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91
6.3折
¥
5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杨庆媛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792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201719709
上书时间2024-06-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物质客体 1
一、土地的概念及内涵 1
二、土地的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 5
三、土地的功能 6
第二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7
一、土地经济学的产生 7
二、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 9
第三节 土地经济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10
一、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0
二、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1
三、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
复习思考题 13
参考文献 13
第二章 人地关系与土地资源特点 15
第一节 人地关系系统概述 15
一、人地关系的基本内涵及其客观性 15
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17
三、人地关系经济系统 17
四、人地关系系统演进的基本规律 19
五、人地关系系统在土地经济研究中的意义 20
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 21
一、人口承载力概念 21
二、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 21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22
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22
二、土地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24
第四节 土地资源的用途竞争和空间管制 25
一、土地资源的用途竞争性 25
二、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及其分区 26
三、土地资源用途竞争性与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的关系 27
第五节 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性及与水资源的共轭性 28
一、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性 28
二、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共轭性 29
复习思考题 32
参考文献 32
第三章 土地产权理论 33
第一节 产权与土地产权 33
一、产权 33
二、土地产权 37
三、市场经济条件对土地产权的基本要求 38
第二节 土地产权体系 40
一、土地产权体系的一般构成 40
二、中国土地产权体系构成 42
第三节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 48
一、土地产权权能理论 48
二、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 49
三、土地产权商品化及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 50
第四节 土地产权理论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指导作用 51
一、土地产权理论要求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创新适应新常态 51
二、土地产权理论要求实行“三权分置”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52
三、土地产权理论要求积极推进“两权”抵押创新农村土地金融 53
复习思考题 54
参考文献 54
第四章 地租理论 56
第一节 地租概述 56
一、地租的相关概念 56
二、地租的内涵 57
三、地租的类型 57
第二节 地租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58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地租 58
二、资本主义时期的地租理论 5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65
一、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立 65
二、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对资本主义地租本质的阐述 66
三、马克思主义的级差地租 68
四、马克思主义的绝对地租 71
五、马克思主义的垄断地租 73
六、地租的变化趋势 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74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绝对地租 74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 75
第五节 地租理论在地价评估中的作用 76
一、地租理论是形成土地估价方法的理论依据 76
二、地租理论是确定地价构成的理论依据 77
三、地租理论是地价量化的基本依据 77
复习思考题 78
参考文献 78
第五章 地价理论 80
第一节 土地价值概论 80
一、土地价值的基本观点 80
二、土地的价值类型 80
三、土地的使用价值 82
第二节 土地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83
一、土地价格的内涵及特征 83
二、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85
第三节 土地价格评估的主要方法 95
一、市场比较法 95
二、收益还原法 96
三、成本逼近法 97
四、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97
第四节 中国的地价体系 98
一、基准地价 98
二、标定地价 100
三、交易地价 100
四、其他价格 101
复习思考题 101
参考文献 101
第六章 土地供给与需求理论 102
第一节 土地供给 102
一、土地供给的内涵 102
二、土地自然供给 102
三、土地经济供给 104
四、土地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关系 106
五、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途径 106
第二节 土地需求 107
一、土地需求的内涵 107
二、土地需求的特征 108
三、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 109
第三节 土地供求关系 113
一、一般商品供求关系 113
二、土地的供求关系 114
三、土地供求的经济机制 117
复习思考题 118
参考文献 118
第七章 土地市场理论 119
第一节 土地市场的内涵、特征、功能及运行条件 119
一、土地市场的内涵及要素 119
二、土地市场的特征 120
三、土地市场的功能 122
四、土地市场的运行条件 123
第二节 土地市场的构成及特殊性 123
一、理想化的土地市场构成 124
二、中国土地市场的构成 124
三、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 125
第三节 土地市场模式与运行机制 126
一、土地市场模式 126
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127
第四节 土地市场的调控与监管 130
一、土地市场调控与监管的目的及内容 130
二、土地市场调控与监管的原则 131
三、土地市场调控与监管的基本手段 132
复习思考题 134
参考文献 134
第八章 中国的土地资源配置与土地市场体系 135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配置 135
一、中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 135
二、中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137
三、中国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改革方向 138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市场体系 139
一、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39
二、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类型 141
三、中国土地市场体系的发展方向 142
四、中国土地市场体系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关系 143
第三节 中国城市土地市场 145
一、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内涵及构成 145
二、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的特征 147
三、中国城市土地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 149
第四节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 150
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与形式 150
二、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151
三、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方向及措施 153
第五节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54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54
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目标 155
三、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实践 156
复习思考题 160
参考文献 160
第九章 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发展权转移 161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城镇化 161
一、城镇化及其发展阶段 161
二、土地城镇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163
三、土地的乡城转换 164
第二节 土地发展权的分类与配置 168
一、土地发展权的概念 168
二、土地发展权的分类 168
三、土地发展权的配置 169
第三节 土地发展权城镇化 170
一、土地发展权城镇化的概念 170
二、土地发展权城镇化的条件 171
三、土地发展权城镇化的途径 171
第四节 土地发展权转移 171
一、土地发展权转移概述 171
二、土地发展权转移的层次 172
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土地发展权转移 172
四、地票交易制度中的土地发展权转移 174
复习思考题 175
参考文献 175
第十章 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原理 176
第一节 土地集约利用概述 176
一、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特征 176
二、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类型 178
三、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179
第二节 土地报酬规律 180
一、土地报酬规律的定义 180
二、土地报酬及其形态 181
三、土地报酬规律思想的发展 182
四、土地报酬规律的定量分析 185
第三节 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187
一、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 187
二、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191
复习思考题 195
参考文献 195
第十一章 土地规模利用 196
第一节 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196
一、土地规模利用的概念及其特征 196
二、土地规模利用的表现形式 197
三、土地规模利用的一般原理 198
四、土地利用规模经济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199
第二节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202
一、农业土地规模利用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202
二、农业用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204
三、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207
四、实现农业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 211
第三节 城市土地规模利用 212
一、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 212
二、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利用 216
三、城市增长边界对城市土地规模利用的影响 218
复习思考题 219
参考文献 219
第十二章 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原理 221
第一节 城市体系与土地利用结构 221
一、现代城市体系的形成 221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性及其意义 222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 223
第二节 区位理论与城市土地利用形态 226
一、区位理论概述 226
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概述 227
三、不同区位理论的土地利用形态 229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利用区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33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变化趋势 234
二、城市商业用地区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35
三、城市住宅用地区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36
四、城市工业用地区位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37
五、城市高技术产业的区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38
复习思考题 239
参考文献 240
第十三章 土地保护的经济分析 242
第一节 土地保护的概念及内容 242
一、土地保护的概念 242
二、土地保护的内容 243
第二节 土地保护的外部性 246
一、土地保护的主体 247
二、土地保护主体的利益目标差异性 248
三、土地保护外部性表现 249
第三节 土地保护的区域补偿 250
一、土地保护区域补偿的内涵 250
二、土地保护区域补偿的标准测算 251
三、土地保护区域补偿的保障措施 253
第四节 耕地非市场价值及其量化 257
一、资源环境的价值体系 257
二、耕地非市场价值的内涵 257
三、耕地非市场价值的量化 258
复习思考题 259
参考文献 259
第十四章 土地财产性收益及其实现 261
第一节 土地财产性收益概述 261
一、财产性收益的内涵及特点 261
二、土地财产性收益的概念与特点 262
……
内容摘要
本书的逻辑体系为: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的经济问题与解决-土地利用和保护的经济问题与解决-土地收益及其分配的问题与解决-土地制度与政策。具体包括六大板块,其中,靠前板块为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物质客体与研究对象(靠前、二章),第二板块为土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土地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第三~六章),第三板块为土地资源配置的经济分析,包括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城乡建设用地配置以及农村土地城市化中的经济问题(第六~八章),第四板块为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经济原理,包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原理以及土地保护的经济分析(第九~十二章),第五板块为土地财产性收益及其实现(第十三),第六板块为土地制度与政策,包括土地财产制度、土地税收、土地金融、土地政策的经济社会效应分析(第十四~十七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