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管理学 吴景泰 安玉新 978730251772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管理学 吴景泰 安玉新 9787302517726

36.6 5.3折 69 全新

库存1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景泰 安玉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17726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9787302517726

上书时间2024-06-27

行走的文化艺术图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管理学概述
  1.1  管理的性质和职能
    1.1.1  管理的含义
    1.1.2  管理的职能
    1.1.3  管理的性质
    1.1.4  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的任务
  1.2  管理者
    1.2.1  管理者的定义与分类
    1.2.2  管理者的角色
    1.2.3  管理者的技能
  1.3  管理学
    1.3.1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任务
    1.3.2  管理学的特点
    1.3.3  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1.3.4  学习管理学的原则
    1.3.5  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2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  管理理论产生
    2.1.1  人类早期的管理思想
    2.1.2  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2  古典管理理论
    2.2.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2.2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2.2.3  韦伯的官僚模式组织理论
  2.3  人际关系理论
    2.3.1  霍桑实验
    2.3.2  人际关系理论
    2.3.3  人际关系理论的局限性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3章  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及发展
  3.1  巴纳德的经营管理理论
    3.1.1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3.1.2  组织的基本概念
    3.1.3  权限接受论
  3.2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3.3  当代管理思想的前沿与发展
    3.3.1  当代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3.3.2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3.4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4.1  管理的基本原理
    3.4.2  管理的主要方法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4章  决策理论与方法
  4.1  决策概述
    4.1.1  决策的概念
    4.1.2  决策的特点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并汲取了当今社会管理活动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力图使读者了解管理学的全貌,掌握管理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本书既参考了国内外经典的管理论著内容,也参考了近年来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管理理论。本书以管理的职能为主线,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学概述、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与发展、决策理论与方法、计划工作、战略、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配置、领导、激励、沟通、控制活动和过程、控制方法、创新职能、企业创新与变革等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工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作为工科学生和管理工作者学习管理理论的参考用书。
\"

精彩内容
第3章现代管理理论基础及发展【本章要点】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权限接受理论;丛林理论主要观点;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3.1巴纳德的经营管理理论3.1.1现代管理理论概述1.巴纳德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IrvingBarnard),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莫尔登。父亲是机械工,母亲的娘家经营铁匠铺子,尽管家境贫寒,但和睦而纯朴。巴纳德是在外祖父家长大的,自幼聪明,酷爱音乐,勤于读书。在哈佛大学时他专攻经济学,享受奖学金待遇。课余时间,他勤工俭学,帮人修理钢琴,赚取部分学习费用。他在没有获得正式硕士学位的情况下,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1927年就任佐治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既有最高经营者的经验,又喜爱读书,善于思考。他把帕累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应用于管理理论。此外,他一方面接受了人际关系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为后人留下了《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等有名的著作,从而取得了现代管理之父的地位。巴纳德以最高经营者的经验为基础,反复地对组织及管理问题进行思索,通过引进社会学和系统论,创立了综合性的现代管理理论。
2.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
巴纳德所从事的研究,本来是以阐明经营者的职能为目的的。但是,巴纳德认为,经营者的职能及其管理过程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因此,为了阐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特性和本质。现代管理理论区别于传统管理理论的特征如下。
1)经营者或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中的一个专门职能巴纳德说:“组织的性质和过程决定经营者职能的内容以及必须如何实行这些职能”。在变化着的环境下,为了使组织能够存续,必须保持组织的内外平衡。担任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保持组织平衡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因此,经营者有什么样的职能,他应当如何行使这种职能,这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巴纳德认为,组织论在管理理论中处于中心位置。
2)现代管理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论技术论是一种为了有效地或经济地实现管理目的而阐明有实际用途的各项原理和各种技术的理论。如前所述,传统管理理论都有明显的技术论的特点。现代管理理论不满足于传统管理理论的技术特征,它要就组织的本质是什么,人在组织中是如何行动的等问题进行描述分析。
3)现代管理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为了分析组织行为,就要采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它不是非正式组织,而是把正式组织看作社会系统和社会行为的过程,据此对正式组织进行行为科学的分析。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社会行为的具体过程,非正式组织只不过是正式组织的一部分。此外,现代管理理论采用的是决策论的研究方法。
4)现代管理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在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时,可以把人的行为看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一是作业,其二是决策。传统管理理论研究的是作业部分,阐明对最大限度提高作业效率有作用的各种原理和技术。但是,人在行动之前,需要作出决策,找到达到目标的方案。
3.“决策人”假设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个人并不像科学管理法所说的那样,是“机器的附属物”,也不是单纯接受命令的“被动的生产工具”,个人是自由意志的决定者。有自由意志,就有个人的人格,就有决策能力,就有选择的自由,就有通过选择而适应环境的能力。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无论是经营者还是职工,作为组织成员都是决策者。这种既有决策自由又有选择自由的“决策人”假设表明,现代管理理论首先是从个人主义价值观出发的。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个人是能动的决策主体,这个主体具有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作用于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决策者的个人,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旨在实现一定目标的人的行为的主题逻辑是受环境的各种因素制约的。这意味着,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是极其有限的。“决策人”假设就是根据这种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出来的。人进行决策常常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但总有各种制约因素限制这种目的实现。如果没有制约,也就不需要决策,克服这种制约就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个人的行动和合理的决策受什么样因素制约和影响呢?怎样克服制约因素实现合理的决策呢?这是管理理论要回答的主要问题。西蒙说:“组织理论的中心任务就是发现和研究对实现目的予以制约的因素。”传统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组织的各个成员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完全合理地行动这种假设之上。西蒙指出这不过是“沙滩楼阁”式的理论。他说,“由于各个个人在知识、预测能力、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时间方面等受到制约,所以组织对人来说是实现目的的有用工具。”现代管理理论归根到底是以目的一致的个人为前提的,而这种目的的实现又受到制约因素的限制。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组织。当组织要合理地实现协作的目的时,又因为有各种制约因素的存在,所以组织才能得到发展。为此,就需要确立有关组织的理论。西蒙说:“这些制约因素消除得越多,管理组织就越接近实现高效率的目的。”由此看来,对组织中个人行动和合理决策的限制与反限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西蒙认为管理理论必须解决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种:①生理上的制约:个人在身体能力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生理上受到的制约,为了克服个人的作业能力受身体能力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生理条件的制约,泰勒进行了时间和动作研究,考察了为此而建立的组织,马奇和西蒙把科学管理法称为生理学组织论;②动机的制约:个人在对决策有影响的目的和动机方面受到的制约,因为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和个人目的同组织的目的通常是不一致的,所以,个人要为实现组织的目的而进行协作劳动的动机就要受到限制;③认识的制约:个人在与他的职务有关的知识和情报方面受到的制约,为了实现合理的决策,需要掌握有关代替手段和对这种手段将会产生的结果进行预测的全部知识和情报,但实际上,必要的知识和情报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就使人的认识受到制约,马奇和西蒙把这种限制称为“认识的制约”。现代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而发展了决策论的。决策论包括了科学管理法和人际关系论。因此,它具有综合管理理论的性质。
3.1.2组织的基本概念1.组织的定义传统的组织论不研究组织的本质,而是探讨职务的分化和由此而产生的部门化原则。巴纳德不满足于传统组织论的方法论,而要尝试阐明组织的本质。“物质组织”这个用语一直被广泛地使用,巴纳德首先把物质手段系统从组织的概念中摒弃掉。但法约尔认为,组织是由物质和人组成的。一说起经营组织,人们往往就联想起工厂的场地、机械设备、生产流程。人际关系论认为,组织是由物质手段系统——技术组织和人的组织构成的,并把组织分成技术组织和人的组织这两类,而且只以后者为研究对象。巴纳德也是从行为科学的观点出发,把物质手段系统作为“物理环境”从组织概念中摒弃了。其次,还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组织就是人的集团。例如,一说到组织就认为是经营者和职工的集团。巴纳德认为,把组织看成是人的集团的观点,造成了组织概念的暧昧、混乱和矛盾。其理由是:第一,如果从组织是人的集团的观点出发,股东和消费者就不能认为是组织的参加者。但是,股东通过提供资本这种行为为组织做出了贡献,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也对组织做出了贡献,这些行为是组织的一部分。因此,现代管理理论把股东和消费者也看作组织的参加者。然而,股东和消费者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没有把股东和消费者看成是组织成员。第二,具体的个人不仅参加一个特定的组织,而且也参加其他的组织,在参加经营组织的同时,往往还参加俱乐部及其他经营组织。个人是站在多数组织的连接点上的。因此,如果把组织规定为人的集团,就不能明确组织的本质。巴纳德指出:“组织不是集团,而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相互作用的系统”。他给出了组织的定义:所谓组织,是有意识调整了的两个或更多人的行为或各种力量的系统。巴纳德是根据行为科学给正式组织下定义的。
据此定义,组织包括如下的基本含义。首先,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传统的组织论研究的是组织的形式部分,这部分可以用组织系统表或部门化原理表现出来。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实体是人的行为。所以,巴纳德的组织概念不是探索组织的形式部分,而是探索组织的实体,即人的行为这一部分。其次,组织是一个系统。巴纳德指出:“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组织常常是得到调整的人的行为的客观系统。”把人的行为作为一个系统,是说不同人的行为,在方法、时间、质和量方面都得到调整了,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可以叫作系统。组织既然是系统,那么,系统的特性当然也是组织的特性了。系统是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在一定的目的下按照一定的方式规定的。因此,当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说要产生新的系统。组织的这种动态概念也是巴纳德组织论的特色。再次,图31协作系统图组织虽然是个整体,但它又是“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如图31所示。所谓“协作系统”,具体地讲,就相当于企业。“协作系统”是由组织系统、物质系统、人的系统及社会系统构成的一个具体的整体,组织是“协作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但是一个起核心作用的系统。
由于组织是合乎目的的人的行为系统,所以它在协作系统中是起核心作用的。物质系统是机械设备、材料、资金等物质手段的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生产系统。虽然它已经从组织概念中被剔除,但由于组织的活动,物质手段被组织起来并得到管理,因此,它就有了价值,从而作为生产系统而成为协作系统的一部分。组织通过对生产系统的管理而能够使经济效用发生转变和进行创造。如果没有某种物质系统的协助,组织就不能具体地创造任何经济效用。人的系统是指由经营者和职工组成的人的集团,它虽然也从组织中剔除,但人的集团同样是通过组织的活动而组织起来并受管理的。所以,它作为人的系统也成为协作组织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的系统,为实现组织目的而做贡献的行为就无从谈起。组成人的系统的各个个人是为实现组织目的而做贡献的。作为这种贡献的代价而得到报酬,各个人是和组织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系统是指一个组织同其他组织交换效用的系统,也可以说是交换系统,它相当于企业的采购系统和市场系统。
协作系统相当于具体企业,它以组织为核心,通过物质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系统构成一个复合的整体。组织是整体的一部分,它从协作的目的出发,给其他各个系统以价值,并通过组织的活动,对它们进行管理。但是,如图31所示,组织同其他系统以及组织同协作系统之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物质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系统等是通过组织的活动而被组织起来并受到管理的。所以,其他各种系统的内部也都有组织或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形成生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社会管理系统。由于组织渗透到其他系统之中,因此,由这些系统构成的协作系统和组织的界限也就不明确。巴纳德还认为,协作系统本身归根到底是指组织本身。协作系统除了适用于企业之外,也适用于行政机构、大学、医院等非营利组织。但是,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系统。组织和协作系统(企业)当然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糅合在一起,界限不分明。从协作系统贯穿了组织的概念这一意义上讲,本章将根据需要有时也使用企业组织这一用语。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不仅包括经营者和职工,也包括股东和顾客。所谓顾客,是指组织生产效用的利用者。如果是企业的顾客,也包括家庭或产业的消费者。介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销售商,对企业来说,也是重要的顾客。此外,从事向企业提供材料,替企业进行部件加工或其他服务工作的协作工厂和供货商也是企业组织的成员。因为企业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组织的目的而进行协作的人的行为的系统。例如,股东向企业提供资金的行为就被看成是组织的一员,如果没有股东的投资行为,企业就不能继续生存下去。而传统管理理论把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看成是独立地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为选择要购买的产品而不知所措的消费者的确存在于组织之外,但消费者选择企业的产品和付出代价的行为,就是在为那个企业组织的目的做贡献。在他采取这一行动的那个时刻,他就是那个企业组织的成员。如果没有为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而进行协作的销售商的行动和采购优良部件、材料等供货商的行动,企业组织也不能继续存在。职工对企业组织来说情况是一样的。置身于特定企业的职工当然是那个企业组织的成员。如果特定的职工对实现企业组织的目的根本不采取协作的态度,那么他实际置身于行动系统——组织之外。在那个时刻,就不能把他看作组织的成员。但是,经营者和职工是能动地参加组织决策过程的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可以把他们说成是组织的内部成员。股东和消费者不是能动地参加组织决策过程的,因此,可以把他们说成是组织的外部成员。由于两者参加组织的方式不同,所以要把两者区别开来。内部成员和组织的关系通常是持续的,属于组织的权限关系范围,而外部成员和组织的关系是流动的,不属于组织的权限范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