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精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07
2.7折
¥
2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冯大建,钱瑶 译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7569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1566043
上书时间2024-08-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冯大建,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除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外,亦热心于中国古典很好传统文化作品的当代传播与推广。
目录
《计篇》
《作战篇》第二
《谋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势篇》第五
《虚实篇》第六
《军争篇》第七
《九变篇》第八
《行军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间篇》第十三
内容摘要
《孙子兵法》是早期中国兵法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蕴含着中国哲学智慧的奇书,为世代兵家所推崇。这部巨著的视角超越了军事行为自身,其中对于国家政治、社会关系以及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书中所探讨的谋略智慧,对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这部巨著毕竟问世较早,语言古雅,哲思深邃,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很多内容难于理解。故此,冯大建、钱瑶译的《孙子兵法精译(诵读版)》,参考了多家注本,对这部巨著进行了重新的注译,并在导读部分细致地对文本进行了阐释,希望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与读者一起分享千年之前的伟大智慧。
精彩内容
前 言
brbrbrbr
brbrbrbr
brbrbrbr《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被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圣典”,在传统的兵家学术思想领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也是一本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传统思想精粹的“智慧之书”。这部著作虽言兵法,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却远超军事领域。
brbrbrbr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战争是不可否认的残忍存在。在这部兵法中,没有对战争做简单的道德评判,也没有沉迷于铁血与征服带来的成就感,而是正视战争,正视这种人类解决利益、信仰争端的极端方式,力图用智慧化解或者控制形成战争的外部条件,用智慧而非鲜血来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就是这部兵书独特的地方。
brbrbrbr推而广之,兵法中的智慧,其实可以用到人类社会所有争执与冲突的解决上。故此,近代以来,《孙子兵法》越发受到重视。如何将战争放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的全局下来思考?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以弱胜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战局中,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最好的决策?书中所言的兵家制胜之道已被转化为一种基本原则,它对政治外交、商业竞争、经济决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rbrbrbr《孙子兵法》现存共十三篇,分别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孙子兵法》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
brbrbrbr孙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据载,吴王阖闾看到了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深为赏识,最终任用为将。其间,还留下了“吴宫教战”的传说。孙武终不负吴王之信任,协助吴王阖闾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向南征服了越人;向北与齐、晋等大国对峙,开创了吴国的强盛之局。关于孙武的记载,《史记·孙子本传》是最早,也是较为详细的。
brbrbrbr不过,对于《孙子兵法》是否只有十三篇,孙武是否就是现存《孙子兵法》的作者,历史上也多有争论。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将《孙子兵法》称为《吴孙子兵法》,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就目前学术界的一般看法,《孙子兵法》一书的主要思想应当是源自孙武的,同时也经过了不断的加工、整理,直到战国时代才最终成书。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是《孙子兵法》一书现存最早的版本。《孙子兵法》竹简共300多枚,不但有后世通行的孙子十三篇的内容,还有佚书四篇。依此看来,《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兵法八十二篇,或许是将《孙子兵法》以及相关的军事著作全部计算在内了。在《孙子兵法》的流传过程中,多有批注校笺,其执笔者不乏曹操、杜牧、梅尧臣等名家。影响优选的版本有宋代的《五经七书》本、《十一家注孙子》本,明代的《道藏》本,清代孙星衍《孙子十家注》本等。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在阅读本书后进一步翻阅。
brbrbrbr如前所述,《孙子兵法》一书文辞优美、思想博大精深,但毕竟是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思想著作,虽语言古雅,但对于今日之读者而言,能够迅速地了解这部著作的精神,殊为不易。故此,我们采用全注全译的方式,力求为深慕传统文化的当代读者提供一个简明的读本。除注译外,还在每章开头设简明导读,以彰要旨,力求为每一章的内容提供一个可以整体把握的线索。此外,古文尚简贵朴,有时简单的直译不能充分呈现原文的意义,为了帮助理解,译文中有增加的文句,增译部分一律用括号的方式标记。本书注译以中华书局《十一家注孙子校理》(杨丙安,2012年版)为底本,并参考了多位名家前贤的注、译本和研究著作,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列出,在此谨表感谢。
brbrbrbr
brbrbrbr
brbrbrbr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