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01
5.6折
¥
5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杜劲 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446849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202791739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杜劲,毕业于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基金1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资助项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制造业和机械制造技术 1
1.2 常用的机械制造技术 1
1.2.1 材料成形方法 1
1.2.2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 8
1.2.3 特种加工工艺 13
1.3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组织 19
1.3.1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 19
1.3.2 生产类型 20
1.3.3 产品的生产过程与组织 20
习题 22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金属切削原理 23
2.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23
2.1.1 切削运动 23
2.1.2 工件表面 24
2.1.3 切削用量三要素 25
2.1.4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25
2.2 刀具的结构 27
2.2.1 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 27
2.2.2 刀具角度的参考平面 28
2.2.3 刀具的标注角度 29
2.2.4 刀具的工作角度 30
2.3 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 34
2.3.1 金属切削过程 34
2.3.2 材料去除机理及切屑控制 38
2.3.3 切削过程中前刀面上的摩擦和积屑瘤现象 41
2.4 切削力 44
2.4.1 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 44
2.4.2 切削力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45
2.4.3 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 46
2.5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48
2.5.1 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出 48
2.5.2 切削温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50
2.5.3 切削区的温度及其分布 51
2.5.4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52
2.6 切削加工表面完整性 53
2.6.1 加工表面完整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53
2.6.2 加工表面完整性的表征 54
2.6.3 表面完整性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57
2.6.4 表面完整性的改善途径 57
习题 59
参考文献 60
第3章 金属切削刀具 61
3.1 刀具材料 61
3.1.1 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61
3.1.2 常用的刀具材料 62
3.1.3 涂层刀具 66
3.2 刀具的种类 67
3.2.1 车刀 67
3.2.2 孔加工刀具 68
3.2.3 铣刀 71
3.2.4 拉刀类刀具 71
3.2.5 螺纹刀具 72
3.2.6 齿轮刀具 72
3.2.7 数控刀具 73
3.2.8 磨具 73
3.3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与刀具选择 73
3.3.1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73
3.3.2 刀具的选择 78
3.4 切削用量的选择和提高 84
3.4.1 切削用量的选择 85
3.4.2 提高切削用量的途径 86
习题 87
参考文献 87
第4章 金属切削机床 88
4.1 金属切削机床基本知识 88
4.1.1 机床的分类 88
4.1.2 机床的型号编制 89
4.1.3 机床加工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与所需运动 91
4.1.4 机床的组成与性能 98
4.2 常见的金属切削机床 99
4.2.1 车床 99
4.2.2 铣床 101
4.2.3 磨床 103
4.2.4 钻床 106
4.2.5 数控机床 107
4.2.6 加工中心 109
4.3 复合数控机床及其他机床 111
4.3.1 复合数控机床 111
4.3.2 其他机床 112
习题 116
参考文献 116
第5章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117
5.1 概述 117
5.1.1 夹具的作用 117
5.1.2 夹具的分类 117
5.1.3 夹具的组成 118
5.2 定位基准及定位原理 119
5.2.1 定位基准 119
5.2.2 六点定位原理 121
5.2.3 常见的定位形式 122
5.3 常见的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及设计要求与材料 124
5.3.1 常见的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25
5.3.2 定位元件的设计要求与材料 135
……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零件成形方法、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生产过程与组织、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工件定位与夹具设计、机械零件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本书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阐述,兼顾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方向的介绍,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引用大量常见的工程案例,使读者了解相关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又指导工程实践的实际应用价值,加深读者对所学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机械类本科专业教材,还可供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