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批注圈画二十四史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泽东批注圈画二十四史解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5.83 5.6折 99 全新

库存7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中远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10715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2201616

上书时间2024-06-22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解读

一、二十四史批注情况3

(一)批注的主要内容4

1.关于历史人物的批注4

2.关于历史人物治国、治军言论的批注6

3.关于战争、战役及其战略、战术的批注6

4.关于史书本身内容的批注11

5.关于史实、史迹的批注12

6.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批注13

7.注释性、说明性的批注15

(二)批注的主要特点16

1.批注文字多16

2.批注文字大部分都与历史上的要人名人有关17

3.批注文字精练,言简意赅18

4.批注文字密切联系实际多19

5.批注文字大部分都是写在本书的天头上20

(三)为什么二十四年相伴相随、手不释卷地阅读和批注二十四史?21

1.为了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中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21

2.为了从历史中寻求、汲取治理国家的智慧,让其更好地为现实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3

3.为二十四史自身特有的史学价值和蕴涵的丰富思想文化价值深深地吸引25

二、二十四史批注解读27

(一)前四史27

1.汉王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读《史记·高祖本纪》27

2.一误、二误

——读《史记·陈涉世家》31

3.说服力强之效

——读《前汉书·赵充国传》32

4.李贤贤于颜师古远甚

——读《后汉书·光武帝纪》34

5.可以争论

——读《后汉书·袁安传》36

6.送陈毅同志阅

——写在《后汉书》第21分册封面上39

7.送刘、周、邓、彭一阅

——写在《后汉书》第21分册封面上42

8.《后汉书》写得不坏

——写在《后汉书》第21分册封面上45

9.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

——读《后汉书·陈寔传》47

10.明末事不能与汉末比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武帝纪》51

11.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武帝纪》52

12.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武帝纪》54

13.尧幽囚,舜野死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武帝纪》56

14.虚有其表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刘表传》58

15.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刘表传》60

16.做土皇帝,孟德不为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刘表传》61

17.《张鲁传》值得一看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张鲁传》62

18.此传可一阅

——读《三国志集解·魏书·刘晔传》69

19.《一统志》明指凤阳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鲁肃传》71

20.东归到洛阳即死,非在居巢也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吕蒙传》72

21.何不并其党赦之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陈武传》73

22.此事翻不如禁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虞翻传》74

23.打运动战,可以各个击破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陆逊传》75

24.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陆逊传》76

25.何评有理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陆逊传》78

26.都是废话

——读《三国志集解·吴书·全琮传》79

(二)晋、南北朝史80

27.郭象无行

——读《晋书·郭象传》80

28.迁亦乱,不迁亦乱

——读《晋书·江统传》81

29.虽圣人亦如此,况无圣人耶!

——读《晋书·王羲之传》83

30.此时檀道济尚未死

——读《宋书·宗室刘道怜传》86

31.叛徒

——读《宋书·王僧达传》86

32.蕴藏大乱

——读《隋书·高祖本纪》88

33.守大岘亦无用

——读《南史·宋高祖本纪》90

34.赵宋祖此弊法

——读《南史·宋太祖本纪》92

35.还是来年二月

——读《南史·梁高祖本纪》95

36.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读《南史·梁高祖本纪》97

37.使贪

——读《南史·王镇恶传》107

38.此是欲战法,激之使战

——读《南史·臧质传》108

39.臧质豪杰之士

——读《南史·臧质传》111

40.此是妄想

——读《南史·臧质传》115

41.略似荀彧

——读《南史·王弘传》116

42.养怡之福,可以永年

——读《南史·王僧虔传》119

43.袁无能

——读《南史·袁传》122

44.袁粲死节

——读《南史·袁粲传》124

45.此种推论,今犹有之

——读《南史·孔琇之传》126

46.好反而不好胜,古今一轨

——读《南史·范晔传》128

47.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读《南史·刘湛传》130

48.殷景仁与文帝密谋

——读《南史·刘湛传》133

49.使贪使诈,梁武有焉

——读《南史·曹景宗传》136

50.曹孟德、徐世、郭雀儿、赵玄郎亦用此等人

——读《南史·曹景宗传》139

51.此时梁武,犹知军机

——读《南史·曹景宗传》140

52.景宗亦豪杰哉

——读《南史·曹景宗传》142

53.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读《南史·韦睿传》143

54.善守

——读《南史·韦睿传》147

55.躬自调查研究

——读《南史·韦睿传》148

56.以众击少、机不可失

——读《南史·韦睿传》150

57.以少击众

——读《南史·韦睿传》152

58.虽众,何所用之

——读《南史·韦睿传》153

59.有刘秀、周瑜之风

——读《南史·韦睿传》155

60.夏侯渊不听曹公此语,故致军败身歼

——读《南史·韦睿传》157

61.仁者必有勇

——读《南史·韦睿传》159

62.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读《南史·陈庆之传》160

63.此等语,与孙权诘陆逊语同

——读《南史·贺琛传》165

64.予智自雄,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至灭亡,不亦宜乎

——读《南史·贺琛传》168

65.专听生奸,独任成乱

——读《南史·贺琛传》171

66.王建庸人,不知政治

——读《北史·王建传》173

67.冤哉枉

——读《北史》卷二十《王建传》《罗结传》《楼伏连传》176

(三)唐史178

68.遇事无断制

——读《旧唐书·高祖本纪》178

69.李元昌与李承乾谋反

——读《旧唐书·李元昌传》182

70.冤死

——读《旧唐书》卷六十九《盛彦师传》《刘世让传》《李君羡传》184

71.李世民的工作方法

——读《旧唐书·李百药传》187

72.可能是支气管炎

——读《旧唐书·姚思廉传》191

73.老而不死

——读《旧唐书·许敬宗传》192

74.笑里藏刀李义府

——读《旧唐书·李义府传》196

75.苏定方,名将亦大将

——读《旧唐书·苏定方传》200

76.杨再思佞人

——读《旧唐书·杨再思传》203

77.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读《旧唐书·朱敬则传》204

78.朱敬则政治家、历史家

——读《旧唐书·朱敬则传》207

79.能伸而不能屈,以恚死

——读《旧唐书·刘幽求传》209

80.《韩愈文集》,为李汉编辑得全,因以流传

——读《新唐书·李汉传》212

81.李恪英物,李治朽物

——读《新唐书·李恪传》219

82.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

——读《新唐书·马周传》222

83.饮酒过量,使不永年

——读《新唐书·马周传》228

84.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读《新唐书·徐有功传》229

85.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读《新唐书·姚崇传》234

86.韩愈《佛骨表》祖此

——读《新唐书·姚崇传》239

87.二人道同,方法有些不同

——读《新唐书·姚崇传》242

88.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张说

——读《新唐书·张说传》245

89.玄宗能容韩休

——读《新唐书·韩休传》248

90.多藏厚亡

——读《新唐书·李叔明传》251

91.内部分裂,因而败亡

——读《新唐书·康承训传》254

92.好将军

——读《新唐书·田弘正传》257

93.青年将军

——读《新唐书·王承元传》259

94.国营商业

——读《新唐书·刘晏传》261

95.调查研究,出以亲身

——读《新唐书·裴度传》264

96.大历十子

——读《新唐书·卢纶传》266

97.或心肌梗塞,终绝

——读《新唐书·许胤宗传》268

(四)五代史269

98.才数百人

——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一269

99.唐宗失计平蔡州

——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一271

100.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一274

101.万骑不实

——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一278

102.以为任子

——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三280

103.不书死而书葬,盖阙文也

——读《旧五代史·梁书·太祖本纪》七282

104.此等作法项羽有之

——读《旧五代史·梁书·李罕之传》284

105.此人习水是好事

——读《旧五代史·梁书·雷满传》285

106.最危急之秋,亦即转守为攻之会

——读《旧五代史·唐书·武皇本纪》下287

107.先退后进

——读《旧五代史·唐书·庄宗本纪》一291

108.大迂回,乘虚而入,卒以成功

——读《旧五代史·唐书·庄宗本纪》三294

109.冤论李琪

——读《旧五代史·唐书·李琪传》297

110.不学游水,此人几死

——读《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299

111.狂药谓酒

——读《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300

112.攻者败,守者胜,攻者愚,守者智

——读《旧五代史·唐书·董璋传》302

113.事有如此之怪

——读《旧五代史·晋书·少帝本纪》三304

114.如不力言,则下第举子耳

——读《旧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305

115.太少

——读《旧五代史·外国列传》306

116.后汉李固之言

——读《新五代史·唐明宗本纪》308

117.此等书法,不经说明,谁能知之?

——读《新五代史·晋出帝本纪》311

118.所谓允明反弑,明是诬词

——读《新五代史·周太祖本纪》314

119.旧史无此

——读《新五代史·周太祖本纪》316

120.兵书多坏事,略通可以

——读《新五代史》之《刘传》《刘仁赡传》317

121.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读《新五代史·王彦章传》320

122.食谁人之禄?

——读《新五代史·死节传》323

123.何谓伪国?

——读《新五代史·死节传》325

124.“色而已”吗?

——读《新五代史·宦者传》326

125.此人必略知水性

——读《新五代史·华温琪传》328

126.张桓侯之流

——读《新五代史·张廷蕴传》329

127.晋时事

——读《新五代史·皇甫遇传》331

128.注意此等事

——读《新五代史·四夷附录》333

129.分裂则二事皆不能办

——读《武英殿本二十三史考证·五代史卷八考证》336

(五)宋、明史340

130.说不杀士大夫,伪也

——读《宋史·太祖本纪》340

131.不书病,年五十

——读《宋史·太祖本纪》342

132.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

——读《宋史·太宗本纪》344

133.契丹善用诱敌深入战

——读《宋史·太宗本纪》347

134.杨业战死

——读《宋史·太宗本纪》349

135.雍熙三年败于契丹

——读《宋史·太宗本纪》351

136.但无能

——读《宋史·太宗本纪》352

137.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读《宋史·太宗本纪》354

138.此役打了两月余

——读《明史·太祖本纪》356

139.不令诸子诸孙统兵作战,失策

——读《明史·太祖本纪》358

140.今犹存此弊

——读《明史·宣宗本纪》361

141.靡不有初

——读《明史·杨爵传》363

142.今有新保安,此是旧保安

——读《明史·沈炼传》367

143.白莲教史

——读《明史·赵彦传》368

144.不负责任

——读《明史·陈新甲传》370

三、二十四史批注的主要启示375

(一)读二十四史要长期坚持不懈下苦功夫375

(二)读二十四史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读376

(三)读二十四史不能尽信书,不能书上怎么写、怎么说,自己就怎么信、怎么说378

(四)读二十四史要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380

(五)读二十四史、学习历史,最主要目的是“古为今用”,让历史为今天实际需要服务382

(六)读二十四史要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在史籍学海中进行“调查研究”384

四、二十四史批注的重要意义387

(一)批注的历史意义387

(二)批注的现实意义389

第二部分 毛泽东圈画二十四史解读

一、二十四史圈画情况395

(一)画圆圈395

(二)画直线398

(三)画曲线398

(四)画曲线加直线398

(五)画点400

(六)画三角400

(七)画叉400

(八)画问号400

二、二十四史圈画的主要特点401

(一)圈画的符号多401

(二)各类人物传记部分圈画多401

(三)圈画符号大部分都是画在版心相关的文字旁边,也有些符号是画在天头或天头批注的文字旁边402

(四)批注文字多的地方一般圈画的符号也多402

(五)圈画符号大都用黑铅笔,很少用红铅笔403

三、二十四史圈画符号解读404

(一)关于画圆圈的解读405

1.画一个圆圈405

2.画两个圆圈407

3.画三个圆圈408

4.画四个圆圈412

5.画四个以上圆圈414

(二)关于画直线的解读416

1.画一条直线417

2.画两条直线422

(三)关于画曲线的解读424

1.画一条曲线424

2.画两条曲线427

(四)关于画点的解读429

(五)关于画三角的解读430

(六)关于画叉的解读432

四、二十四史圈画的主要启示434

(一)读二十四史从不同的视角去读,就会越读越有兴趣,越读圈画就越多434

(二)读二十四史,重点的部分要反反复复地读435

(三)读二十四史要用“对照、对比、研究”方法读436

(四)读二十四史要善于“联想”和“联系”437

(五)要学会用“逆向思维”方法读二十四史439

五、二十四史圈画的重要意义442

(一)圈画的历史意义442

1.圈画表示毛泽东阅读过,是其心理、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有重要的学术历史研究价值442

2.圈画是研究毛泽东批注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443

(二)圈画的现实意义444

1.圈画是“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一种呈现方式,有现实实践和导向意义444

2.圈画是用心读书的一种外在表现,有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445

3.读书关键在于多动脑,发挥大脑的作用445

后记447

内容摘要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详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从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主编推荐
关于毛泽东的书多,关于二十四史的书多; 将毛泽东和二十四史结合起来研读的书少,由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解读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巨著与伟人相伴,1952年到1976年新中国这二十四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在这套历史巨著上留下了怎样的笔墨?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和毛泽东一起读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