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透过心理图画看中学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83 4.6折 58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文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87359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874853

上书时间2024-06-2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严文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监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图画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著有《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事》《心理咨询个案督导入门》《心理魔法壶》《心理画外音:跨越10年的心理咨询个案》《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我手画我心》《做一名很好的心理咨询师》《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等多部著作。

目录
目录序 1引言 1中学生图画的特点 1部分  多个主题图画中的中学生 5图画治疗的基本特点 5图画治疗的独特性 5图画与媒材 7中学生的意象图画 8篇  自然界 8大自然当中的事物 8蔷薇花 10成为一种动物 14树 18山 21水 24第二篇  地下的世界 30井与井里的世界 30黑洞 34地下室 37钥匙 40成为小说或电影中的人物 43门 47第三篇  宇宙 53多维空间 53天使与魔鬼 56外星人 59魔法师 62穿越 67身体里的小人国 71第四篇  感觉 75愤怒的感觉 75痛苦的感觉 78分离的感觉 81第二部分  中学生和爸爸妈妈共同作画 85图画设计思路和具体操作 85图画活动背景信息 85设计思路 85次图画工作坊 87活动现场感受 87强势的妈妈与弱势的儿子 87包办和控制的父亲与想要平等的儿子 88严谨的妈妈与随性的女儿 90父亲的“儿童画”与儿子的“成人画” 91期待儿子像丈夫和“小小的”儿子 92强势的妈妈和不付出努力的儿子 93妈幼稚画和女儿的潦草画 93以儿子为中心的父母 94母亲的好心情和儿子的阻抗情绪 96默契的父子画 97烦恼的妈妈和刻板的儿子 97父亲的颤抖图画和儿子的擦拭图画 98无奈的母亲和恶搞的儿子 99母亲的回忆画和女儿的字符画 100第二次图画工作坊 101活动现场感受 101母亲缺席时父亲出现在孩子的画面中 102父亲繁复的图画和儿子简单的图画 103“为什么把我画得这么矮?” 104不自信的妈妈和自己的儿子 104分隔开的母子与想要隐藏的儿子 105和女儿很像的妈妈VS漂浮的女儿 106打电脑的儿子VS背起妈儿子 107空眼人儿子VS遛狗的儿子 108一家三口全部出现在图画中 109父亲和儿子一起做事情 110看电影的母子VS玩电脑的儿子 111姐弟一起参与游戏 112第三次图画工作坊 112活动现场的观察 112信任行 112家庭共同作画活动 114小剧场活动 115姑侄共同创作的“海滩度假图” 116以父亲为主完成的“晚餐图” 116母子共同完成的泳池图 117母子共同完成的“九阳图” 118各自为画的母女 118被认真画出的母亲 119一家三口共同完成的“欢乐一家人” 119让儿子骄傲的父子共同创作 120在图画中被反观的母子QQ交流图 121姐姐共同完成的“上台阶图” 121父子共同完成的“动物家庭图” 122船撞冰山图 123对图画和活动的总结 124缺乏表达情绪的能力和共感能力 124缺乏倾听能力 124冲动性表达和冲动的行为 125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125参加者的进步 126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自己的图画, 一共包含了21个图画主题、112幅图画。这些主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很好有意义的心理学议题。每个主题都先有心理学的解释,再呈现学生们的图画,方便读者先有总体的概念,再看到具体的图画。第二部分是中学生和他们家长共同画的图画,包括3次工作坊中的67幅图画。三次图画的主题分别是:“画出你自己和家长/孩子”、“家庭动态图”和“和家人在一起做事”。这些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家长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分别是怎样的。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背景、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并且展现了具体的图画及解读。如果有对类似群体做活动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参考书当中的操作,根据具体目标设计活动。

主编推荐
这本书的主体是由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图画组成。透过这些图画,读者可以看到,中学生眼睛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与孩子的关系?图画的解读力图还原他们的内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中是中国中学生内在心理原生态的呈现。

精彩内容
序蒋勋说过,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里,很少有描绘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小说。而《红楼梦》是为数不多的描述青春王国的小说。即使是这样一部小说,也常被人误解为是描述成人的小说,所以戏剧舞台和电影中都是用成人和成人的方式来演出的,而实际上,《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龄不过13、14岁和11、12岁,是当代人上初中的年龄。这种文学作品偏少以及青少年被误解为“成人”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在成人的眼睛里,很少能真正“看见”青少年,他们看见的,要么是更小的儿童,要么是被成人化的青年,青少年,也就是中学生所在的这个年龄群体,经常是不被看见的,不论是从思维方式上还是行为方式上。有一种方式能让青少年直观地“被看见”,这就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画的图画。Jung曾指出:艺术作品“用意义丰富的语言大声告诉我们,他们想表达的意义,远比他们已经说出来的更多,我们能立刻认出象征,使我们可能还无法完全令自己完全满意的解开它的意义。象征永远挑战着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一幅象征作品为什么那么令人,为什么它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以及为什么它不单是带给我们审美的乐趣。”(Jung,1969,P15)手更能画出一个人的内心。这本书的主体就是由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图画组成。透过这些图画,读者可以看到,中学生眼睛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与孩子的关系?图画的解读力图还原他们的内在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中是中国中学生内在心理原生态的呈现。整本书是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自己的图画,大部分图画来自于我和《科学Fans》、《高考金刊》两本杂志社的合作,杂志会提前刊登出我给定的主题,读者们自愿投稿以及编辑邀请作画,编辑会把收到的画稿交给我,由我来进行解读,其中大部分图画和解读都已在杂志上发表过。这部分一共包含了21个图画主题、112幅图画。这些主题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心理学议题。对每个主题,我先会有心理学的解释,再呈现学生们的图画,方便读者先有总体的概念,再看到具体的图画。如果你是中学心理老师或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你可以参考本书当中提到的主题,根据你的目标,为孩子们设计活动。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透过这些图画,更多地了解和您的孩子同龄的那些中学生内在世界是怎样的。第二部分是中学生和他们家长共同画的图画,包括三次工作坊中的67幅图画。三次图画的主题分别是:“画出你自己和家长/孩子”、“家庭动态图”和“和家人在一起做事”。使用图画得到了参与者的书面知情同意。这些图画真实地记录了家长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分别是怎样的。在这一部分,我详细介绍了活动的背景、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并且展现了具体的图画及解读。如果有对类似群体做活动的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参考书当中的操作,根据具体目标设计活动。图画非常真实,如果对比次活动和第三次活动当中的图画,我们可以看到,参与者内在发生了变化。而这仅仅只有三次干预。可以看到图画治疗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的研究生张萌同学帮助做了本书前期的排版和整理工作。感谢她的帮助,让179幅图画和文字都在正确的位置上。邀请你和一起透过这些图画,看进中学的心里面。严文华2018.1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