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非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格非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68 5.5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斯拉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9449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201723552

上书时间2024-08-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斯拉,1980年出生,广东河源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文艺评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两次。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参编著作、教材三部。

目录
引言 作为意念核心的“存在”
一、理解中国当代文学
二、先锋视野里的格非
三、格非的写作小史
四、写作的内核:对存在的勘探
第一章 从木匠到作家
第一节 生命最初的形状
第二节 十五岁出门远行
第三节 师大读书且论道
第四节 “博尔赫斯的面孔”
第五节 对存在的勘探
第二章 作为先锋的格非
第一节 无序的现实与有意味的形式
第二节 记忆与梦幻
第三节 空缺与重复
第四节 圈套与迷宫
第三章 格非和他所处的时代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 叙事的历险者与存在的勘探者
第三节 影响的焦虑:小说的歧途
第四章 文化转向与叙事转型
第一节 变化的缘起
第二节 格非的变与不变
第三节 乌托邦的诗学
第五章 欲望与困境: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第一节 智者的迷惘
第二节 欲望的诗学
第三节 “声色”与“虚无”:时代性的两个面相
第六章 桃花源:存在的秘境
第一节 革命乌托邦
第二节 政治乌托邦
第三节 爱情乌托邦
第四节 诗人之死
第五节 古老的敌意
第七章 抒情与诗意:格非的中国故事
第一节 诗人小说家与中国小说传统
第二节 红楼笔法下的世态人情
第三节 内在超越的精神向度
第四节 中西融合的叙事资源
第八章 “重返时间的河流”
第一节 故乡的回望
第二节 精神还乡
第三节 文学的回声
结语 深刻的重复
附录 格非创作年表

内容摘要
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靠前外读者中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早日实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拥有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格非论》是靠前辑之一种,由评论家陈斯拉撰写。

精彩内容
主编说明自从到大学工作以后,就不时会有出版社约我写文学史。很多文学教授,都把写一部好的文学史当作毕生志业。我至今没有写,以后是否会写,也难说。不久前就有一份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史合同在我案头,我犹豫了几天,最终还是没有签。曾有写文学史的学者说,他们对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是以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成果为基础的,如果不参考这些成果,文学史就没办法写。何以如此?因为很多学问做得好的学者,未必有艺术感觉,未必懂得鉴赏小说和诗歌。学问和审美不是一回事。举大家熟悉的胡适来说,他写了不少权威的考证《红楼梦》的文章,但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几乎没有感觉。胡适甚至认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不如《儒林外史》,也不如《海上花列传》。胡适对知识的兴趣远大于他对审美的兴趣。《文学理论》的作者韦勒克也认为,文学研究接近科学,更多是概念上的认识。但我觉得,审美的体验、“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精神创造同等重要。巴塔耶说,文学写作“意味着把人的思想、语言、幻想、情欲、探险、追求快乐、探索奥秘等等,推到极限”,这种灵魂的赤裸呈现,若没有审美理解,没有深层次的精神对话,你根本无法真正把握它。可现在很多文学研究,其实缺少对作家的整体性把握。仅评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或者是某一个阶段的作品,都不足以看出这个作家的重要特点。比如,很多人都做贾平凹小说的评论,但是很少涉及他的散文,这对于一个作家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贾平凹的散文和他的小说一样重要。不久前阿来出了一本诗集,如果研究阿来的人不读他的诗,可能就不能有效理解他小说里面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于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只关注他的诗,其实他的散文、文论也独树一帜。许多批评家会写诗,他写批评文章的方式就会与人不同,因为他是一个诗人,诗歌与评论必然相互影响。如果没有整体性理解一个作家的能力,就不可能把文学研究真正做好。基于这一点,我觉得应该重识作家论的意义。无论是文学史书写,还是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对话,重新强调作家论的意义都是有必要的。事实上,作家论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宝贵传统,在1920—1930年代,作家论就已经卓有成就了。比如茅盾写的作家论,影响广泛。沈从文写的作家论,主要收在《沫沫集》里面,也非常好,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实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许多著名学者都以作家论写作闻名。当代文学目前很多影响巨大的批评文章,也是作家论。只是,近年来在重知识过于重审美、重史论过于重个论的风习影响下,有越来越忽略作家论意义的趋势。一个好作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甚至他本身就构成一部简易的文学小史。当代文学作为一种正在发生的语言事实,要想真正理解它,必须建基于坚实的个案研究之上;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任何的定论都是可疑的。认真、细致的个案研究极富价值。为此,作家出版社邀请我主编了这套规模宏大的作家论丛书。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选取了五十位左右拥有代表性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又分别邀约了五十位左右对这些作家素有研究的批评家作为丛书作者,分辑陆续推出。这些作者普遍年轻,锐利,常有新见,他们是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入当代文学现场,以作家论的形式为当代文学写史、立传。我相信,以作家为主体的文学研究永远是有生命力的。谢有顺2018年4月3日,广州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