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9.58
6.4折
¥
7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汤崇平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8661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394671
上书时间2024-07-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汤崇平,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园林古建技术名师,第三分公司经理,古建木作技师,工作经历:1974年9月~1997年12月北京房修二公司——班组工人、班组长、技术员、技术组长、项目设计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1997年12月~现在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副经理、技术质检部负责人、木作技术顾问、项目经理、分公司经理。2009年至今陆续在北京建设大学古建筑艺术系、北京西城区房地中心职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古建营造师培训”主讲古建筑木作技术。
目录
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知识
节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第三节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和构成
第四节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形式
第五节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第六节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模数与权衡制度
第七节 地方作法与官式作法,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杂式建筑的区分
第二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知识
节 抬梁式木结构的构成、组合方式及应用
第二节 构件加工制作及安装的技术要点
第三章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斗栱的基础知识
节 斗栱的起源
第二节 斗栱的发展与演变
第三节 斗栱的构成、功能与作用
第四节 斗栱的种类与区分
第五节 权衡尺寸
第六节 昂翘斗栱及其构造
第七节 构件的加工制作及安装
参考文献
编写后记
内容摘要
汤崇平编著的《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拱知识)》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基础知识,之后以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为对象,重点介绍了木结构和斗栱的基础知识。除了必要的文字叙述外,书中还附有大量古建筑实物图、工程图和权衡尺寸表,并在图片上加上了详细的图解,以求尽量直观,通俗易懂。本书图片丰富清晰,标注明确,对古建筑领域的施工操作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设计研究人员等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主编推荐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作者本人的40余年的经验体会,是对他本人所掌握的技术总结,因此内容和数据可信度高。本书又是对众多前辈匠师木作技艺的传承,在专业上具有一定深度,无论是对初学者或是已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值得一读。本书记录了许多流传于工匠中的技术口诀,例如指导木檩制作安装的“晒公不晒母”,又如关于大木编号的“由中人工大,天夫井羊非”等等。正是本书的这方面内容,得以使现在的人能知晓过去工匠间流传的的行话术语,感受得到旧时的营造业文化。本书更侧重于实际操作,更注重于对手艺的记述,因此对“怎么干活”更有指导意义。对于古建筑的研究,如果没有“做法”为基础,其研究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而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做法”,因此,本书既适合于操作人员学习,也适合于理论研究人员学习。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实景图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建筑类型风格的图片颇有“图说木构建筑史”的意味,而涉及技术的图片则将木作行业的手工工具和制作安装过程等表现得一清二楚,将古建木结构的构造奥秘揭示得一目了然。
精彩内容
序一
由汤崇平同志撰写的《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一书即将出版,这是又一本由工匠出身的专家撰写的传统建筑专业技术书籍。我为它的顺利出版点赞!
早在三十年前,出于培养传统建筑人才的需要,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把编写职工大学古建筑工程专业课教材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古建技术研究室。当时承担编写任务的有程万里先生(负责编写“中国传统建筑概论”部分),我负责编写木作技术部分,刘大可负责编写瓦石作部分,边精一负责编写油饰彩画部分。这些专业课教材在学校讲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991年,程万里将概论部分定名为《中国传统建筑》,由万里书店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同年,我写的木作部分定名为《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刘大可的瓦石作定名为《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彩画部分是由蒋广全先生经数年努力完成的,定名为《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2005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两年以后,边精一也将他编写的教材进行整理,取名《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
从1990年到2000年左右的十多年间,是一个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书籍大丰收的年代。尤其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专著的作者,除程万里有大学建筑学学历之外,其他几个人都是没上过大学,在古建筑修建工程线工作多年的工匠。正是由于他们有做工匠的经历,掌握着扎扎实实的技术,写出的书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古建筑修建工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几本书的出版,结束了传统建筑技术不能见于经传的历史,使这门千年绝学登上了大雅之堂。
汤崇平同志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技术含量很高,对初学者入门非常有帮助的书。它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古建筑技术的木结构、斗栱、木装修方面的知识,还向初学者介绍了学习古建筑知识的窍门和体会,可谓是倾其所知,毫无保留。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汤崇平同志比我小几岁,但他的经历与我们这些人十分相似。他中学毕业从农村插队之后,分配到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当了木匠,在班组一干就是十年。之后又相继做过技术员、工长,编过古建筑工程定额,在单位和学校讲过课,参与过古建筑施工规范的编写等,实践经验既丰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平时刻苦钻研、善于总结、不甘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这正是我们要大力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
在总结、整理传统建筑工艺技术方面,北京地区官式建筑做得比较早,也比较好。这首先得益于清明时期留下来的工部《工程做法》和大量建筑实物,得益于几十年来对这些古建筑文物不断修缮的实践活动。相对于北京地区官式建筑,各地古建筑的传统技术梳理总结工作则相对较差。原因,一则是留下来的历史文献资料较少(江浙地区尚有《营造法源》作参考,其他地区则鲜见这样的资料),二则是建筑相对分散,懂得手艺、技术的匠师们也多散落在农村,很少有人去发掘他们掌握的工艺技术,加上近十年来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本来就已经所剩不多的传统建筑被冲击得七零八落。这正是各地方传统建筑技艺很难得以总结的原因。
早在七十多年前,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梁思成先生曾慨叹道,由于历来的学者文人和建筑师“毫不曾执斧刃以施威,尤未尝动刀凿以用事”,因而对具体的技术问题不甚了解;而掌握着工艺技术的工匠又因缺乏文化知识,不能对这门知识进行图解笔录,造成千百年来古建筑传统技艺只能在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始终不能见于经传。这种情况在三十年前已经改变。如今,又有汤崇平同志将他学得的传统建筑知识加以总结,写成《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这对渴望学习传统建筑知识的广大设计、施工人员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值得庆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有传承至今永续不断的优秀文化。而传统建筑则是优秀中华文化的结晶和载体,需要大力传承和发扬。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而实现文化自强,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肩负的历史责任。
本书作者汤崇平同志做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他这种认真、严谨、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广大从业人员学习的榜样。
期盼汤崇平同志的著作早日付梓!
马炳坚
二零一六年四月八日于京华营宸斋
序二
当我得知汤崇平先生的《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即将出版时,十分高兴却并不感到意外。高兴的是,他愿意把他所知道的官式木作技术和几十年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不意外的是,十几年来,他一直在担任古建技工、工长、项目经理培训班以及几个大学的古建专业的授课工作,从受欢迎的程度看,就知道授课的内容和质量都是不错的,已经具备了出书的基本条件。不过书中大量图片需要重新拍摄,为使读者能早日读到本书,出版社决定分上、下册出版。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作者本人的40余年的经验体会,是对他本人所掌握的技术总结,为手资料,因此内容和数据可信度高。本书又是对众多前辈匠师木作技艺的传承,在专业上具有一定深度,无论是对初学者或是已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值得一读。本书记录了许多流传于工匠中的技术口诀,例如指导木檩制作安装的“晒公不晒母”,又如关于大木编号的“由中人工大,天夫井羊非”等。正是这方面内容,使现在的人能知晓过去工匠间流传的行话术语,感受得到旧时的营造业文化。本书更侧重于实际操作,更注重于对手艺的记述,因此对“怎么干活”更有指导意义。对于古建筑的研究,如果没有“做法”为基础,其研究往往是苍白无力的。而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做法”,因此,本书既适合于操作人员学习,也适合于理论研究人员学习。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实景图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建筑类型风格的图片颇有“图说木构建筑史”的意味,而涉及技术的图片则将木作行业的手工工具和制作安装过程等表现得一清二楚,将古建木结构的构造奥秘揭示得一目了然。
汤崇平先生成长于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这个公司曾是国内最有实力的古建公司之一,聚集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老手艺人。努力好学的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可谓如鱼得水,他既经历过最严苛的基本功训练,也得到过不少名师的点拨传授,可以说是尽得了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的真传。他很早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二三十岁时就在手工操作、文字总结和设计画图三个方面开始崭露头角。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他对官式木作营造技艺的掌握已几近炉火纯青,大木、翼角、斗栱、装修的权衡尺度皆烂熟于心,各种构件的细部尺寸亦能随口说出。他40年来从未离开过施工现场,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还参加过多本工艺标准和古建定额的编制,同时又有着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有了这样的经历做基础,本书在知识性、严谨性和条理性三个方面就有了保证。
时间绝不亏待人,汤崇平先生努力了40年,也成长了40年。本书的出版,再次说明了“行行出状元”和“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他的成才之路为现在的年青工人树立了榜样,相信这既会给他们以激励,也会给他们以信心。
汤崇平先生时常会怀着感动和感恩的心情说起那些曾经传授给他知识的人。在我看来,学生就是老师最好的成果,学生的成果就是老师优选的骄傲。把前辈匠师知道的东西记录下来是他们的心愿,把他们所传承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是他们的期盼。这本书的出版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和敬重。
汤崇平先生这些年来事情做得风生水起,但做人却很含蓄,他总是说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是入门级的水平,坚持要将书定名为知识入门。其实无论怎样说,这个门的后面也都一定是“哲匠之家”。就让我们随汤崇平先生一起叩开哲匠的大门,登堂入室吧。
刘大可
二零一六年四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