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

126.3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中浙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12-02

书古名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中浙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5-11
  • 版次 1
  • ISBN 9787100116343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书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中与佛教关系颇为密切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从苏轼与佛教的因缘、苏轼书画观与佛教、苏轼书画创作理论与佛教、苏轼书画作品受佛教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苏轼的书画与佛教这个个案,对佛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展开实证性与科学性的讨论。
【作者简介】
  陈中浙,别名陈南璋,1969年12月5日生于浙江永嘉。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曾出版多部专著,如《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一超直入如来地——董其昌书画中的禅意》(中华书局,2008年10月)等;发表论文如《关于奉献的境界与层次》(《人民日报》2003年6月2日)、《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4日)、《荀子的“明分”之道》(《光明日报》2008年11月3日)等几十余篇;并主持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董其昌书画美学与禅宗思想》、2009年度中央党校哲学部研究基金项目:《先秦儒家政治理想研究》、第二届中央党校人才强校基金优秀教研人才项目:《中国当代社会与儒家思想》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
【目录】
新版自序
原序
绪论
第一章“我在壮岁,屡亲法筵”——苏轼与佛教的因缘
第一节苏轼的家庭佛缘
第二节苏轼与佛僧的交往
一与云门宗佛僧的交往
二与临济宗佛僧的交往
三与其他宗派佛僧的交往
第三节苏轼对佛教的理解
一对佛教的理性追求
二对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汲取
第四节苏轼的佛教受益
一诗词文受佛教的影响
二处身行事受佛教的影响
第二章“我书意造本无法”——苏轼书画观与佛教
第一节书画的欣赏品评观
一诗书画“本一律”的审美趣味
二“包容无碍”的“圆融”之美
三重“常理”的品评标准
四“形神”论的“中观”之美
五“不留意于物”的“无住”观
第二节对书画功用的认识
一“游戏三昧”的功用
二“悦人”功用的随意性
三“参禅悟道”的功用
第三章“无意于佳乃佳”——苏轼书画创作理论与佛教
第一节创作方法
一“通融无碍”的创作观
二“无法之法”的创新观
三“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心态
第二节创作构思
一“空故纳万境”与虚静之心
二“身与竹化”与禅定精神
三“成竹于胸”与“顿悟”特色
第三节创作表达
一“急起从之”与“当下”精神
二“尽意”与“直指本心”
三饮酒创作与“分别之心”
第四章“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苏轼书画作品受佛教的影响
第一节准备期的作品
一刻意锻炼的“执着”相
二“抒情写意”的前兆
第二节突变期的作品
一大胆的反叛精神
二“放心而为”
三萧散随意
第三节成熟期的作品
一“于相而离相”
二“平淡自然”
三“圆满”境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苏轼与佛僧交往系年
附录二苏轼书画艺术活动系年
附注
图画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