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医学影像学(第8版/临床/配增值) 徐克 9787117263757
¥
65
9.0折
¥
72
全新
库存635件
作者徐克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3757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72元
货号30234337
上书时间2024-09-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第九轮教材共有53种,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套教材将于2018年6月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也将同步上线。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同志亲自为本套教材撰写序言,并对通过修订教材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全国广大院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提供宝贵意见,反馈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为第十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作者简介
徐克男,1954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清原县。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首届会长,北美放射学会会员,辽宁省介入医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沈阳市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影像学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五年制规划教材第7版及第8版《医学影像学》主编,《中华放射学杂志》副主编。徐克教授从事教学工作45年,始终瞄准靠前前沿并紧密结合国人疾病特点,潜心研究我国一些高发且难治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曾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作为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十二五”国家“863计划”1项;作为靠前负责人曾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各1项以及其他重量及部省级等课题20余项。在靠前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靠前/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75篇,总影响因子258分,主编或主译学术专著6部,主编教材2部。获得国家专利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以及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共14项。
龚启勇,男,1963年10月生,华西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影像”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
韩萍女,医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1957年3月出生于武汉市。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学教研室主任、放射科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二届至第十四届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影像专委会第十三届主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委。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及消化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副主委、中国装备协会CT应用专委会常委,湖北省放射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湖北省放射学会常委;兼任《临床放射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十本专业期刊的常务编委和编委。从事放射诊断和教学工作35年。
目录
绪论1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简史和应用范畴 1
二、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三、如何学习和运用医学影像学 4
第一篇 影像诊断学
第一章 影像诊断学总论8
第一节 X线成像 8
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8
二、X线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 8
三、X线检查方法 10
四、X线检查的安全性 10
五、X线图像特点 10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11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11
二、CT设备与CT成像性能 11
三、CT检查方法 12
四、CT检查的安全性 13
五、CT图像特点 14
第三节 超声成像 15
一、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16
二、超声设备与超声成像性能 17
三、超声检查方法 18
四、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18
五、超声图像特点 19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19
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 19
二、MRI设备与MRI成像性能 21
三、MRI检查方法 23
四、MRI检查的安全性 25
五、MRI图像特点 25
第五节 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 26
一、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概念和成像基本原理 26
二、分子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设备及技术 27
三、分子影像学主要应用及前景 28
第六节 对比剂 29
一、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 29
二、常用对比剂种类与性能 30
三、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31
第七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比较与临床应用 31
一、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比较 31
二、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32
第八节 图像的观察和分析与影像诊断原则 32
一、图像的观察和分析 32
二、影像诊断原则 33
第九节 影像检查的申请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36
一、影像检查的申请 36
二、影像诊断报告的应用 37
第十节 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39
一、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39
二、信息放射学 41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44
第一节 检查技术 44
一、X线检查 44
二、CT检查 45
三、MRI检查 45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46
一、颅脑正常表现 46
二、脊髓正常表现 49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50
一、颅脑基本病变 50
二、脊髓基本病变 51
第四节 疾病诊断 52
一、颅脑疾病 52
二、脊髓疾病 67
三、精神放射影像 70
第三章 头颈部74
第一节 眼部 74
一、检查技术 74
二、正常影像表现 74
三、基本病变表现 75
四、疾病诊断 76
第二节 耳部 79
一、检查技术 79
二、正常影像表现 79
三、基本病变表现 80
四、疾病诊断 81
第三节 鼻和鼻窦 83
一、检查技术 83
二、正常影像表现 83
三、基本病变表现 83
四、疾病诊断 84
第四节 咽部 85
一、检查技术 86
二、正常影像表现 86
三、基本病变表现 86
四、疾病诊断 86
第五节 喉部 89
一、检查技术 89
二、正常影像表现 89
三、基本病变表现 90
四、疾病诊断 90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 91
一、检查技术 91
二、正常影像表现 91
三、基本病变表现 92
四、疾病诊断 92
第七节 颈部 94
一、检查技术 94
二、正常影像表现 94
三、基本病变表现 94
四、疾病诊断
95
第四章 呼吸系统98
第一节 检查技术 98
一、X线检查 98
二、CT检查 98
三、MRI检查 99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00
一、胸廓正常表现 100
二、肺部正常表现 101
三、纵隔正常表现 105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07
一、肺部病变 107
二、胸膜病变 116
三、纵隔改变 119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20
一、支气管扩张症 120
二、肺炎 121
三、肺脓肿 123
四、肺结核 123
五、弥漫性肺疾病 127
六、肺肿瘤 128
七、纵隔原发肿瘤和瘤样病变 132
八、胸膜病变 134
九、胸部外伤
137
第五章 循环系统14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41
一、X线检查 141
二、超声检查 141
三、CT检查 142
四、MRI检查 142
五、SPECT和PET检查 142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43
一、心脏与心包正常表现 143
二、冠状动脉正常表现 146
三、主动脉和肺血管正常表现 146
四、外周(下肢)血管正常表现 147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47
一、心脏位置和形态大小异常 147
二、心脏运动和血流异常 148
三、冠状动脉异常 149
四、心包异常 149
五、主动脉异常 149
六、肺血和肺血管异常 149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50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50
二、心脏瓣膜病 152
三、原发性心肌病 153
四、先天性心脏病 154
五、心包病变 155
六、主动脉疾病 156
七、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157
八、肺动脉血栓栓塞 158
第六章 乳腺160
第一节 检查技术 160
一、X线检查 160
二、超声检查 161
三、MRI检查 16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161
一、正常解剖结构 161
二、X线检查 162
三、超声检查 164
四、MRI检查 164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165
一、X线检查 165
二、超声检查 166
三、MRI检查 167
第四节 疾病诊断 169
一、乳腺增生 169
二、乳腺纤维腺瘤 171
三、乳腺癌
172
第七章 消化系统与腹膜腔174
第一节 食管与胃肠道 175
一、检查技术 175
二、正常影像表现 176
三、基本病变表现 178
四、疾病诊断 179
第二节 肝脏、胆系、胰腺和脾 188
一、肝脏 188
二、胆道系统 202
三、胰腺 211
四、脾 218
第三节 腹膜腔和肠系膜 222
一、检查技术 222
二、正常影像表现 223
三、基本病变表现 223
四、疾病诊断 223
第四节 急腹症 226
一、检查技术 226
二、正常影像表现 227
三、基本病变表现 228
四、疾病诊断
231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237
第一节 泌尿系统 237
一、检查技术 237
二、正常影像表现 239
三、基本病变表现 241
四、疾病诊断 242
第二节 肾上腺 249
一、检查技术 249
二、正常影像表现 249
三、基本病变表现 250
四、疾病诊断 250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254
一、检查技术 254
二、正常影像表现 255
三、基本病变表现 257
四、疾病诊断 257
五、妊娠 262
第四节 男性生殖系统 263
一、检查技术 263
二、正常影像表现 263
三、基本病变表现 264
四、疾病诊断 264
第五节 腹膜后间隙 267
一、检查技术 267
二、正常影像表现 268
三、基本病变表现 268
四、疾病诊断
268
第九章 骨骼与肌肉系统271
第一节 检查技术 271
一、X线检查 271
二、CT检查 271
三、MRI检查 27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 272
一、骨骼正常表现 272
二、关节正常表现 275
三、软组织正常表现 276
第三节 基本病变表现 276
一、骨骼基本病变 276
二、关节基本病变 280
三、软组织基本病变 282
第四节 疾病诊断 283
一、骨骼疾病诊断 283
二、关节疾病诊断 299
三、软组织疾病诊断 306
第十章 儿科影像诊断学313
第一节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313
一、X线检查 313
二、超声检查 313
三、CT检查 314
四、MRI检查 314
五、检查前准备 314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315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15
二、胚胎脑病 316
第三节 头颈部 316
一、腺样体肥大 316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 317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 317
第四节 呼吸系统 318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18
二、呼吸道异物 319
第五节 循环系统 320
一、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320
二、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320
第六节 消化系统 321
一、十二指肠闭锁 321
二、肠套叠 321
三、先天性巨结肠 322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与腹膜后间隙 322
一、肾母细胞瘤 322
二、神经母细胞瘤 323
三、新生儿肾上腺出血 323
四、子宫阴道积液 324
第八节 骨关节与肌肉系统 324
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24
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325
三、肌间血管瘤 326
第十一章 传染性疾病327
第一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27
一、HIV脑炎 327
二、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327
三、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328
四、弓形虫脑炎 329
五、颅内淋巴瘤 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