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史研究论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史研究论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3.08 6.1折 1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建录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25038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1203314227

上书时间2024-09-05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建录,宁夏大学人文与民族学部部长、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现主持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辽宋夏金卷》,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大型研究丛书“西夏学文库”“西夏学文萃”,出版著作17部,14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教育部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

目录
民族史与民族史学理论  陈育宁/001民族史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陈育宁/007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要素  陈育宁/015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兼论古代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标志  霍维洮  马艾/026中国近代民族认同的历史逻辑——兼论中华民族的形成  霍维洮  马艾/041家国同构:儒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与话语体系  马慧  梁向明/060两个世界的碰撞:谈中国古代天下观向近代民族国家观的转变  王家保  白建灵/079交换视野下的西汉匈奴关系  杨学跃/086《魏书》之正统观  王朝海/098唐五代岭南道粤、芝二州沿革年份考  高正亮/105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西夏文化  杜建录/119西夏政区划分及其相关问题  杜建录/140省嵬城与省嵬山  杨浣  付强强/151克夷门考  杨浣  段玉泉/173《孝经》两种西夏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段玉泉/184出土西夏文藏经函号木牍及校勘记录  段玉泉/210《番汉合时掌中珠》“急随钵子”考释  段玉泉/220西夏文献所见黄帝形象研究  彭向前/226西夏圣容寺研究  彭向前/238西夏的“二十四节气”  彭向前/249西夏租役草考述  潘洁/258从出土文书看黑水城渠道变迁  潘洁/277西夏水权及其渊源考  潘洁  陈朝辉/285汉文史料中的西夏番姓考辨  佟建荣/293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佟建荣  崔韶华/305宋代西北地区押蕃使问题探讨  许伟伟/323西夏边防的基层军事建置问题  许伟伟/336西夏文献中的人名  王培培/347“碧 珠”考  王培培/352俄藏Инв.No.954《光定未年典驴贷粮契》新译释    ——兼论西夏典当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  于光建/359西夏典当借贷中的中间人职责述论  于光建/373西夏畜牧业研究  高仁/387“左厢”、“右厢”与经略司    ——再探西夏“边中”的高级政区  高仁/389西夏棍棒类兵器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尤桦/407资源竞争与党项国家的形成:以李继迁党项部族的发展为中心  马旭俊/420金夏交聘礼仪考述  马旭俊/441试论元代唐兀人多元的姓名文化  邓文韬  刘志月/456一件未刊布的黑水城出土元代借钱契考释  邓文韬/477西夏国名别称“夏台”源流考  邓文韬/484明万里海防图之章潢系探研  李新贵/494明万里海防图筹海系研究  李新贵  白鸿叶/512明万里海防图之全海系探研  李新贵/532明万里海防图初刻系研究  李新贵/551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区域历史研究刍议    ——以宁夏家族史研究为例  王晓霞/573人口、商贸与政治:民国初期宁夏吴忠堡城市发展探究  王晓霞/580嘉道时期广州高第街许氏房产契约研究  刘正刚  张启龙/589民间文献所见清初珠江口地方社会    ——“桂洲事件”的再讨论  张启龙/608专业与日常:医学知识形成的一个侧面    ——以应声虫病的书写为例  张园园/631“乡里空间”的历史存在与理论表达    ——以沟口雄三的中国史研究为例  乔雅  张 /649从“围寺而居”到“互嵌型社区”    ——西北民族地区城市回族社区及其结构的历史变迁  沙彦奋/664宁夏大学部分中国史研究论著目录(1989—2022)/678

内容摘要
本书共收论文50余篇,主要是作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成果,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史学理论、汉魏隋唐史、西夏史与西夏文献、明代地理地图、民间契约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西夏史研究最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献等诸多方面,反映出宁夏大学中国史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全书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以推动中国史学科深入发展为目标,力求对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