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3.63
6.5折
¥
98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曙光,王丹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4801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833516
上书时间2024-09-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丹莉,内蒙古赤峰市人,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现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农村经济史。曾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出版专著《银行现代化的先声——中国近代私营银行制度研究(1897-1936)》等数部,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并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
目录
上篇 经济过渡和计划经济的探索
章 经济过渡与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奠基: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核心”
一、引言: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1.中国道路选择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2.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工业化目标和赶超战略?
二、经济恢复与过渡时期的初步探索与渐进式过渡战略的开创
1.采取稳健农业政策,加强乡村政权建设,减轻农民负担
2.稳健均衡的物价和财金政策,强调货币纪律和财政纪律,为经济恢复和过渡提供稳定宏观经济环境
3.维护财经统一,努力克服旧体制下的无政府状态
4.强调渐进式策略,有秩序、有步骤地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渡
三、经济赶超、动态平衡与渐进赎买式的资本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强调私营工业国有化改造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2.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重轻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均衡发展思想
3.采取对资本家的稳健渐进改造政策,强调学习过程,防止激进主义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执行渐进赎买政策,将对资本家的政治教育与经济赎买相结合
5.制定经济赶超战略,打破对欧美和苏联的迷信
四、中国的过渡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造与渐进式社会革命
1.强调过渡经济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对旧有的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采取包容态度和渐进改造政策
2.动态地看待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公私兼顾策略,缓和与资本家的矛盾对抗,降低制度过渡成本
3.强调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摒弃所有制的单一化和理想化,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社会革命
五、结论
第二章 制度、技术与文化变迁的路径选择:土地改革与合作化的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
一、民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和农村发展思想的争议
1.自孙中山以来民国思想界关于土地改革的争议
2.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农村情况的总体判断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农村社会革命的四次争论及其评价
1.与东北局之争
2.华北局与山西省委之争
3.与邓子恢之争:“小脚女人”与“好行小惠”
4.与梁漱溟之争:大仁政与小仁政
……
第三章 从“非自觉”到“自觉”:中国农民合作百年历程反思
第四章 从合作化运动到新型农民合作:契约―产权视角的分析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理想国”试验: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及其历史遗产
第六章 “弹性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探索、运作特征与未来展望
中篇 工业化与制度创新
第七章 集权与分权:工业化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八章 工业化视角下农村税费制度与农民负担的历史解读
第九章 新中国的工业化、政府投资行为与产业结构演进
第十章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新中国的乡村工业化进程
第十一章 存量变革与增量创新:新中国农业信贷体制的历史演变
第十二章 从全面介入到两权分离: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创新
第十三章 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演进:以温州为核心的微观史学考察
下篇 “中国模式”的历史反思
第十四章 反思“中国模式”:内涵、争议与演进
第十五章 独立自主与批判吸收——探索中国道路与反思苏联模式
第十六章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后记
内容摘要
《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论》是作者王曙光、王丹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三部曲系列著作(包括《维新中国》、《计划中国》、《复兴中国》)的部,其宗旨是从宏观的经济制度变迁史的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探索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对新中国的经济过渡和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演变、新中国工业化的路径选择与结构演进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解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模式的内涵与争议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制度-目标-路径-文化”四维视角全面剖析了新中国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