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身份
  • 学校身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校身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1 4.2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比)于戈·德拉朗,(比)易克萨维耶·杜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00108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2055230

上书时间2024-11-0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 组织身份与学校

组织身份概念的起源和定义

组织身份之研究文献中(呈现)的当前讨论

走向一种组织身份的制度观

与组织形象和文化相关联的组织身份

学校,非典型性组织

利于学校身份发展的条件

与社会政治背景有关的条件

制度条件

组织条件

小结

第2章 学校文化

文化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文化概念与学校

学校文化,变革之源?

文化,抵抗外来改革的因素?

新的学校教育政策和(学校)文化动力的变革

小结

第3章 学校形象

形象、声誉、名望

掌控自我形象,一个关于权力的问题

从产品形象到品牌形象

学校,从制度单位到组织

提交报告还是童话故事?

样板学校: 当特例成为规范

找不到的“普通”学校

从象征性适应到工具性适应

地位和质量,松散的配对

排行榜: 对精英学校身份的威胁?

学校政策中形象载体的选择和分量: 路径依赖

小结

第4章 组织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认同,一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组织身份认同的(组织性)功能

组织身份认同,一种社会学视角

被赋予的身份—被接受的身份

学校地位对组织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所“和其他学校”一样的学校

自觉接受一种精英身份?

身份认同: 舞台实践与后台实践

角色和身份

后官僚主义背景中的组织身份认同

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的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认同,一种背景化的职业身份?

竞争和组织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认同对学生选择学校的影响

学校在学生学业雄心养成中的作用

身份认同和吸引效应

小结

第5章 组织身份与权力

被夹在两种权力形式之间的组织身份

制度控制

强力匹配和主体化

学校身份与抵抗

制度控制与学校内工作的组织

制度企业化: 权力与组织身份的本地协商

组织作为权力目标和来源

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的消费者们都认为,不是所有学校都是等价的,关于“有效学校”的各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政府出台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这些新的教育政策希望以学校为抓手来提高教育体制的质量,因此,这三十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政策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教育政策变革对学校的实际运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地方基层教育小组如何经历及参与这些变革呢?《学校身份》一书并不是通过某个具体的专题调查来理解这些问题,而是通过文献综述进行理论性思考,从中寻找理解学校这一集体性实体的概念工具。两位作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学校应该成为具有自身身份的组织,而不是彼此毫无差别的行政实体,因此,他们沿着“组织身份”概念这条红线,探究了学校文化、学校形象、学校成员的身份认同和学校中的权力关系等等。
    确实,在新的教育监管政策背景下,学校置身于大大小小的教育市场和竞争场域之中,它不得不承受着追求教学效益的压力以及如何让自己独树一帜的压力。不过,面对这样的两难,如何看待学校声望(或面子工程)和其所传授的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否运用各种沟通策略来打造学校形象的游戏更为重要?两位作者在书中也提请我们关注现实中存在的这类现象。
    作者们提出的“学校身份”这个概念相当明晰地把学校内在运转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引导我们关注两者之间的互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引发我们思考。

主编推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的消费者们都认为,不是所有学校都是等价的,关于“有效学校”的各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政府出台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这些新的教育政策希望以学校为抓手来提高教育体制的质量,因此,这三十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政策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教育政策变革对学校的实际运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地方基层教育小组如何经历及参与这些变革呢?《学校身份》一书并不是通过某个具体的专题调查来理解这些问题,而是通过文献综述进行理论性思考,从中寻找理解学校这一集体性实体的概念工具。两位作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学校应该成为具有自身身份的组织,而不是彼此毫无差别的行政实体,因此,他们沿着“组织身份”概念这条红线,探究了学校文化、学校形象、学校成员的身份认同和学校中的权力关系等等。确实,在新的教育监管政策背景下,学校置身于大大小小的教育市场和竞争场域之中,它不得不承受着追求教学效益的压力以及如何让自己独树一帜的压力。不过,面对这样的两难,如何看待学校声望(或面子工程)和其所传授的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否运用各种沟通策略来打造学校形象的游戏更为重要?两位作者在书中也提请我们关注现实中存在的这类现象。作者们提出的“学校身份”这个概念相当明晰地把学校内在运转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引导我们关注两者之间的互动,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引发我们思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