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衡银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制衡银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73 5.4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比]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法]让?夏尔?罗歇[法]让?梯若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1247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298960

上书时间2024-07-0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让?梯若尔,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马赛厄斯?德瓦特里庞,布鲁塞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洲经济学与统计学不错研究中心主任。让?夏尔?罗歇,苏黎世大学银行学教授,瑞士金融研究所不错研究员。

目录
致  谢 / I
章  导  论
监管的历史视角 / 3
监管还是不监管 / 5
审慎监管面临的挑战 / 8
建立适应性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 / 10
保持平衡 / 12
第二章  危机的教训
发生了什么 / 18
金融体系应如何改革 / 57
第三章  银行监管的前景
巴塞尔协议 / 95
巴塞尔协议审慎监管制度的崩溃 / 103
必要的改革 / 118
第四章  对受困银行的处理
对受困银行的审慎政策的改革 / 131
宏观经济和系统性因素 / 139
国际合作 / 144
后记
参考文献 / 153

内容摘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若尔等三位世界很好经济学家合著,优选视角剖析靠前金融危机的教训与金融监管之道,提出了包括如何处置不良银行在内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作者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应性审慎监管体系,以更好地促进金融创新。作者们不仅强调了政治人物、金融专业人士和金融监管者面临的种种复杂挑战,呼吁加强金融监管的靠前合作,而且就金融机构的经济激励、经济冲击的影响,以及政治约束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

主编推荐
"? 
1. 作者很好不错: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若尔(Jean Tirole)等三位在靠前金融监管领域享有盛誉的很好经济学家合著,以优选视角剖析靠前金融危机的教训与金融监管之道。
2. 推荐者很好不错:《外交政策》《Choice》和里卡多?卡瓦列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富兰克林?艾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与经济学教授)、马库斯?布伦纳梅尔(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教授)、夏维尔?戛巴希克斯(纽约大学金融学教授)等世界知名经济学家联袂推荐。
3. 本书内容聚焦于金融监管领域话题热点:本书汇聚了三位靠前监管领域很重要的专家关于金融监管的真知灼见和宝贵建议,聚焦于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机制及政策的清晰分析,从靠前视角总结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关键教训,提出了包括如何处置不良银行在内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具。
4. 金融业人士推荐阅读:本书不仅适合经济学家、经济学研究生阅读,而且适合广大记者、政策制定者、普通公众以及高年级本科生阅读。本书对于那些卷入银行监管和危机预防难题的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人士而言,是推荐阅读之作。

"

精彩内容
"每一次金融危机之后,总会伴随一轮新的监管改革。改革是一个政治决策过程,面临金融危机时,政治家们必须回应做出改革的承诺,因此此时监管改革的天平倾斜到了政治家这一边,从而使政治家为了迎合民意而做出政治上正确但不一定符合经济学逻辑的决策。在危机过后,一切趋于平静之后,金融业内呼吁放松管制的声音就会不绝于耳,监管的天平又会倾向于金融业内。在一系列游说之后,不占人才和信息优势的监管者很容易成为被监管对象的俘虏,于是监管失之过松。因此,监管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走到平衡点,即怎么来合理确定监管的边界,怎么找到监管的合适度。这就是本书视图回答的问题。《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作者担心危机过后强化监管的声音足够大,会使一些本来不错的金融工具、金融交易被弃之不用,同时也从《巴塞尔协议》向《巴塞尔协议I》到《巴塞尔协议II》的演变,看到了大银行变规则为工具的惊人游说能力。
我认为,至少出于以下三点理由,《制衡银行:金融监管平衡术》值得一读。
一是他们关于银行监管的理论分析。尽管本书没有像专业论文那样展示一堆模型并有详尽的证明过程,但其中的道理讲透了。比如,关于金融监管本质的理解,他们强调,除了保护消费者(存款人)利益之外,避免系统性风险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是审慎监管的主要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这成为是否需要监管、确定监管边界的重要依据。作为规制理论和监管理论的代表人物,让?梯若尔等三位作者在书中坚持的核心原理是激励理论,即要达到监管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提供足够的激励让他们去做或不去做不符合监管目标的事情,不论是作为监管对象的机构,还是监管者抑或政府;不论是国内监管,还是国际监管合作。他们认为监管机构需要获得独立性,监管政策需要保持一致性而不能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
二是他们的分析对后来改革进程的影响。尽管我还不能证明他们是否促成了此后的监管改革,但考虑到他们的影响力,不能说后来的监管改革没有受到其建议的影响。不能否认,随后的改革与他们在本书中的一些建议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如关于银行处置的监管改革、关于流动性监管的改革、关于欧洲银行统一监管、关于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的建设。2015年峰会通过的总损失吸收能力用于强化资本,这是将银行处置从他救变为自救的办法,也就是从纳税人救助改为投资者救助,从而避免决策者面临的选择困境。2010年底通过的《巴塞尔协议III》,不仅增加了资本的质量,而且增加了资本数量,还增加了杠杆率指标。杠杆率指标的应用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一些银行基于复杂模型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主要是对风险资产的认定不同)的人为操控性,这一点正是作者反复提倡的观点。他们认为复杂的单一指标远不如简单明了的多个指标管用。此外,《巴塞尔协议III》还引入了两个重要的流动性指标,而对流动性的关注也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2014年底,由欧洲中央银行承担的欧洲单一监管体制正式运作,欧洲单一监管体制属于银行联盟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是单一处置机制。在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本书提议的衍生品集中清算的建议也正在落实之中。
三是他们的主张与流行观点的不同。基于他们的理论背景,本书的观点在不少方面有其独特性。比如,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许多人主张增加覆盖范围,将对冲基金等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纳入监管对象,而他们认为增加金融监管机构可能会浪费监管资源,因此重要的是控制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持有不受监管机构的风险敞口规模。他们也认为不用怕危机,应当建立相应的宣告危机的机制,做好对倒闭银行的处置机制。
其实,在中国,监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不足、监管宽容和监管套利的问题,也面临监管过度、监管过松的问题。目前,中国正在讨论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盛传各种版本,一直在“神秘地”进行,使这场改革成为“猜猜看”的游戏。我觉得由谁来管固然很重要,但监管改革不仅仅是监管主体的变化,更是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更新。在监管体制改革之前,确实有必要重新厘清一些关于金融监管的基本问题,比如,监管的本质是什么?监管的边界在哪里?监管的方式是什么?也许本书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回答这一问题。如果监管的理念不变、监管的方式不变,即使机构上进行了某种变革,也不可能带来本质的变化,我们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只会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套路中打转。因此在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之前好好读读本书应当是有益的。

欧明刚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研究中心)主任
"

媒体评论
"《外交政策》(Foreign Affairs)
本书由三位法国知名经济学家合著,聚焦于金融监管的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本书对金融监管的两难困境做了精彩解读,强调了监管的必要性,并对不良银行的处理提出了独到建议。本书用欧洲国家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审视金融体系的全新视角。
《Choice 杂志》(Choice)
本书短小精悍,观点鲜明,值得阅读。三位不错的经济学家在书中对2008年优选金融危机进行了细致的回顾,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减轻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