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3.24 4.0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葛明铭主编 张呈富编选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ISBN9787548615422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922483
上书时间2024-09-25
葛明铭
生活中大人常常需要逗乐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间也需要逗乐,除了打闹嬉笑之外,便是吟唱或诵读;大人们还需要教育孩子懂事,除了讲道理之外,往往还是用吟唱和诵读,而且必须浅显易懂,于是便产生了童谣。可见,童谣一出生就有了两个*基本的价值:愉悦和教化。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早接触的人类精神产品大概是两种,一个是故事,还有一个就是童谣。当我们还在摇篮里的时候,耳边或许就天天回响着母亲亲切的吟唱: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当人类认识到童谣的价值时,便会有意识地大量生产,童谣的类型也就日益丰富,就上海乃至江南地区的童谣而言,大致有这样九种类型:
一是抒情童谣。比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二是咏物歌谣。比如:“一只小花狗,眼睛骨溜溜,坐勒门口头,想吃肉骨头。”
三是游戏歌谣。比如:“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吃侬个肉,还侬个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花狗……”
四是数字歌谣。比如:“一只狗,两只头,三钿买来个,四川带来个,五颜六色个,七支八搭个,究竟哪能个,实在呒没个。”又如:“小皮球,香蕉篮,落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五是时令歌谣。比如:“正月里来踢毽子,二月里来放鹞子,三月里厢荠菜籽……”
六是绕口令歌谣(接口令)。比如:“墙浪挂面鼓,鼓浪画老虎,老虎踏破鼓,买块布来补,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又如:“侬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
七是时政歌谣。比如 1958 年出现的:“邱财康,为了钢,受了伤,住医院,
来养伤,养好伤,再炼钢。”
八是戏谑歌谣。比如:“大头大头,落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还有:“新剃头,打三记,勿打三记触霉头。”
九是谜语歌谣。比如:“看看呒没个,摸摸倒有个。像冰勿烊个,像水勿流个。”(谜底:玻璃。)
一、 上海童谣的方言保护价值
童谣*简便而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在今天很多孩子不会讲本地方言的情况下,童谣或许能成为方言溃退的*后一道防线,我们或许还可以借助这*后的防线来收复方言的“失地”。
在我们上海地区,孩子们因为平时大多数时间说普通话,上海话日益生疏,即便开口讲往往也是发音不标准,因此更没有信心讲上海话,而学唱上海童谣则是学讲上海话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因为在学唱上海童谣的过程中既可以正音,又可以帮助自己积累大量的上海话词汇。比如:“一只狗,两只头,三钿买来个,四川带来个,五颜六色个,七支八搭个,究竟哪能个,实在呒没个。”学唱这首童谣时既可以教学龄前小孩学数字,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学到很多本地独特的词汇。比如:钿、个、七支八搭、哪能、呒没等等。
二、 上海童谣的社会认识价值
除了学语言,在学唱童谣中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到简单的日常生活知识。比如:“长脚鹭鸶敲洋钉,敲来敲去敲勿进,原来是只螺丝钉。”孩子们学唱这首童谣后就会思考,为什么螺丝钉会敲来敲去敲勿进?于是会问大人、问老师,也就得到了一些生活基本常识。
另一首叫“比尾巴”的上海童谣:“啥个尾巴长?猢狲尾巴长。啥个尾巴短?兔子尾巴短。啥个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啥个尾巴扁?鸭子尾巴扁。啥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你看,如此形象生动的描述,让孩子们在学唱童谣时认识了大自然的多样和多彩。
我们甚至在上海童谣中还看到了性教育。“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暗示了女孩和男孩的生理差异,以及因这种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上海童谣所具有的润物无声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童谣中的人物和思想是*符合社会真实的,是*原生态的,因此也*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和社会情绪。
比如有一首上海童谣:“赖学精,白相精,书包掼勒屋头顶,看到老师难为情。”把嬉玩过度、荒于学业的行为定义于“难为情”的事情,这对孩子们的教育或许比说一大堆道理更有效。还有推崇孝敬父母的童谣:“阿二头,买酱油,一买买到洪桥头,拾着两只白馒头。爹一个,娘一个,阿二吃粒硬蚕豆。”近年来特别着力要建设诚信社会,而在上海童谣中早就有这样的内容:“金钩钩,银钩钩,讲话要算数,不然是小狗。金钩钩,银钩钩,讲话要算数,请你伸出小手手。一二三,勾呀勾呀勾三勾。”类似的内容还有一首更简洁的:“勾钩还还,一百年勿许赖!啥人想赖是小狗。”在吟唱玩乐之中,诚实守信的理念自然而然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
在上海童谣中甚至还有基本的哲学道理和社会规律。有一首可以用来打牌游戏的上海童谣:“蜜蜂叮瘌痢,瘌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囡,小囡捉公鸡,公鸡啄蜜蜂。”这不就讲了大自然物物相克的哲学道理吗?
当然上海童谣中所表现的思想行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不少童谣带有戏弄、嘲笑的成分,比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比如:“新剃头,打三记,勿打三记触霉头。”但是这种戏谑是无伤大雅的,而恰恰是市井生活的真实体现。
三、 上海童谣包容并蓄的文化价值
上海童谣的海派特点是同它的包容性分不开的。有些上海童谣是用其他地方方言来吟唱的,这同上海开埠以来五方杂处的社会形态是相一致的,也和上海话善于吸收南腔北调各地方言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这是一首必须用苏北话吟唱才有味的童谣,它*初就是在苏北籍孩子当中传唱,并为上海本地孩子所接受。又如:“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腊子开会了……”(“小八腊子”就是苏北方言。)
“宁波人的小菜真罪过,咸带鱼佬臭冬瓜,阿娘阿叔吃酿,自家人么冒客气。”这是一首必须用宁波话吟唱才有味道的童谣。其中的“吃酿”“冒客气”等都是典型的宁波方言词汇。
“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虽然这是国人皆知的“小白兔与狼外婆”故事的童谣版,但从一连三个儿化音可以推断这首童谣来自北方,但是被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熏陶的上海儿童仍旧开开心心地接受了并传唱着。
四、上海童谣的文化传承价值
上海童谣和上海方言都面临着如何传承发展的困境,除了一些老童谣至今仍在传唱之外,新童谣能够在社会上、在孩子们嘴上传唱的可谓是凤毛麟角。上海童谣中的经典之作基本上都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出现的。
近年上海新童谣在创作上的数量来看,应该是不少的,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艺术质量的作品,但是不能广泛传唱却是让歌谣作者和研究者颇为困惑的问题。我觉得主要问题是:
*,新童谣大多是有关方面组织创作出来的,命题创作,奉命而作的多,
较少有来自市民自发并口耳相传的童谣。
第二,新童谣的语言基本是用规范普通话的,很少有用上海方言写的,无论是意境还是风格都和传统意义上的上海童谣相差很大,上海本地色彩较弱。
第三,新童谣的宣传意味太强,表现手法还不够高明。同样表现诚信主题,
老童谣是:“勾钩还还,一百年勿许赖!啥人想赖是小狗。”而新童谣则是:“诚信是条船,信用是双桨。从小讲诚信,长大能远航。”老童谣是嘻嘻哈哈,新童谣是一本正经。我们更愿意接受哪一张脸呢?
第四,创作上成人化思维和成人化语言的倾向。童谣并不是儿童创作的歌谣,当然也包括了儿童创作的部分,童谣是编给儿童并适合儿童吟唱的歌谣。但是创作上摆脱成人语言和成人思维则是童谣能被儿童所接受的首要条件。
第五,城市改造建设,使老弄堂越来越少,而弄堂生活恰恰是上海童谣口耳相传*有效的场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童谣的产生和传播。童谣要和“高大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要和“底小平”的市井生活近些近些再近些。因为经得起岁月洗刷的上海童谣大都是来自市井深处,来自平民百姓的心底。
期待更多有价值的能够传唱的上海新童谣的出现,因为有价值的童谣才容易被传唱,因为有价值的童谣才能传达好的价值观,而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好的价值观了,而这恰恰*需要从孩子开始。
写于 2019 年 3 月
蜜蜂叮瘌痢,
瘌痢背洋枪,
洋枪打老虎,
老虎吃小囡,
小囡捉公鸡,
公鸡啄蜜蜂。
小贴士:这是二人玩耍的游戏。事先制作一副纸牌,纸牌面上分别印上蜜蜂、瘌痢、洋枪、老虎、小孩、公鸡等图案。游戏时按唱的内容比大小,即大的吃小的。如一方出的是蜜蜂图案,当对方出的是瘌痢图案时,则算胜了。瘌痢,又叫瘌痢头,即头上长癞疮,这里代指头上长癞疮的人。通过此游戏,让小孩懂得一物克一物、一物降一物的道理。
……
国家一级文学编辑,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编辑,“滑稽王小毛”节目编导、主持人。上海市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1987年创办、编导“滑稽王小毛”节目,主持“王小毛信箱”,将其打造成上海滩人人皆知的名牌节目,荣获上海广播电视局“优秀创新栏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十佳栏目”和“中国媒体四十强”称号。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其“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授予其“中国十佳广播曲艺编辑”称号,并两度连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十佳节目主持人”。被听众和媒体誉为“王小毛之父”。
2012年创办“上海故事汇”,并担任策划、主持,“上海故事汇”成为上海群文活动的品牌,并荣获上海市群文活动优秀项目奖。
多年来一直从事上海话、上海童谣、上海民俗的研究和保护传承工作。
张呈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长期从事民俗、民间文化的编辑和研究工作。
蟋蟀 叫 / 2
笃笃笃,卖糖粥 / 4
金锁银锁 / 6
噼噼啪 / 7
蚂蚁爬山 / 8
抬轿子 / 10
拔萝卜 / 12
拉大锯 / 13
踢毽子 / 14
蜜蜂叮瘌痢 / 16
笃笃一更天 / 18
跳橡皮筋谣 / 19
跳绳谣 / 20
马儿真正好 / 22
贴鼻头 / 23
丢手绢 / 24
阿二头,买酱油 / 25
老鹰捉小鸡 / 26
摇摇船,摆摆渡 / 28
一只麻雀哄哄飞 / 30
二、 东门西门小囡萌—逗趣谣
萤火虫,飞来飞去望舅公 / 32
拉钩钩 / 34
落雨喽 / 35
摇篮曲 / 36
大头娃娃 / 37
敲洋钉 / 38
上海小吃味道好 / 40
两只老虎 / 42
三三三 / 43
哭烛包 / 44
打手心 / 46
不许赖 / 48
一只狗 / 49
摇啊摇 / 50
冬瓜皮西瓜皮 / 52
讲话要算数 / 54
学人家样 / 55
新剃头 / 56
一只小花狗 / 58
赖学精 / 60
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
(敲碎玻璃老价钿)/ 62
山浪有只老虎 / 63
接口令 / 64
一个大一个小 / 66
阿拉屋里几个人 / 68
扇子扇凉风 / 70
嘀嗒嘀嗒洒水车 / 72
上山打老虎 / 73
七星瓢虫 / 74
搬鸡蛋 / 75
牵牛花 / 76
小螺蛳 / 77
小池塘 / 78
瓜的面孔 / 80
小星星 / 82
小白兔 / 83
拍手歌 / 84
十二月歌 / 86
啥个弯弯 / 88
三、 童谣伴随我长大—益智谣
小宝贝,乖乖的 / 90
勿要妈妈抱 / 91
做早操 / 92
拍手歌 / 93
饭前先汏手 / 94
我是好宝宝 / 96
两只小象 / 98
小矮凳 / 99
互相帮助记心里 / 100
上学歌 / 102
滑滑梯 / 104
四个好孩子 / 106
水龙头 / 107
学好样 / 108
学挑马兰头 / 110
排排坐 / 112
大大挑担西瓜来 / 114
四、 七弯八绕有劲道—绕口谣
咿呀咿呀踏水车 / 116
阳山头上一根藤 / 117
接口歌 / 118
鸡啄西瓜皮 / 120
墙浪挂面鼓 / 121
七个果果 / 122
粉墙浪厢画凤凰 / 124
公公和冬冬 / 125
白石搭白塔 / 126
从前有个老伯伯 / 128
妞妞和牛牛 / 130
墙与羊 / 132
醋和布 / 133
提灯笼 / 134
小希和小奇 / 136
陆老头 / 137
白庙白猫 / 138
小玲和小琴 / 140
鹅渡河 / 141
七字歌 / 142
唱倒歌 / 144
十稀奇 / 146
剥橘壳 / 148
五、 唱唱猜猜动动脑—谜语谣
有辰光 / 150
千条线万条线 / 151
啥个园里……/ 152
啥个吃水 / 154
生来本无形 / 155
池塘河边来安家 / 156
一棵小树不大高 / 157
营养丰富人人爱 / 158
一位小姑娘 / 159
绸袋 / 160
兄弟七八个 / 161
一生一世勿见面 / 162
夜里戤勒壁角 / 164
五个兄弟 / 166
兄弟四五个 / 167
栀子花 / 168
看看呒没个 / 170
朝侬鞠个躬 / 172
编后记/ 17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