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碳基吸附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型碳基吸附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应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6.82 6.7折 18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迪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05610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9元

货号1202168886

上书时间2024-06-2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碳基吸附材料及理论简介 1

1.1 碳基吸附材料简介 1

1.1.1 碳基纳米材料 2

1.1.2 生物炭 11

1.1.3 活性炭 15

1.1.4 有机-无机复合体 20

1.2 吸附基本理论 23

1.2.1 线性与非线性吸附 24

1.2.2 竞争吸附 28

1.2.3 吸附-解吸滞后 31

1.2.4 吸附等温线拟合模型 33

1.2.5 吸附动力学拟合模型 36

参考文献 41

第2章 有机污染物与碳基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 47

2.1 引言 47

2.2 碳基纳米颗粒表面性质和结构 47

2.2.1 表面性质 47

2.2.2 结构 49

2.3 污染物结构和性质对其在碳基纳米颗粒上吸附的影响 50

2.3.1 分子尺寸及结构 50

2.3.2 有机污染物分子官能团的影响 51

2.3.3 污染物与碳纳米颗粒之间的作用机制 52

2.4 环境因素对污染物在碳基纳米颗粒上吸附的影响 53

2.4.1 酸碱度 54

2.4.2 水-有机助溶剂 55

2.4.3 金属离子 55

2.4.4 溶解性有机质与表面活性剂 55

2.5 展望 56

参考文献 57

第3章 复杂有机质混合体系中纳米碳管的环境行为 62

3.1 引言 62

3.2 CNT在有机分子体系中的分散特征 63

3.2.1 CNT在一元有机分子体系中的分散特征 63

3.2.2 CNT在二元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的分散特征 65

3.3 NOM对CNT环境行为的影响 67

3.3.1 NOM对CNT分散特性的影响 67

3.3.2 NOM对CNT吸附污染物特性的影响 69

3.3.3 CNT在液相环境中表面积的定量 71

3.4 展望 72

参考文献 73

第4章 环境污染物的不同形态对其在纳米碳管上表观总体吸附的贡献 78

4.1 引言 78

4.2 研究方法 79

4.2.1 实验材料 79

4.2.2 批量吸附实验 79

4.2.3 SMX和BPA的测定 80

4.2.4 数据分析 81

4.3 纳米碳管的表征 81

4.4 吸附等温线及吸附机制 82

4.4.1 不同pH下SMX的吸附等温线 82

4.4.2 SMX在CNT上的吸附机制 86

4.5 污染物的不同形态对表观总体吸附的贡献 90

4.5.1 不同pH下SMX与BPA的竞争吸附 91

4.5.2 吸附SMX后CNT的XPS表征 95

4.6 环境意义与展望 95

参考文献 96

第5章 环境共存污染物在碳基材料上的竞争吸附与补充吸附 98

5.1 引言 98

5.2 研究方法 100

5.2.1 实验材料 100

5.2.2 批量吸附实验 101

5.2.3 SMX和BPA的测定 102

5.2.4 数据分析 102

5.3 碳基材料的表征 104

5.4 氧氟沙星、双酚A、萘酚和磺胺甲 唑在碳基材料上的吸附特征 104

5.4.1 氧氟沙星、萘酚、双酚A在活性炭、石墨和胡敏酸上的吸附特征 104

5.4.2 pH对磺胺甲 唑和双酚A在纳米碳管上吸附特征的影响 108

5.5 污染物共存体系中的吸附行为特征 110

5.5.1 氧氟沙星、萘酚、双酚A共存体系中的竞争吸附与补充吸附 110

5.5.2 磺胺甲 唑和双酚A在不同pH下的竞争吸附与补充吸附 114

5.6 污染物共存体系中的吸附位点分布及位点能量分布 115

5.6.1 氧氟沙星、萘酚、双酚A共存体系中的吸附位点能量分布 115

5.6.2 磺胺甲 唑和双酚A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位点分布及位点能量分布 118

5.7 结论与展望 121

参考文献 122

第6章 有机-无机共存污染物在碳基材料上的吸附行为 126

6.1 引言 126

6.2 研究方法 127

6.2.1 实验材料 127

6.2.2 批量吸附实验 127

6.2.3 磷酸根的测定 127

6.2.4 数据分析 127

6.3 物质性质及表征 128

6.3.1 多壁纳米碳管的性质表征 128

6.3.2 H3PO4和SMX的形态分布 129

6.4 纳米碳管对磷酸盐的吸附 129

6.5 磺胺甲 唑对纳米碳管吸附磷酸盐的影响 131

6.6 结论与展望 133

参考文献 133

第7章 阴阳离子对污染物在纳米碳管上吸附的影响 135

7.1 引言 135

7.2 研究方法 136

7.2.1 实验材料 136

7.2.2 批量吸附实验 136

7.2.3 SMX和磷酸盐的测定 137

7.3 金属阳离子对磺胺甲噁唑在纳米碳管上吸附的影响 137

7.3.1 CNT表征 137

7.3.2 金属离子影响SMX吸附 138

7.4 磷酸根阴离子对磺胺甲噁唑在纳米碳管上吸附的影响 141

7.4.1 CNT上磷酸盐的吸附机制 141

7.4.2 磷酸盐影响SMX的吸附 142

7.5 结论与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8章 污染物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热力学特征 147

8.1 引言 147

8.2 研究方法 148

8.2.1 吸附剂和吸附物 148

8.2.2 XPS表征和元素分析 148

8.2.3 吸附实验 149

8.2.4 DEP的量化 149

8.2.5 数据分析 149

8.3 温度和pH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在纳米碳管上吸附的影响 151

8.3.1 CNT的表征 151

8.3.2 不同温度与pH下DEP的吸附 152

8.4 吸附热力学和吸附位点能量分布特征 158

8.5 结论与展望 161

参考文献 161

第9章 离子型污染物在碳基材料上的吸附特征与pH控制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联 164

9.1 引言 164

9.2 研究方法 166

9.2.1 实验材料 166

9.2.2 批量吸附实验 166

9.2.3 吸附质的定量 167

9.2.4 BA、2-CBA和4-CBA受pH控制的KOW 167

9.2.5 数据分析 167

9.3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性质表征 168

9.4 pH对离子型污染物在碳基材料上吸附特征的影响 169

9.5 离子型污染物的吸附特征与pH控制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联 174

9.6 不同形态污染物的吸附系数 178

9.7 结论与展望 179

参考文献 179

0章 天然有机质模型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和悬浮能力的影响 182

10.1 引言 182

10.2 研究方法 183

10.2.1 实验材料 183

10.2.2 实验方法 184

10.2.3 数据分析 185

10.3 纳米碳管和模型化合物的性质表征 186

10.4 天然有机质模型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在CNT上吸附的影响 187

10.4.1 吸附等温线 187

10.4.2 吸附机制 191

10.5 天然有机质模型化合物分子结构对CNT悬浮能力的影响 192

10.6 结论与展望 195

参考文献 196

1章 天然有机质体系中纳米碳管的分散特征 198

11.1 引言 198

11.2 研究方法 199

11.2.1 实验材料 199

11.2.2 溶解态胡敏酸(disHA)的制备及化学处理 199

11.2.3 disHA的吸附作用和MWCNT的分散 201

11.2.4 disHA和MWCNT检测 201

11.2.5 MWCNT的ζ电位和尺寸分布分析 201

11.2.6 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 202

11.2.7 数据分析 202

11.3 天然有机质和纳米碳管的性质表征 202

11.4 天然有机质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特征 206

11.4.1 天然有机质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等温线 206

11.4.2 天然有机质在纳米碳管上的累积吸附行为 210

11.5 纳米碳管在天然有机质体系中的分散行为 211

11.5.1 天然有机质化学结构对纳米碳管分散的影响 211

11.5.2 天然有机质体系中纳米碳管的分级分散行为 216

11.6 纳米碳管的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 217

11.7 结论与展望 219

参考文献 219

2章 溶剂环境对纳米碳管分散特征的影响 222

12.1 引言 222

12.2 研究方法 223

12.2.1 试剂与仪器 223

12.2.2 实验过程 223

12.2.3 数据分析 224

12.3 分散剂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 225

12.4 分散剂对纳米碳管的分散 227

12.5 纳米碳管及聚合物形貌分析 228

12.6 结论与展望 230

参考文献 230

3章 悬浮态纳米碳管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征 233

13.1 引言 233

13.2 研究方法 234

13.2.1 实验材料 234

13.2.2 DOM的制备 234

13.2.3 吸附作用对纳米碳管悬浮和聚合的贡献 235

13.2.4 SMX、DHA和CNT浓度的测定 236

13.2.5 悬浮纳米碳管和聚合纳米碳管液相中1H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的测定及比表面积的比较 236

13.3 悬浮态纳米碳管与聚合态纳米碳管对磺胺甲 唑的吸附比较 237

13.4 天然有机质浓度对悬浮态纳米碳管与聚合态纳米碳管吸附磺胺甲唑的影响 244

13.5 悬浮态纳米碳管液相比表面积的测定 245

参考文献 249

4章 分散剂结构性质对纳米碳管悬浮及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 251

14.1 引言 251

14.2 研究方法 252

14.2.1 实验材料 252

14.2.2 分散剂在CNT上的吸附和CNT的分散 253

14.2.3 分散态CNT对BPA的吸附 254

14.2.4 TA、SDBS、GA、BPA和分散态CNT的测定 254

14.2.5 数据分析 254

14.3 分散剂在纳米碳管上的吸附 254

14.4 纳米碳管在不同分散剂中的分散 256

14.5 分散态纳米碳管上双酚A的吸附 260

14.6 结论与展望 265

参考文献 265

5章 天然有机-无机复合体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征 267

15.1 引言 267

15.2 研究方法 268

15.2.1 实验材料 268

15.2.2 腐殖酸-矿物复合体的制备 268

15.2.3 吸附质特征 270

15.2.4 批量吸附实验 270

15.2.5 吸附模型和数据分析 271

15.3 天然有机-无机复合体的性质表征 273

15.3.1 HA-纳米Fe2O3复合体表征 273

15.3.2 HA在纳米Fe2O3上的分级吸附 275

15.4 菲、双酚A、磺胺甲 唑在胡敏酸、铁矿物及有机-无机复合体上的吸附 277

15.5 结论与展望 282

参考文献 282

6章 典型污染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286

16.1 引言 286

16.2 研究方法 287

16.2.1 实验材料 287

16.2.2 样品表征 288

16.2.3 吸附实验 290

16.2.4 CBZ的测定 291

16.2.5 数据分析 291

16.3 生物炭的性质表征 292

16.3.1 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和比表面积 292

16.3.2 生物炭的矿物成分和表面形貌 293

16.4 卡马西平在生物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295

16.5 卡马西平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 298

16.6 结论与展望 300

参考文献 300

7章 典型污染物浓度和形态特征对其在沉积物上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303

17.1 引言 303

17.2 研究方法 304

17.2.1 化学药品 304

17.2.2 沉积物 305

17.2.3 吸附实验 306

17.2.4 SMX和OFL的测定 306

17.2.5 数据分析 306

17.3 磺胺甲 唑和氧氟沙星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 307

17.4 磺胺甲 唑和氧氟沙星的浓度对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309

17.5 磺胺甲 唑和氧氟沙星的形态对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312

17.6 结论与展望 314

参考文献 314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介绍以碳基纳米材料、生物炭、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碳基吸附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应用,重点讨论这些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并对吸附机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碳基纳米材料的分散性能及分散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分散后的碳基纳米材料吸附特征的改变进行详细论述,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系统描述吸附材料的特性,重点介绍环境条件(pH、离子强度、共存污染物)、污染物性质、吸附材料特性等因素对分散和吸附能力的影响。本书既对传统吸附理论,如线性吸附、非线性吸附、竞争吸附、等温线吸附等进行了有益补充,也创新性地提出了补充吸附、吸附形态贡献、刚性分散理论等一系列新理论和新视角。本书可供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应用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及院校师生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