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3版)/侯树梅
  •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3版)/侯树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3版)/侯树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5.12 6.4折 5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侯树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9148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1201385796

上书时间2024-10-04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版前言
本书常用符号表
篇汽车发动机原理
章工程热力学基础2
节热功转换的基础知识2
第二节热力学定律7
第三节热力过程分析12
第四节热力学第二定律18
思考题22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24
节发动机的理论循环24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27
第三节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效指标和
强化指标31
第四节发动机的热平衡35
第五节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及国内技术
应用现状36
思考题39
第三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40
节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40
第二节四冲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43
第三节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46
第四节可变配气机构与可变进气管50
第五节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53
第六节工程应用实例(文摘)57
思考题63
第四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64
节概述64
第二节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及
原理66
第三节废气能量的利用72
第四节发动机增压新技术概述75
第五节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75
第六节工程应用实例(文摘)81
思考题90
第五章燃料与燃烧热化学91
节发动机的燃料及使用特性91
第二节燃烧热化学98
第三节燃烧的基础知识100
思考题102
第六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
燃烧104
节燃料喷射与雾化104
第二节柴油机的燃烧过程112
第三节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114
第四节影响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分析124
第五节影响燃烧过程的结构因素125
第六节柴油机的电子控制130
第七节工程应用实例(文摘)138
思考题146
第七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147
节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147
第二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148
第三节汽油机的燃烧室154
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157
第五节汽油机的电子控制165
第六节工程应用实例一(文摘)172
第七节工程应用实例二(文摘)176
思考题180
第八章发动机的特性181
节发动机工况、性能指标与工作过程
参数的关系181
第二节发动机的负荷特性183
第三节发动机的速度特性185
第四节柴油机的调速特性191
第五节发动机的万有特性194
第六节发动机有效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的大气修正198
第七节发动机与动力装置的匹配199
思考题202
第九章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203
节排放物及危害203
第二节排放污染物的机内、机外
净化技术206
第三节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219
第四节柴油机的噪声232
第五节工程应用实例(文摘)238
思考题243
第十章汽车发动机新型燃烧方式244
节均质混合气压缩着火
(HCCI)244
第二节汽油机的HCCI燃烧246
第三节柴油机的HCCI燃烧251
第四节均质混合气引燃255
思考题258
第十一章发动机试验259
节发动机试验的种类及有关标准259
第二节功率与燃油消耗率的测量260
第三节发动机其他参数的测量271
第四节发动机台架试验275
思考题278
第二篇汽 车 理 论
第十二章汽车的动力性280
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280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281
第三节汽车的行驶阻力285
第四节汽车的动力方程292
第五节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295
第六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与动力特性图300
第七节汽车的功率平衡303
第八节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特性305
第九节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308
第十节汽车的驾驶性能312
第十一节汽车动力性试验315
思考题319
第十三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320
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320
第二节汽车在各工况下的燃油消耗321
第三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325
思考题329
第十四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
确定330
节发动机功率的选择330
第二节传动比的选择330
第三节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确定动力装置参数333
思考题335
第十五章汽车的制动性336
节制动性的评价指标336
第二节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337
第三节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340
第四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347
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350
第六节自动防抱死系统357
第七节制动能量的回收358
第八节汽车行驶安全性发展动向360
思考题361
第十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363
节概述363
第二节轮胎侧偏特性366
第三节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
输入的响应特性370
第四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统
的关系375
第五节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道路试验379
第六节操纵稳定性的主动控制382
思考题385
第十七章汽车的平顺性及通过性386
节汽车的平顺性386
第二节汽车的通过性390
思考题395
参考文献396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和汽车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换气过程、废气涡轮增压、燃料与燃烧热化学、柴油机燃烧过程、汽油机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发动机排放与噪声、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汽车的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的平顺性和通过性等。

精彩内容
随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急需汽车、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方面的专业不错技术人才。作为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等院校,其相关专业发展迅速。为满足教学的需要,1997年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沈阳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的有关教师共同编写了《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版)这本教材。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本书版5年时间连续印刷了7次,2005年完成修订工作,第2版10年来连续印刷了16次。
    在过去的十年里,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发动机技术,为了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和降低油耗,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层出不穷,并得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不仅如此,各种新型燃烧理论也不断被提出并得到了实践。同时,为了全方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有多所普通本科院校明确将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提出“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突出应用和实践”。这也正是本书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一直贯穿的原则,同时融入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等相关内容。
    本书版在教学内容方面就做了尝试,增加了诸如电控汽油喷射、柴油机电控和可变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培养学生运用发动机的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安排了多篇文摘供读者借鉴。而第2版则是在保持基本编写原则及原书结构和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些学习发动机原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汽车发动机的新技术、试验方法、汽车驾驶性能、汽车安全性能、操纵稳定性的主动控制等内容。
    本次修订更新和增加了发动机性能指标参数;将第2版第十章中的进气系统可变技术、汽油机稀薄燃烧系统和电子控制、柴油机电子控制等成熟技术的内容分别编入本版相应的章节中;增加了新内容“汽车发动机新型燃烧方式”;完善了发动机排放后处理技术的内容,并更新排放法规、测试方法等内容;工程应用实例选用了最新的文章供读者借鉴,并对第2版中的错误加以修正。
    第3版按授课时数约80学时编写,其中发动机原理部分45学时,汽车理论部分35学时。教学时可根据专业的需要适当增、减学时。
    第3版的主要内容有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燃料与燃烧热化学、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特性、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汽车发动机新型燃烧方式、发动机试验、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的平顺性及通过性等。
    本书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冯健璋和侯树梅主编。冯健璋编写第三、四、八章,侯树梅编写第五、七、十、十一章,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李才编写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盖玉先编写第十五、十六、十七章,沈阳大学的凌永成编写第二、六、九章,南京工程学院的杨雪梅编写第十二、十三、十四章。本书由原山西省机械厅的教授级不错工程师房邵平担任主审。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原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王景祜不错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本书引用了国内有关内燃机刊物中的一些论文,在此也向论文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随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和内燃机工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汽车、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方面的专业不错技术人才。作为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等院校的汽车、内燃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发展迅速,而该专业的教材又十分缺乏。为满足教学的需要,1997年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学院等院校的有关教师共同编写了《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版)这本教材。
    教材内容本着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紧跟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教学内容现代化方面做了尝试,增添了诸如电控汽油喷射、柴油机电控和可变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培养学生运用发动机的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安排了多篇文摘供读者借鉴。
    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本书版5年来连续印刷7次。
    由于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需要,我们在保持版“基础理论够用,突出应用,跟踪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基本编写原则及原书结构和内容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第2版增添了一些学习发动机原理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汽车发动机的新技术、试验方法、汽车的驾驶性能、汽车安全性能、操纵稳定性的主动控制等内容,并对版中的错误加以修正。
    第2版的主要内容有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燃料与燃烧热化学、柴油机燃烧过程、汽油机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发动机排放与噪声、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发动机试验、汽车的动力性、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汽车发动机装置参数的确定、汽车的制动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的平顺性和通过性等。
    第2版按授课时数约80学时编写,其中发动机原理部分45学时,汽车理论部分35学时。教学时可根据专业的需要适当增、减学时。
    本书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冯健璋主编,并编写第三、四、八章,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学院的盖玉先编写第十五、十六、十七章,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李才编写章,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侯树梅编写第五、七、十、十一章,沈阳大学的凌永成编写第二、六、九章,南京工程学院的杨雪梅编写第十二、十三、十四章。本书由山西省机械厅的教授级不错工程师房绍平担任主审。
    第2版在修订过程中还得到了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王景祜不错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本书引用了国内有关内燃机刊物中的一些论文,在此也向论文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20051随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和内燃机工业的迅速发展,急需汽车、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方面的生产线的应用型不错技术人才。作为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的汽车、内燃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发展迅速,而该专业的教材又十分缺乏。为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1997年8月在威海和10月在郑州召开的全国高工专机械工程类专业协会汽车技术分会教材工作会议制定的《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教材编写大纲,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沈阳大学、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学院等院校的有关教师共同编写了本书。
    作为工业企业线的应用型不错技术人才,需要宽但不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材内容本着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为紧跟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教学内容现代化方面做了尝试,增添了诸如电控汽油喷射、柴油机电控和可变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培养学生运用发动机的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中安排了7篇文摘供读者借鉴。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性能指标、工作过程、废气涡轮增压、内燃机特性、内燃机的电子控制、排放和噪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作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以及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等。本书按70学时(发动机原理40学时、汽车理论30学时)编写。
    本书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冯健璋主编,并编写了第二、三、七章,侯树梅编写了第四、六、九章,沈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孟晓红编写了、五、八章,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的丁家镛编写了第十、十一、十二章,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学院盖玉先编写了第十三、十四、十五章。本教材由房绍平教授级不错工程师主审。
    本书为汽车、内燃机制造与维修专业大专教材,可作为相近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参考。
    本书引用了有关教科书、内燃机专业期刊的许多资料;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杨占军、郑长松二位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欢迎使用本书的同志指正批评。
    编者19981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