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葛筱宁,文理双学士,上海市语文高级教师,浦东学科带头人,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专业期刊发表文章50多篇,主持或参与市、区级多项课题,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领衔开发多项教师培训课程。曾公派赴中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的学校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
第一章 审视课文标题 走向深度研读
第一节 补全标题,梳理文脉
童年生活的延续与成长——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显出努力的样子”的“背影”——解读《背影》
第二节 还原标题,凸现情怀
拙政诸园寄深眷——解读《苏州园林》
第二章 动态体察关键词 提升思维品质
第一节 提领“文眼”,整合全篇
《陋室铭》的内涵在于“德”
“赵州桥”与“卢沟桥”的“惊人”之处
第二节 “景语”传递“情语”
小石潭的环境——解读《小石潭记》
月色“空明”——解读《记承天寺夜游》
第三节 解构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
《散步》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核舟记》里的“左”与“右”
第三章 以人物为突破口 构建整体把握
第一节 识人读心,探究情感内核
“极力”掩饰自己的“不称职”或“愚蠢”——解读《皇帝的新装》
阿长最看重的东西是“福”
孔乙己精神上的“挣扎”
第二节 人物变化是一个亮点
从“小英雄”到“木偶人”——解读《故乡》
生辰纲遭劫该谁负责
“屠暴起”是偶然的冲动吗?——解读《狼》
第四章 比较课文与原作 合理思辨求真
第一节 整体观照,拓宽阅读视域
《济南的冬天》饱含家园情怀
赵庄的“好戏”——解读《社戏》
“一声不吭”也是一种力量——解读《那个星期天》
第二节 还原课文原作,辨析优劣
《卖油翁》主题与文本价值的确立
第五章 比较课文与他作深掘文本价值
第一节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何以超越前人
第二节 追根溯源,辨析主要特征
追溯《三峡》
第三节 不同关联词,关联不同情感
“艰苦”与“快乐”——解读《美丽的颜色》
第六章 回归作品原意 理性开辟思路
第一节 尊重创作意图
志当存高远——解读《愚公移山》
第二节 从文句的来源推理
晏殊《浣溪沙》的“根本”所在
第七章 知人论世进阶对话作者
第一节 背景导引,厘清逻辑
像匕首、投枪一样充满战斗力——解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桃花源”真的找不到了吗?
第二节 文如其人,天人合一
“看雪”实为“看己”——解读《湖心亭看雪》
万类竞自在——解读《与朱元思书》
内容摘要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的新时期,“课文阅读”要呈现一种新面貌,以期走向深度学习,获得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长足发展。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其中语言是基础,思维、审美和文化均以语言为基础,并在学习者的个体语言经验的发展中得以实现。
本书通过经典课文的解读案例,呈现指向核心素养的课文阅读的新思路,给读者提供一些有质量的阅读策略、方法或手段。
精彩内容
本书通过经典课文的解读案例,呈现指向核心素养的课文阅读的新思路,给大家提供一些有质量的阅读策略、方法或手段。它们分别是:1.审视课文标题走向深度研读;2.动态体察关键词提升思维品质;3.以人物为突破口构建整体把握;4.比较课文与原作合理思辨求真;5.比较课文与他作深掘文本价值;6.回归作品原意理性开辟思路;7.知人论世进阶对话作者。本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为指向,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质疑、思辨推理、多元解读,其目的在于推动深度学习,获得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共同发展和提升。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