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那些事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朝那些事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19 2.8折 32.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冬雪心境 著 著作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0631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8元

货号1201083898

上书时间2024-12-16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冬雪心境,本名李珩,天津人,音乐专业出身,热爱历史,尤其是唐朝历史,经过长期的准备。决心用自己的方式来书写大唐的历史。

目录
引子
第一章腐败君臣
第二章战乱迭起
第三章两淮起义
第四章靡费佞佛
第五章黄巢起义
第六章帝国肢解
第七章重振唐威
第八章晋汴角逐
第九章流亡岁月
第十章身陷囹圄
第十一章遇害身亡
第十二章走向灭亡
参考书目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中国历史的很好王朝,以其靠前的辉煌与繁荣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唐朝三百年,其间交织着政治的博弈、灿烂的文化、铁血的浪漫,虽然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在,边关的笛声也已消沉,但唐朝的荣光依然照耀着我们。冬雪心境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去细细品味三百年的大唐历史。
《唐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是《唐朝那些事儿》系列的很后一卷,讲述大唐帝国从唐懿宗李漼即位到唐朝灭亡的近五十年历史。懿宗李漼骄奢淫逸,朝廷昏庸腐败,导致桂林兵变,进而引发庞勋起义,帝国陷入战乱之中。僖宗李儇紧步其父懿宗李漼的后尘,吃喝玩乐样样俱全,酿成王仙芝、黄巢相继起兵,农民起义波及全国。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互相征伐不断,大唐帝国支离破碎。昭宗李哗虽英气逼人,也有力挽狂澜之志,无奈帝国大势已去,很终因铲除权宦失败被朱全忠杀害。在他之后的唐哀帝李祝也被朱全忠毒杀,地方割据已成事实,大唐帝国走向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大唐与南诏在西南边境的连续过招儿,有李用、朱全忠的晋汴角逐,更有大唐朝官被大肆屠杀的白马驿之祸。冬雪历史,精彩纷呈。

精彩内容
    前边我们分析了造成两淮起义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前因后果。而造成两淮农民起义的导火索则是戍卒哗变引发的桂林兵变事件,在弄清这起事件来龙去脉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关于这起事件的历史渊源。
    礼部侍郎刘允章在《直谏书》中除了指出民有八苦之外,还惊呼国有九破:
    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贿赂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
    其中刘允章所说的“大将不朝”,指的其实是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拥兵割据的局面进一步加重。而藩镇之所以敢于蔑视朝廷中央政权的威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控制着一支以骄兵悍卒为核心的地方军队。所以如何处理这些骄兵悍卒,经常成为朝廷与藩镇斗争的焦点之一。
    李?即位后,对飞扬跋扈的藩镇加以姑息,*一看起来似乎是镇压成功的例子,是咸通三年(862年)任用王式为武宁节度使,平定徐州的骄兵叛乱。
    武宁节度使管辖徐、泗、濠、宿四州,地处河南,是中原地区的一个重镇,中晚唐以来一直是悍将骄兵兴风作浪、动乱不已之地。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则是王智兴在德、宪、穆三朝镇守徐州二十多年,成立了一支完全为自己所有的军事力量。到了李?在位的咸通初年,节度使田牟多方讨好这伙骄兵,竟然和他们面对面地饮酒,而且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或者为这些人唱歌表演,犒劳他们的费用日以万计,可谓是极尽委曲求全之事。但这些骄兵依旧不时闹事,搞得田牟经常不得安宁。
    咸通三年(862年)六月,田牟去世,皇帝李?以温璋接替田牟担任武宁节度使。骄兵们听说温璋治军严厉,全都心怀疑惧。温璋到任后也想采取怀柔政策,但骄兵们对温璋总是心怀猜忌,全都不吃他赏赐的食物,不出一个月,温璋就被这些骄兵们赶出了徐州。
    温璋回到京城后,向皇帝李灌痛陈徐州骄兵的所作所为,结果李?任用刚刚成功镇压裘甫起义的王式微武宁节度使,想借他的威风弹压徐州骄兵,并让他带着跟随他成功镇压裘甫起义的忠武、义成两镇之军前往徐州。
    八月,王式领兵抵达徐州,三天后他以犒劳忠武、义成二军为名,让他们全副武装起来,趁徐州军那些骄兵不备而加以包围。当日尽诛徐州军骄兵三千人,只有极少数人逃往山中避难,这样一来徐州的骄兵势力基本被铲除。
    皇帝李灌得到消息后,诏令撤除徐州的节度使建制,改为本州团练使,所辖兵力除当地州县军队之外,只保留三千人,同时泗、濠、宿三州划分到周边节度使管辖。    本来这件事情可以到此为止,但皇帝李灌对徐州军始终心怀疑忌,于是在咸通五年(864年)五月的时候,他利用南诏大军攻陷安南并不断侵扰桂林地区的机会,下令征调一批徐州军队进驻桂林防戍。
    在向朝臣阐述自己的想法以及调防的具体做法上,李灌认为徐州军能征善战,但近些年有些骄傲自大,以致不断发生骚乱。*近取消了徐州的节度使建制,又有不少军士出逃,虽然朝廷下令既往不咎,但恐怕这些人也会心怀疑惧不肯回来。现在*担心的就是怕他们啸聚山林,再生祸乱,现在边境急需人才,所以诏令徐、泗团练使招募勇士三千人赴桂林地区防戍,等到边境安定了让其他军队替换而归。
    从李灌的想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讳言此举是一箭双雕,当然,徐州军能征善战,是朝廷借重的军事力量所在,也的确是事实。早在咸通三年(862年)二月,朝廷大征诸道兵马援救安南时,就已经从许州征调了两千人,其中七百人驻守桂林,不过此次李灌强征徐州军三千人远戍桂林,却包含着分散徐州原有兵力,防范他们再在徐州闹事的目的。
    即使李?有分散徐州兵力的意图,但其做法并不为过。可是李?在征调诏令的*后加上了这样一句话:“令召满五百人,即差军将押送赴役。”
    事实上,尽管自藩镇们拥兵自重以来,手下很多都是骄兵悍卒,但这些士兵从本质上都是安分守己的破产农民。他们之所以被迫投军,往往是因为不堪苛重的赋役以及地方豪强的压迫,在当地无法生存所致。可是皇帝李?不分青红皂白,先是将徐州士兵一概视为闹事者,而且“差军押送赴役”,明显带有惩罚戍边的味道,这就为后来桂林发生兵变埋下了导火索。
    而且李灌承诺边境安定后,让其他军队替换他们归还的承诺也没有做到,使得桂林戍卒哗变要求返回徐州,进而得到当地许多士兵支持,与朝廷对徐州士兵处理的扩大化有着直接关系。
    咸通五年(864年)七月,徐州军在许多军士的监视下,急匆匆地前往桂林防戍。在启程的那一刻,很多人幻想着自己还会回来,但他们一定想不到,此次前往桂林,他们居然在那里足足待了六年时间。P37-3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