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未来通识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7.12 6.8折 1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铭 周茜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80009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545884

上书时间2024-06-2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近些年来,国内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被议论得多的题目大概就要算人文通识教育了。一些具有悠久人文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各类试验班,比如文科基地班、博雅班、国学班之类;也有的大学着手构建和调整全校性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一些以理工见长的院校则设法加强理工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也看到了不少反恩人文教育的理论性成果。凡此种种都是可喜的。人文乃“人文化成”,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构成条件。人文通识教育对于个体人性修养和公民人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此而言,人文通识教育的实施、推进和改革,理当属于中国大学改革的关键步骤和核心内容。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文通识教育长期受到压制,历经三十年的排挤,被代之以严苛的政治意识形态灌输,以至于即便到今天,人们仍然倾向于把“政治”当贬义词,视“人文”为空疏无用之学,社会上轻文重理的低俗风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廓清。此外我们也必须看到,以欧洲一西方技术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本身越来越压迫人文科学,导致全球性的人文精神萎缩和人文教育危机,就此而言,人文通识教育问题恐怕还不能说只是中国特有的课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若要区分一下,大学人文教育的改革应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人文学科内部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的改造,目标是要给学生们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二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通识选修课程的设置。这两项任务都涉及通史课程与经典课程的比例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通史教育而轻视经典阅读,现在大有倒转过来的趋势。如何兼顾两者恐怕也不是一道轻松的题目,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与此相应的则是“通史类”与“经典类”的教材建设,自然也成为当前大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必然内容。
  而可能更为迫切的是新兴人文科学领域的通识教材建设。受制于国内旧意识形态的干预、学科制度僵化等,我们的人文科学研究和教育固守于传统,不能及时修正学科内涵,调整学科方向,扩建新的领域,质言之,不能对变化了的时代现实和未来方向做出适时的反应,从而失去了未来性。这本身是我们的人文研究和人文教育失败的标志。就此而言,对于新兴和交叉人文学科新领域来说,教材编写就不只具有教学辅助的意义,而更具有推进学术研究的意义了。
  人文通识教育从根本上关乎公民个性的教化和公民社会的培育,从而是一个涉及社会整体的普全概念。我们启动“未来通识丛书”系列,意图不止于高等教育,也在于服务于公民社会。我们因此希望学界同仁襄助本项事业,日积月累,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套面向未来、具有国际视野、既稳重又创新的人文通识图书。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选取先秦至清代的经典作品,按时代先后分为上、中、下三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为上编,唐五代两宋为中编,元明清为下编。各编依体裁按时代分设章节,突出展现文学发展各时期的中心与重心;各章节由“导读”、“精读”、“泛读”、“延伸阅读”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有特色,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力求少而精。

 

本书与古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大致一致,方便读者厘清古代文学发展的线索,适于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崔铭,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文学。著有《苏轼传》(与王水照教授合著)、《欧阳修传》(与王水照教授合著)、《张耒年谱及作品编年》、《一代文宗欧阳修》等,编著《大学语文》、《唐代诗歌选》、《宋代诗词选》等。

周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词学、近代文学,著有《映梦窗 零乱碧――吴文英及其词研究》、《一匊集——词学管窥》等。



目录

上 编

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诗经》与《楚辞》 3

【导读】 3

【精读一·诗经】 7

周南·桃夭 7

周南·汉广 7

卫风·伯兮 8

王风·黍离 9

王风·君子于役 10

豳风·七月 10

豳风·东山 13

小雅·鹿鸣 14

大雅·绵 14

周颂·敬之 17

【泛读】 18

【精读二·楚 辞】 21

九章·涉江 21

九歌·山鬼 24

【泛读】 25

【延伸阅 读】 30

第二章 通古今之变:先秦两汉历史散文 31

【导 读】 31

【精读一·尚 书】 35

周书·金滕 35

【泛读】 37

【精读二·左 传】 38

郑伯克段于鄢 38

【泛读】 41

【精读三·国 语】 43

召公谏弭谤 43

【泛读】 44

【精读四·战国 策】 46

苏秦以连横说秦 46

【泛读】 50

【精读五·史 记】 51

伯夷列传 51

【泛读】 54

【延伸阅 读】 70

第三章 究天人之际:先秦诸子散文 71

【导 读】 71

【精读一·论语】 75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 75

【泛读】 77

【精读二·大 学】 78

大学首章 78

【泛读】 80

【精读三·中 庸】 83

中庸首章 83

【泛读】 84

【精读四·孟 子】 91

孟子·滕文公下(节 选) 91

【泛读】 93

【精读五·老 子】 94

老子(章) 94

【泛读】 95

【精读六·庄 子】 97

齐物论(节 选) 97

大宗师(节 选) 98

【泛读】 100

【精读七·荀 子】 104

劝学(节 选) 104

【泛读】 109

【精读八·韩非 子】 113

和氏 113

【泛读】 115

【延伸阅 读】 117

第四章 寻找有意味的形式:汉乐府民歌与古诗十九首 119

【导 读】 119

【精读一·汉乐府民 歌】 123

战城南 123

上邪 123

鸡鸣 124

陌上桑 125

饮马长城窟行 126

妇病行 127

白头吟 128

怨歌行 129

上山采蘼芜 130

【泛读】 130

【精读二·古诗十九 首】 135

行行重行行 135

青青河畔草 136

青青陵上柏 137

今日良宴会 137

西北有高楼 138

涉江采芙蓉 139

明月皎夜光 140

冉冉孤生竹 141

庭中有奇树 141

迢迢牵牛星 142

【泛读】 142

【延伸阅 读】 144

第五章 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文 145

【导 读】 145

【精读一·建安诗 文】 148

苦寒行 148

燕歌行 149

白马篇 150

七哀诗 150

【泛读】 151

【精读二·正始诗 文】 159

咏怀(其 三) 159

赠秀才入军(其十 四) 160

与山巨源绝交书 160

【泛读】 169

【精读三·两晋诗 文】 172

咏史(其 二) 172

悼亡诗(其 一) 173

【泛读】 174

【延伸阅 读】 179

第六章 田园与山水的交响:陶渊明与谢灵运 181

【导 读】 181

【精读一·陶渊明 诗】 185

和郭主簿(其 二) 185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186

停云(并 序) 188

归园田居 189

读山海经(其 一) 193

饮酒(其十 七) 194

拟古(其 八) 195

【泛读】 196

【精读二·谢灵运 诗】 201

登池上楼 201

登江中孤屿 202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203

【泛读】 204

【延伸阅 读】 206

中 编 207

第七章 情韵天然的青春歌吟:唐诗(上) 209

【导 读】 209

【精读一·初唐 诗】 213

述怀 213

野望 214

滕王阁 215

在狱咏蝉 216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16

感遇 217

【泛读】 218

【精读二·盛唐山水田园 诗】 222

夏日南亭怀辛大 222

夜归鹿门山歌 222

汉江临眺 222

渭川田家 223

阙题 224

钓鱼湾 224

【泛读】 224

【精读三·盛唐边塞 诗】 228

老将行 228

望蓟门 229

古从军行 230

从军行 230

燕歌行(并 序) 231

蓟中作 232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33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234

【泛读】 234

【精读四·李 白】 236

秋下荆门 236

秋浦歌 237

清溪行 237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238

送友人入蜀 238

古风 238

长相思 239

行路难 239

【泛读】 240

【延伸阅 读】 245

第八章 多元多样的诗歌走向:唐诗(下) 247

【导 读】 247

【精读一·杜 甫】 251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51

月夜 253

羌村三首 253

赠卫八处士 255

野望 255

白帝城楼 256

秋兴八首(其 一) 256

【泛读】 257

【精读二·大历、贞元间 诗】 261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261

舂陵行 262

寄李儋元锡 263

囝 263

从军北征 264

春夜闻笛 264

夜上受降城闻笛 264

【泛读】 265

【精读三·元和前后 诗】 266

寒夜百姓吟 266

秋怀 267

山石 267

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 268

南涧中题 269

织妇词 269

轻肥 270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271

【泛读】 272

【精读四·晚唐 诗】 277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而死辄书长句 277

登乐游原 278

安定城楼 278

无题 279

【泛读】 280

【延伸阅 读】 284

第九章 从娱宾遣兴到自我抒发:唐宋词 285

【导 读】 285

【精读一·晚唐五代 词】 288

菩萨蛮 288

女冠子 289

鹊踏枝 290

浪淘沙 290

相见欢 291

【泛读】 291

【精读二·北宋 词】 292

蝶恋花 292

朝中措 293

八声甘州 294

临江仙 294

永遇乐 295

踏莎行 296

兰陵王·柳 296

【泛读】 297

【精读三·南宋 词】 300

永遇乐 300

水龙吟 301

暗香 302

风入松 303

【泛读】 304

【延伸阅 读】 307

第十章 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学者之诗:宋诗 309

【导 读】 309

【精读一·北宋 诗】 313

村行 313

东溪 313

戏答元珍 314

明妃曲二首 314

和子由渑池怀旧 315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16

寄黄几复 317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317

春怀示邻里 318

【泛读】 318

【精读二·南宋 诗】 320

襄邑道中 320

关山月 321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 征,

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 也。

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321

四时田园杂兴(二 首) 322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323

过垂虹 323

约客 324

扬子江 324

【泛读】 324

【延伸阅 读】 326

第十一章 一种文学观念与文章范式的确立:唐宋散文 327

【导 读】 327

【精读一·唐代散 文】 330

伯夷颂 330

获麟解 332

罴说 332

石渠记 333

【泛读】 334

【精读二·宋代散 文】 343

读李翱文 343

送杨序 344

刑赏忠厚之至论 345

书上元夜游 347

【泛读】 347

【延伸阅 读】 357

第十二章 于真假虚实间演绎曲折人生:唐传奇 359

【导 读】 359

【精 读】 361

李娃传 361

【泛 读】 373

【延伸阅 读】 380

下 编 381

第十三章 雅俗文化的分野与交集:宋元话本与戏曲 383

【导 读】 383

【精 读】 385

汉宫秋(节 选) 385

西厢记(节 选) 389

【泛 读】 395

【延伸阅 读】 418

第十四章 风雅流转 美韵竞奏:明清戏曲 419

【导 读】 419

【精 读】 421

牡丹亭·惊梦 421

【泛 读】 424

【延伸阅 读】 431

第十五章 叙事传统与叙事智慧的完美结合:明清小说 433

【导 读】 433

【精 读】 435

婴宁 435

【泛 读】 441

【延伸阅 读】 469

第十六章 霹雳之后难为雷的困厄与开辟:元明清诗词曲 471

【导 读】 471

【精读 一】 476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 476

双调·沉醉东风(两 首) 478

仙吕·寄生草·饮 479

双调·夜行船·秋思 480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481

正宫·塞鸿秋 482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482

中吕·朝天子·西湖 483

双调·水仙子·寻梅 483

双调·水仙子·怀友 484

双调·水仙子代折桂令·归兴 484

双调·折桂令·下第嘲友人独轮车 485

双调·夜行船·拟金陵怀古 486

中吕·山坡羊·饮池上 486

南中吕·尾犯序·赠苏昆生(套) 486

【泛读】 488

【精读 二】 492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 492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之 二) 492

白沟 493

闻捣衣 494

明皇秉烛夜游图 494

入塞 495

夏口夜泊别友人 496

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496

西湖杂感(两 首) 497

过吴江有感 498

白下 498

内人生日 499

秦淮杂诗 500

村家四月词 500

【泛读】 500

【精读 三】 505

点绛唇·夜宿临驿 505

解佩令·自题词集 505

蝶恋花·出塞 506

木兰花慢·杨花 506

【泛读】 507

【延伸阅 读】 509

第十七章 从灵趣空间走向大气格局:明清散文 511

【导 读】 511

【精读 一】 515

记李歌 515

寒花葬志 516

尚书别解序 517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518

徐文长传 519

西湖七月半 522

【泛读】 524

【精读 二】 531

怪说 531

与友人论学书 533

辕马说 536

随园记 538

游媚笔泉记 539

【泛读】 541

【延伸阅 读】 545


【前言】

主编推荐

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读本不同,本书作为“通识丛书”之一,所选文章更适合当下学生的口味,譬如不选生僻字过多的汉大赋、六朝骈文等;同时对脍炙人口、口耳相传的经典著作进行细致的注释,融Z新研究成果于其中,既有重心又有选择。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