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展示 中国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2.46
6.0折
¥
54
全新
仅1件
作者史慧佳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770628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1202442156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旨趣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参加奥运会的背景与动因
一、参赛背景
二、考察、交流体育技能
三、展示国家形象
第二章 参加奥运会的保障与运动员“规训”
一、经费预算与筹措
二、运动员选拔与训练
三、运动员“新”形象塑造
第三章 奥运之旅:交流与展示的实况
一、奥运赛场内外的交流与展示
二、体育考察团欧洲之行
第四章 国内外舆论对中华代表团表现的评价
一、国内舆论的认知
二、国外舆论的重新审视
结语
附录1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华代表团职员、运动员及考察团团员履历表
附录2 《申报》辑足球代表队征战1936年柏林奥运会资料
主要征引文献及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本书拟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试图从中国参加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动机出发,呈现经费筹备过程、人员选拔与训练情况,以及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期间的种种表现和国内外对此届奥运会的反响、评论,进而探讨当时中国政府如何推动体育靠前化以及对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等问题。
以往的研究多为对相关史实的陈述,较少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对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为本书的个创新点。本书在论述的基础上,还试图探讨近代中国是用何种方式将中国体育融人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中?当时的政府又是如何利用这次体育赛事,尝试着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向本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士展示中国之“新”形象?
本书写作中的难点在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多为报刊类资料,部分资料间存在记述上的差异,且有部分参与者的回忆录,他们的回忆是否客观也难以考证,因此,在写作中如何取舍这些资料,需要谨慎思考。同时,中国派出的体育代表团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赛场上并未取得成绩,如何在没有取得成绩的情况下呈现“交流”与“展示”,这也为本书写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