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慧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获教育学博士后。研究领域:教师政策、教育制度史。先后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人民教育》、《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核心报刊有关“教师改革策略”、“乡村教师精准扶贫”“教师远程培训质量”、“教师政策”、“留守儿童教育”、“随迁子女升学”等学术和调查报告50余篇,部分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摘编,出版专著1部,主编3部,参编多部著作。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优先关注课题,其他各级课题10余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委托课题、省部级课题,并作为执笔人承担专章撰写。参与随迁子女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教育现代化改革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起草。
目录
章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研究背景
第2章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研究进展
一、教师激励研究
二、乡村教师激励理论研究
(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动教师激励研究
(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断提高
(三)从乡村中小学教师劳动特点、职业特点出发探讨农村教师激励
三、乡村教师激励现状研究
(一)以提高经济待遇为主的生活保障激励
(二)以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的激励
(三)促进乡村教师与乡土文化的融合与延续的激励
(四)加强乡村教师的综合激励
(五)发达国家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第3章乡村教师激励理论基础
一、需要理论下的乡村教师激励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ERG理论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下的乡村教师激励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
(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三、综合激励理论下的乡村教师激励
(一)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
(二)豪斯综合激励理论
第4章乡村教师激励制度架构
一、激励和激励制度
(一)对激励的认识
(二)对激励制度的认识
二、乡村教师激励制度要素
(一)实体要素
(二)精神要素
……
内容摘要
本书梳理了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的发展过程,共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75名乡村教师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査,50名乡村教师接受了结构性访谈。通过分析调查的数据发现,当前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的激励水平相对偏低,且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显著,应建构一个包含补偿性激励、保障性激励和发展性激励的制度结构体系,使得乡村教师自我发展与乡村教育、乡村振兴相融合,促进农村、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