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症(原书第2版)
  • 抑郁症(原书第2版)
  • 抑郁症(原书第2版)
  • 抑郁症(原书第2版)
  • 抑郁症(原书第2版)
  • 抑郁症(原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抑郁症(原书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9.28 5.0折 7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贝克,(美)奥尔福德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2285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2668553

上书时间2024-09-04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阿伦•贝克(Aaron T. Beck)
有名的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名誉教授,认知治疗学派的创立者,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拥有影响力的五位心理治疗师之一”。贝克观察到抑郁的人们具有错误或扭曲的思维模式,由此开创了区别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认知疗法,用纠正“认知信念歪曲”的方法治疗抑郁症,获得了广泛认同及应用。他还创办了贝克认知治疗与研究学院,将认知疗法广泛应用于抑郁、焦虑、药物滥用等临床治疗中,并开发了包括“贝克抑郁量表”在内的多种应用广泛的心理测量量表。贝克教授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众多,包括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基础医学研究“亚伯雷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著述了17本书和500多种其他出版物。
布拉德•奥尔福德(Brad A.Alford)
斯克兰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与阿伦•贝克合著多篇关于抑郁症和认知疗法的著作。

目录
译者序

翻译团队

第2版序言

第一部分 抑郁症的临床方面//1

第1章 抑郁症的定义//2

抑郁症的悖论//2

抑郁症的患病率//3

不同类型和年龄的人的患病率和严重性//4

抑郁症的描述性概念//6

抑郁症的语义学//7

抑郁症和正常情绪//9

第2章 抑郁症的症候学//11

目前的系统性研究//11

主诉//12

症状//14

情绪症状//16

认知表现//21

动力性表现//25

植物性和躯体性的症状//31

妄想//34

幻觉//36

临床测试//36

表象//36

迟缓//38

焦虑//39

症状群的差异//39

儿童和青少年//39

文化差异//40

第3章 进程和预后//41

作为一种临床疾病的抑郁症//41

抑郁进程和结果的重要性//42

系统性研究//42

发作点//45

复原和慢性发作//46

持续时间//48

复发//50

发作间歇期//51

内因性抑郁和神经性抑郁比较的结果//53

精神分裂症者的结局//53

自杀//54

慢性抑郁的预测因子//56

本章小结//58

第4章 情绪障碍分类//60

官方术语//60

分类系统的来历//63

分类的信度和效度//63

二分法和二元论:过去和现在//64

内源性与外源性抑郁//64

自主性与反应性抑郁//65

焦虑性与迟钝性抑郁//65

精神性与神经性抑郁//65

内源性和外源性抑郁//65

内源性-外源性模型的起源//66

“大辩论”//67

内源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之间的区别//67

系统研究//68

抑郁等价物//72

继发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抑郁//73

第5章 精神性和非精神性抑郁的对比//75

“精神神经症”的抑郁反应//76

定义//76

概念的演化//78

伴有精神特征的严重抑郁(精神性抑郁反应)//80

病例1//81

病例2//81

病例3//81

现代的诊断//84

第6章 躁郁症//85

历史和定义//85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的诊断标准//87

躁狂症与抑郁症的关系//88

躁狂阶段的症候学//89

情感的表现//90

认知表现//92

动机表现//93

生理和营养的表现//94

躁狂阶段的行为观察//95

躁狂-抑郁行为的周期性//96

躁狂-抑郁症患者发病前的人格//97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97

分类的问题//97

目标成就和躁狂的症状//98

第7章 更年期抑郁症//100

概念的由来//100

病因//101

年龄//102

症候学//103

发病前的人格//105

本章小结//106

第8章 分裂情感障碍//107

定义//107

概念的发展//108

紧张症和躁郁症//108

急性情感性分裂精神病//111

急性精神分裂症//112

关于修订诊断的研究//112

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不同点//113

预后//116

精神分裂症的情感因素和预后//116

目前分裂情感性障碍的分类//118

本章小结//123

第二部分 抑郁症的实验方面//125

第9章 抑郁症的生物学研究//126

早期研究//126

躁郁症和体质//128

躁郁症的遗传性//130

同卵双生子的研究//130

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131

家谱研究//132

小结//134

抑郁症的生物化学研究//134

早期研究(1903~1939年)//134

近期研究(1940~2004年)//136

内分泌研究//141

类固醇代谢//141

甲状腺功能//144

自主神经功能//144

醋甲胆碱作用下的血压反应//144

唾液分泌研究//146

神经生理学研究//147

镇静阈值//147

解剖学研究//148

神经营养和神经发生理论//150

肌电图研究//151

睡眠的脑电图研究//151

脑电图唤醒反应//155

新近的儿童和青少年研究//156

神经心理学研究//157

本章小结//158

第10章 心理学研究:检验精神分析理论//159

早期的心理功能测试//159

心理运动能力//159

概念能力//160

知觉阈限//161

歪曲的时间知觉//161

歪曲的空间知觉//162

早期的实验研究//162

家庭背景和人格//163

自我概念//165

贝克对抑郁症的系统研究//166

心理动力学因素//166

贝克研究的历史//167

检验假设//169

并行研究//175

言语材料中的认知模式//175

纵向研究//175

抑郁症病人在梦中的模式//176

童年时丧失父母和成年时患抑郁症//183

抑郁症中的认知歪曲//187

后记//197

第三部分 抑郁症的理论方面//199

第11章 抑郁症的理论//200

行为主义理论//200

认知与进化理论//201

精神分析理论//202

攻击性抑郁症//204

抑郁症中的口欲//205

心理动力学和心理理论//205

存在主义理论//206

神经学理论//207

神经心理学理论//208

生物化学理论//208

动物模型//209

情绪发泄//210

第12章 精神病理学与认知//211

抑郁症的基本三元素//213

对个体经验的负性解释//214

对自我的负性看法//216

负性期待//217

情感反应//218

认知的首要性//219

动机的变化//221

躯体症状//223

躁狂及其他精神障碍中的认知//224

精神障碍的认知分类//227

神经症//227

精神病//230

本章小结//230

第13章 贝克抑郁理论的发展//232

抑郁倾向//232

较为概念的形成//232

价值判断与情感//233

特定易感性//234

抑郁的沉积//235

特定压力//235

压力-抑郁链中的基因影响//237

非特异性压力//239

其他影响因素//239

遗传风险、前期抑郁发作与慢性压力//240

抑郁的人格结构//240

关于认知构造的文献//241

图式的定义//241

图式的识别//243

抑郁中的图式//243

模式与心理病理学//244

扭曲与误解//245

固着(反刍)//245

客观性的丧失//246

情感与认知//247

反馈模型//248

第四部分 抑郁症的治疗//251

第14章 躯体治疗//252

药物治疗//252

三环类药物//253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254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255

抗抑郁药处方模式//256

副作用//257

兴奋剂//257

锂//258

目前使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260

治疗耐药性//261

60岁后的治疗//263

研究问题和争议//263

风险与效益的问题//265

安慰剂效应的争论//266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267

电休克疗法//269

未来的发展方向//272

第15章 心理治疗//274

早期的方法//274

支持性心理治疗//276

保证//276

修通和宣泄//276

指导和环境的改变//276

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治疗//277

针对抑郁症的心理治疗//278

人际治疗//278

慢性抑郁症的IPT//279

老年人群的IPT//280

认知疗法//280

公式化和概念化//280

结构和策略//281

人际方面的改变//283

认知技术//288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药物和心理疗法//298

预防自杀//300

预防复发//300

心理变化过程//301

第16章 抑郁症治疗的评价:随机对照实验//303

结果和随访数据//303

随机临床实验//303

生态效度和随机临床实验//311

预防复发//313

总体结论//319

未来研究的问题//319

卷尾语//321

附录 负性梦的计分说明//324

参考文献//331

内容摘要
这本心理学经典著作,是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贝克教授的代表作。40多年前,阿伦·贝克这本开创性的《抑郁症》第1版问世,首次从临床、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治疗等各个角度,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抑郁症,毋庸置疑地成为抑郁症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领域,还是想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理论依据、对比试验、临床案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时隔40多年后这本书首度更新再版,除了保留第1版中仍然适用的各种理论,更增强了关于认知障碍和认知治疗的内容,详细讨论了导致抑郁症的各种情绪障碍类别,并有关于药物治疗作用、心理治疗等的新研究进展,以及认知疗法在预防抑郁症愈后复发上的价值。贝克发现负面图式和自动思维可以引发痛苦的情绪状态,认知疗法的重点在于矫正来访者的思维扭曲,运用重新归因、三栏笔记法等实用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消极的自动想法,重建认知结构,其形式积极主动、结构化并且见效快。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分析心理学的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当今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当中主要运用的一种方法。贝克教授从验证精神分析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入手发现和创立了认知行为疗法(CBT),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长期效果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甚至优于药物治疗。这本《抑郁症》就是贝克教授的代表作,从20世纪70年代出版到这次的第2版,40年来一直是CBT经典的著作,也是每个CBT学习者的推荐阅读著作。贝克教授创立的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抑郁症有效,对各种焦虑障碍甚至是人格障碍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主编推荐
心理学大师、认知治疗学派创始人阿伦·贝克经典代表作
抑郁症领域不可逾越的丰碑,抑郁症理论和治疗的集大成者
心理咨询师、治疗师、认知行为疗法(CBT)学习者推荐阅读著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