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TIM BURTON: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英国 9787568067980

69.2 4.1折 168 全新

库存6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国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7980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68元

货号4174730

上书时间2024-08-01

行走的文化艺术图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 言:以电影治愈

 

 

多年以前,美国洛杉矶伯班克某公园一角,蒂姆·波顿找来一群当地孩子七手八脚地堆砌废墟,在地上挖出奇怪的脚印。然后他们守株待兔,当其他不知情的孩子来公园玩时,信誓旦旦地告诉对方有外星飞船曾在那里迫降。

 

 

 

早在波顿乳臭未干的时候,就曾经把邻居家的男孩唬得团团转。他胡编乱造说有个杀人犯逃跑了,掉进了某个邻居家的池子里,不巧池子里的盐酸和次氯酸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我提前扔了几件衣服进去,”波顿回忆说,“然后跟他说,那个逃犯掉进池子里溶解了。”

 

可见他早已是一名导演,只是自己还不知道。他的“作品”展现出对死亡的关注、塑造场景的非凡天赋,以及天马行空的丰富想象。在他的想象中,外星入侵者随时可能降临,将平静的郊区生活付之一炬。

 

波顿的电影其画面、情感和主题都格外与众不同,甚至衍生出一种说法叫“波顿风”。我想,本书的目标之一就是描述这个词的含义。但话说回来,我不确定波顿本人是否完全理解这个词。很多时候,他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他经常说,就是感觉对了。由此看来,逻辑或许是次要的。好比有人问,《决战猩球》里为什么出现了马?只要用“波顿风”来解释,影迷们自然能够理解。

 

我们在讨论的是意象。独特的意象!从波顿的任何一部电影中选取任意画面,都能看出背后有种思想一脉相承。这是一种哥特式的异想天开,充斥着诡异和怪诞,却又饱含鲜活的细节让人难以忘怀。动画电影中包含现实,而真人电影又仿佛置身动画。

 

批评波顿不够灵活多变就像批评查尔斯·狄更斯的文字风格过于单一。波顿和他的电影是彼此的延伸,要他导演一部普通的高中生喜剧,和让他去投铅球一样困难。

 

波顿电影中有多少经典画面让人难忘。记得《剪刀手爱德华》里,薇诺娜·瑞德在雪中翩翩起舞;《阴间大法师》的亡灵等候室里,猎人顶着干瘪脱水的脑袋愁容满面;还有《圣诞夜惊魂》里的几乎所有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再说《火星人玩转地球》,火星来客面对地球人的白痴举动,讥笑嘲讽的表情绝对再真实不过。可见,无论他所描绘的世界有多古怪,其中都包含部分真实。

 

但波顿风所强调的并非达成风格上的统一,更重要的还是塑造角色。这也是为何他的多部作品都是以角色命名,比如《蝙蝠侠》《艾德·伍德》《爱丽丝梦游仙境》。人们曾说,他的电影充斥着“古怪的个人主义”。这也恰恰说明,波顿电影的主人公们都充满生机,那几位不巧去世的也不例外。

 

借用精神分析学,我们可以把波顿电影中的经典怪人角色分为两类,这也符合波顿本人常说的二元性。有些主人公反映了波顿的真实自我,比如爱德华折射出波顿的局外人身份,暗示他隐藏着一身才华,却常感到受误解。另外一些主人公具有波顿渴望拥有的性格,比如小丑的外向和无所畏惧。而约翰尼·德普,作为波顿在电影中的另一个自我,朝这两个方向都进行了探索。

 

波顿风同时也是一种基调。波顿的电影或许风格鲜明,但几乎无法归类。《蝙蝠侠》似乎是超级英雄电影,《断头谷》似乎是恐怖片。但它们打破了所处类型的边界,成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的电影诙谐却并非喜剧,伤感却并非悲剧。

 

当我透过放大镜去审视波顿的作品,最让我惊讶的是他总有那么多内容想要倾诉。衰老、家庭、艺术、死亡,甚至好莱坞人物都是他诉说的主题,而讽刺是他的惯用手法。可以说波顿风有时会涉及政治,这背后是波顿对权威和阶级差异的愤怒。此外,美国人的狭隘,正如郊区居民们所体现的那样,也一直是波顿热衷表现的主题。

 

蒂姆·波顿的电影可以说是好莱坞历史上,甚至现代电影史上最具自传性的作品集。他的电影讲述了无数波顿们的故事,目的是取悦被困在内心深处的自己。在他的身上,你会发现电影的灵感来源。波顿讨厌接受采访,却很乐意谈论如何用电影治愈自己,解决从青年时期便困扰他的问题。

 

海伦娜·伯翰·卡特曾说:“所有人似乎都很感激他,尤其是年轻人。他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立,理解不合群还有异于常人的感觉。”换句话说,他是在向所有人倾诉。

 

 

 

英雄怪咖:超级英雄与童话

 

 

1978 年,仍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蒂姆·波顿参加了圣地亚哥动漫展。理查德·唐纳花费巨资打造的漫改电影《超人》几个月后即将上映。波顿没想到华纳公司竟会提前数月开始宣传,正如他想不到多年后自己将成为抢占新闻头条的著名导演。

 

 

 

当时超级英雄电影尚未开始流行,宣传现场却已经挤满了人。在蓬乱头发下藏着的是漫画迷那一双双紧盯银幕、目光犀利的眼睛。华纳的工作人员在台上竭尽所能为电影造势,试图让漫画迷相信,DC漫画中最负盛名的超级英雄将通过大银幕一展辉煌。空气中弥漫着质疑的气息,仿佛毒气般缓慢而致命。更为致命的是,一位漫画迷突然怒发冲冠一跃而起,喊出的话震惊了现场所有人:“超人永远不可能在窗台上换衣服。我要抵制这部电影,我要告诉所有人,传说中的英雄马上要毁在你们手里了!”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夺门而去,雷鸣般的掌声随之而起。

 

“从那一刻起,”波顿回忆道,“我打心眼里感受到,任何人想要做漫改英雄电影,都要面临巨大风险。”

 

——

 

《蝙蝠侠》

 

——

 

“蝙蝠侠和小丑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美的意象。”这个致命组合诱使波顿踏上了危险的漫改电影之路。

 

然而,这两个标志性角色的组合迟迟未能在华纳找到用武之地。随着唐纳的《超人》大获成功,制片人迈克·乌斯兰和本杰明·梅尔尼克(1989年以来多部蝙蝠侠影片的制片人)从DC漫画公司购买了蝙蝠侠版权,打算趁热打铁推出蝙蝠侠漫改电影,谁知一等就是7年。当时设想,电影以1940年鲍勃·凯恩和比尔·芬格笔下的蝙蝠侠和小丑为主角。考虑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编剧史蒂夫·恩格尔哈特写的蝙蝠侠电视剧获得了多数粉丝的好评,因此决定借鉴部分设定。比如恩格尔哈特笔下的布鲁斯·韦恩之所以戴上面具成为蝙蝠侠是因为目睹了双亲遇害。电影中的蝙蝠侠将会棋逢敌手,遇到和他不相上下的反派人物小丑。

 

1981年,梅尔尼克联手合伙制片人彼得·加伯及乔恩·彼得斯,跟华纳公司达成协议,获得了1500万美元预算。到1983年,预算升高到2000万美元。多年来,有10名作家10个剧本,都因为预算问题或创作陷入僵局而停滞不前。之后波顿结识了加伯和彼得斯,他当时正在华纳片场准备《阴间大法师》的拍摄。彼得斯对波顿印象深刻,“他对蝙蝠侠电影有强烈的热情,渴望尝试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

 

抛开堆积如山的剧本,波顿找到山姆·哈姆,指明要他根据朱莉·希克森的30页概念设定创作剧本。哈姆也是刚在华纳片场认识了波顿并对他印象深刻,用他的话来说,波顿身上“艺术院校生特有的敏感能从垃圾文化中”提炼出精华。

 

很难想象,波顿其实并不是漫画迷。他当然知道漫画在美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漫画宇宙,波顿不知从何下手,即使开始也不知如何继续。唯一让他产生共鸣的就是性格分裂、情绪多变的蝙蝠侠。放学后,他会冲回家看美国广播公司每周播出的电视剧《蝙蝠侠》,去看亚当·威斯特饰演的蝙蝠侠穿着斗篷和各路反派你来我往地拳脚相加,一般总是蝙蝠侠面无表情地完胜对手。最著名的反派莫过于塞萨尔·罗梅罗演绎的小丑,可以用癫狂来形容。

 

但真正让波顿对蝙蝠侠改编电影感兴趣的,当数20世纪80年代的两部漫画小说,阿兰·摩尔的《蝙蝠侠:致命玩笑》和弗兰克·米勒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两者之中,又以摩尔的《蝙蝠侠:致命玩笑》更为影响深远,故事设定为发生在一天之内,蝙蝠侠和小丑两人发生了激烈交锋,双方同样精神错乱,不相上下。《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凭借较为老派的英雄形象和政治潜台词,重新定义了蝙蝠侠。

 

波顿说,“我对蝙蝠侠的定位介于电视剧和最新的暗黑漫画之间”。他意识到自己要为这些传奇性角色重新定位简直易如反掌。他坚持说,“蝙蝠侠没有不可颠覆的标准”。他下定决心,无论漫画粉丝如何反对,他都要按自己的想法诠释蝙蝠侠。

 

波顿导演《阴间大法师》期间,经常和哈姆约在周末讨论剧本,两人对合作非常满意。加上蝙蝠侠的原创作者凯恩作为影片的联合编剧,公开表示看好他们对蝙蝠侠的塑造,使两人备受鼓舞。华纳聘请凯恩担任创意顾问,企图平息粉丝对改编的不满,但结果证明并不成功。

 

要为蝙蝠侠和小丑的“英雄怪咖对决”选择合适人员,粉丝们恐怕觉得波顿的选择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毫无疑问当时有很多蝙蝠侠候选人。波顿见过了无数“下巴透露出坚毅”的演员,但他认为这些人没有蝙蝠侠斗篷也能解决个人恩怨。现在看来,那些演员都不合适。查理·辛?梅尔·吉布森?皮尔斯·布鲁斯南?波顿坚信不能按照超人的标准塑造蝙蝠侠。像阿诺德·施瓦辛格那样的壮硕好汉,为什么要打扮成蝙蝠一样遮遮掩掩?波顿想要强调那套奇装异服下的人性。这套衣服能给身体提供防护,同时也是心理意义上的盔甲。这就是布鲁斯·韦恩想要呈现给哥谭市的模样,乔装打扮是他不得已的选择。“看着迈克尔,”波顿津津有味地说,“你能看到角色内心的各种故事。”

 

迈克尔·基顿实际上是制片人之一的乔恩·彼得斯推荐的,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波顿的认可,虽然他此前一直在考虑比尔·默瑞。阴间大法师的疯狂气息将全数包裹在蝙蝠侠的紧身衣里,只能透过面罩看到双眼中燃烧的烈火。另外,基顿身高1.75米,并不具备超级英雄的体格。由于《阴间大法师》尚未上映,基顿为人熟知的代表作还是1983年的《家庭主夫》。

 

粉丝们,至少部分粉丝反应格外激烈,认为波顿的选角就是最大的“致命玩笑”。华纳兄弟的收发室里堆积了5万余封抗议信,严正抗议选角不当。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翻拍促成了漫画在电影领域的崛起,但在当时,漫画商店向粉丝们请愿“阻止蝙蝠侠电影翻拍”。电影预算当时已经达到3500万美元,粉丝们打算如何阻止这部巨制,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条负面新闻经过《华尔街日报》的头条报道,导致了华纳公司股价暴跌。某位格外富有激情的异见者在《洛杉矶时报》上写道:“华纳兄弟和波顿选角不当,毁了蝙蝠侠的全部历史。”

 

除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基顿内心也很挣扎。作为一个天生的即兴演员,他感觉受到了限制,一方面要饰演的角色非常内敛,还全身裹着道具服,另一方面,剧本不停在改而且拍摄风格整体上非常阴郁。

 

但最终,他的表演相较于后来许多版本而言,更加微妙地表现出蝙蝠侠英雄之外的特质。从他的表演中能够看出,蝙蝠侠是英雄,但更是困境中的凡人,无法摆脱内心的冲动。“对我来说,那是一段孤独的时光,可能就塑造角色而言是件好事,”基顿说,“我在伦敦会出门夜跑,就是为了能睡个好觉。当时很少跟人说话。”就连他所饰演的布鲁斯·韦恩也仿佛时刻想要逃离豪宅,躲进暗无天日的阴影里。

 

粉丝的态度发生了惊人转变,拍摄续集《蝙蝠侠归来》的时候,面对各色张牙舞爪的反派角色,基顿俨然成了众人口中的完美人选。自从凯恩看到了杰克·尼克尔森在《闪灵》中的表现,并在其中感受到小丑令人惊悚的一面,尼克尔森就成了角色的最佳人选。事实上,波顿的反派候选名单里一直都有他。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深入蒂姆·波顿独特的精神世界,了解他匠心独运的创作法则; 全面展现“波顿风”的形成和发展路径,解析这种至今不衰的波顿式哥特奇幻风格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力。 

 

蒂姆·波顿是近30年来广受欢迎的杰出电影人,一个伟大的矛盾结合体,他以独特的黑色幽默、华美而怪诞的奇幻风格以及高度原创性的故事称道至今,在电影、动画和游戏领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他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视觉化表达衍生出“波顿风”这一专有名词,他让哥特风从小众艺术形式跃升为一大风格类型。

 

本书收录了大量独一无二的幕后制作照片及电影剧照,作者伊恩·内森分章节探讨了波顿如何为作品注入强烈风格,又如何将想象力付诸大银幕。

 

 


【媒体评论】

“蒂姆·波顿是个伟大的矛盾结合体。这位资深的电影玩家仍然是好莱坞杰出的局外人,这点证明局外人也能闯出一片天地。”——伊恩·内森,本书作者

 

 

 

“《蝙蝠侠》的阴郁基调以及格外消沉的超级英雄不为大多数观众欣赏,却是邪典电影追随者们的最爱。”——大卫·埃德尔斯坦

 

 

 

“现在波顿不仅有他的卖座电影,还有玩具系列和服装品牌,艺术展览和荣誉奖项,甚至在纽约和洛杉矶还有以波顿为主题的鸡尾酒吧,装扮成阴间大法师的人会去偷你盘子里的食物。但要在那里偶遇波顿是不可能的,他知道自己不适合那里的氛围。”——伊恩·内森,本书作者

 

 

 

“所有人似乎都很感激他,尤其是年轻人。他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孤立,理解不合群还有异于常人的感觉。”——海伦娜·伯翰·卡特

 

 

 

“蒂姆的电影有一种纯真的黑暗,像未经世事的六岁孩子一样有着发自内心的诚实。”——米歇尔·菲佛



目录

引 言:以电影治愈

? 活在黑暗中的男孩:逃离郊区小镇

? 喜剧恐怖片:怪咖合集

《荒唐小混蛋奇遇记》《阴间大法师》

? 英雄怪咖:超级英雄与童话

《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

? 诗意化影:梦境与梦魇

《蝙蝠侠归来》《艾德·伍德》

? 美丽亡魂:定格动画

《圣诞夜惊魂》《僵尸新娘》《科学怪狗》

?“头”号问题:外星人和怪力乱神

《火星人玩转地球》《断头谷》

? 时空隧道:翻拍和天方夜谭

《决战猩球》《大鱼》

? 甜点百味:巧克力和歌剧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理发师陶德》

? 家族故事:电脑动画技术和肥皂剧

《爱丽丝梦游仙境》《黑暗阴影》

? 特殊儿童:艺术和魔法

《大眼睛》《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小飞象》

参考文献

图片版权


【前言】

主编推荐

【1】蒂姆·波顿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在电影、动画和游戏领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他的影片中弥漫着爱伦·坡式的黑色浪漫主义气息,他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视觉化表达衍生出“波顿风”(Burtonesque)这一专有名词。本书全面解析“波顿风”如何形成,又如何在好莱坞发扬光大,阐释“波顿风”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力。

风靡世界的“波顿风”如今已经被载入文化词典,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围绕20部精彩的作品,收录了大量独特的幕后制作照片及电影剧照,全面解析了蒂姆·波顿缔造的鲜明而具有辨识度的哥特式奇幻风格。

波顿电影中有不少让人难忘的经典画面:《剪刀手爱德华》里,薇诺娜·瑞德在雪中翩翩起舞;《阴间大法师》的亡灵等候室里,猎人顶着干瘪脱水的脑袋愁容满面;《圣诞夜惊魂》里的几乎所有画面都让人印象深刻:《火星人玩转地球》,火星来客面对地球人的白痴举动;还有超英电影《蝙蝠侠》《蝙蝠侠归来》,以及《艾德·伍德》《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飞象》……它们无不带有鲜明的波顿风烙印。

再多一分幻想就沦为荒诞,再多一分现实就会戴上类型片的镣铐,波顿风同时也是一种基调。波顿的电影风格鲜明,但几乎无法归类。《蝙蝠侠》似乎是超英电影,《断头谷》似乎是恐怖片。但它们打破了所处类型的边界,成了特别的存在,他的电影诙谐却并非喜剧,伤感却并非悲剧。

 

【2】溯源波顿风的源起,寻找通往蒂姆·波顿内心深处的钥匙:衰老、家庭、艺术、死亡,甚至好莱坞的边缘人物都是他诉说的主题,而讽刺是他的惯用手法。他的电影讲述了无数波顿式“局外人”的故事,目的是取悦被困在内心深处的自己。在他的身上,你会发现电影的灵感来源。

蒂姆·波顿的电影可谓好莱坞历史乃至现代影史上颇具自传性的作品集,波顿热衷用哥特风格的迷雾包裹自己的童年回忆,仿佛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开端——城堡里的剪刀手男孩、豪宅里的蝙蝠和掉进兔子洞的女孩都是这种风格的延续。蒂姆·波顿的风格侧重视觉化表达,带着阴暗的漫画色彩和病态的执着依恋。而正是因为波顿将自己的点点滴滴投射到作品中,才成就了他如此与众不同的艺术生涯。

 

【3.】揭秘“波顿式”主人公的二重身,波顿风不仅关乎类型风格,更关乎角色塑造。这也解释了为何蒂姆·波顿的多部作品都是以角色命名的,突出了波顿电影“角色即为本体”的特质。

借用精神分析学,可以把波顿电影中的经典角色分为两类:反映波顿真实自我的主角,例如剪刀手爱德华所折射出的波顿的局外人身份,暗示他隐藏着一身才华,却常常受到误解;另外一些主角则具有波顿渴望拥有的性格,比如阴间大法师的外向和无所畏惧。蒂姆·波顿曾经与约翰尼·德普、海伦娜·邦瀚·卡特组成了“黄金铁三角”,这也一度成了票房与质量的保证。他的电影人物角色就如同电影布景及特效,都是奇幻世界的一部分。

 

【4.】诉说波顿艰辛的漫改之路,讲述初代电影版《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背后的故事,以及波顿如何竭尽所能为标准大片千篇一律的设定加入引人入胜的怪异元素、神秘的氛围以及智慧的火花。他对剧情的深化及风格的处理赋,使影片摆脱了超英漫改电影赚快钱的使命,而成为经久不衰的暗黑童话。

“蝙蝠侠和小丑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绝妙的意象”,这一致命组合诱使波顿踏上危险的漫改电影之路。蒂姆·波顿探索了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结合传统漫画和后来涌现的暗黑风漫画小说,以及他自身的影视从业经验,力图呈现蝙蝠侠的其他可能性。从被讥讽为“致命玩笑”的蝙蝠侠选角,到好事多磨的情节架构调整和剧本修改,波顿一路扭转观众刻板认知。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