种之本
第三节对中国传统学术和君主体制的批判
第四节融合中西教育思想和文化模式之构想
第五节对斯宾塞、赫胥黎思想的扬弃及“合群进化”思想
第六节为“开明自营”和“背苦趋乐”作道德正名
结语

第五章既闻海潮音也作狮子吼--梁启超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新民”为中国救危图强之本
第二节“小我”与“大我”相扶助的新民精神
第三节辨证“新民”的公德与私德及相互关系
第四节论证去奴性的精神自由与有制裁的行为自由
第五节教育宗旨在立“三达德”,玄学科学皆宜人生观
第六节求证儒家哲学的基本特征、精神主旨和恒久价值
结语

第六章从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章太炎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善恶、苦乐并行的“俱分进化论”
第二节解脱“俱分进化”的“五无”境界
第三节宣扬“无神教”以期增进国民道德
第四节弘扬国粹以增进国民的“爱国热肠”
第五节唯识论特色的人性学说
第六节伸张个体价值,辟除以国家或社会压抑个人的惑见
第七节宇宙论的转变及与人学、历史观点的关系
结语

第七章奉西方三大发明斥旧学粪中毒药--陈独秀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判别中西文化及对中国文化建设模式的构想
第二节对于“孔教”的理论定性和彻底否定
第三节呼唤伦理觉悟与提倡新道德建设
第四节从科学万能和唯物史观辩证“科学的人生观”
结语

第八章张西化大纛蕴会通本相--胡适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探索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唯物文明”、“唯心文明”之辨
第二节中国文化发展模式的真实构想和权宜的宣传口号
第三节立足科学而闯入玄学的人生论思想
第四节近代实证哲学方法在文化批判中的推广之功
结语

第九章认取自家精神寻取自家路走--梁漱溟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三大文化路向及文化三期重现的学说
第二节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特殊性及民族复兴之路
第三节辨析、发扬儒学真精神以挽救国人精神危机
第四节探索儒家的人类心理观及建立儒家文化心理学
第五节人学与文化哲学的形上学根基
结语

第十章统贯天人平章华梵--熊十力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升华境界之元哲学观及对哲学与科学差别的界说
第二节对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结构关系的辩证
第三节批判佛、道的“日损之学”,标扬“敦仁日新”的儒家生命哲学
第四节对儒学与现代人文和科学精神契合点的求证
第五节中西哲学与文化之比较
结语

第十一章六经统摄国学一心统摄六经--马一浮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六经统摄中外一切学术的文化观
第二节“一心统摄六经”的道德本体论
第三节为学之要在于破除俗习、复归本性
结语

第十二章维旧邦新命继理学法统--冯友兰人学及文化哲学要义
第一节比较中西文化观点的嬗变及中西文化互补的构想
第二节人生境界的划分及升华人生境界的元哲学观
第三节论说哲学的正负之法及判别哲学与科学界限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