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病早防快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羊病早防快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8.59 3.1折 2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建勋 主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5686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1201713054

上书时间2024-06-2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建勋,男,1964年出生,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家畜疫病病原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外寄生虫病和血液原虫病病原生物学研究。

目录
部分概论
章羊病的预防原则
节引起羊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第二节羊病的分类
一、传染病
二、寄生虫病
三、普通病
第三节羊病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饲养管理
二、搞好环境卫生,坚持消毒制度
三、免疫接种
四、药物预防
五、组织定期驱虫
六、预防中毒
第二章羊病的诊断要点
节临床诊断
一、病羊的体征和行为观察
二、病羊的一般检查
三、兽医临床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四、临床常见症状及可能原因分析
第二节病理剖检
一、尸体剖检注意事项
二、剖检方法和程序
三、剖检时的个人防护
第三节实验室诊断
一、病料的采取
二、病料的保存
三、病料的送检
四、常见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四节羊病诊断的逻辑思维
一、羊病临床诊断思维程序
二、羊病诊断常用的逻辑思维
三、羊病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
四、羊病诊断思维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羊病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节处理原则
一、羊群发生传染病后的处理措施
二、羊群发生寄生虫病后的处理措施
三、羊群发生中毒性疾病后的处理措施
第二节常见给药方法
一、口服法
二、灌肠法
三、胃管法
四、注射法
五、皮肤、黏膜给药
六、药浴
第二部分各论
章羊的主要传染病
节口蹄疫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节蓝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三节羊链球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四节羊传染性脓疱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五节绵羊痘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六节羊坏死杆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七节羊快疫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八节羊肠毒血症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九节羊猝狙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节羔羊梭菌性痢疾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一节羊黑疫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二节羊放线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三节附红细胞体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四节羊布氏杆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五节结核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六节羊炭疽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七节羊副结核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八节羊狂犬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九节羊衣原体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十节破伤风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十一节羊李氏杆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十二节羊巴氏杆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十三节羔羊大肠杆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十四节羊沙门氏菌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十五节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章羊的主要寄生虫病
节片形吸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二节羊的日本血吸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三节羊绦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四节脑多头蚴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五节羊棘球蚴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六节羊消化道线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七节羊肺丝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八节羊泰勒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九节羊巴贝斯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节羊弓形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一节羊鼻蝇蛆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二节羊螨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三节羊虱虫病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十四节羊的蜱害
一、诊断技术
二、有效防治措施
第三章羊的常见普通病
节内科病
一、瘤胃积食
二、瘤胃臌气(肚胀)
三、瘤胃酸中毒
四、前胃弛缓
五、肠变位
六、胃肠炎
七、羔羊肠痉挛
八、羔羊消化不良
九、羊的腹泻
十、羊肠便秘
十一、口炎
十二、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十三、食道阻塞
十四、感冒
十五、急性支气管炎
十六、小叶性肺炎
十七、膀胱炎
十八、中暑
十九、骨软症
二十、白肌病
二十一、羊的妊娠毒血症
第二节外科病
一、羊腐蹄病
二、脐疝气
三、羔羊脐带炎(羔羊脐病)
第三节产科病
一、乳房炎(乳腺炎)
二、胎衣不下
三、阴道脱出
四、子宫脱出
五、产后瘫痪
六、初生羔羊窒息(假死)
七、难产
八、子宫内膜炎
第四节中毒病
一、亚硝酸盐中毒
二、氢氰酸中毒
三、羊黑斑病甘薯中毒
四、萱草根中毒
五、棉籽饼中毒
六、有机磷农药中毒
七、尿素中毒
八、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
附录
一、羊的常用疫苗
二、常备化学药物
三、山羊和绵羊的各种生理常值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该书从靠前近年来羊病发生的主要种类、流行的基本规律和综合防制措施,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重要疾病的具体防治等内容方面,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羊病防治的原则、策略和重点。该书分为三章,主要包括羊病发生的规律与综合防制、羊病实用诊疗关键技术和羊的重要疾病及防治措施等部分。该书主要针对广大的基层兽医人员、专业养羊户以及从事养羊生产的工作人员和精准扶贫的科技人员使用。

精彩内容
荸荠属莎草科荸荠属宿根性多年生浅水草本植物,古称芍,别名马蹄、地栗、乌芋、凫茈等,以其地下球茎作为食用器官,至今已有 3 000 年左右的栽培历史。荸荠肉质洁白,味清甜多汁,松脆爽口消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作为蔬菜,是果蔬兼用型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还有清热、化痰消积、利尿、降压、防癌抗癌等功效,其提取物对细菌、酵母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较好的保健食品。我国荸荠栽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荸荠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用于加工,制成罐头、淀粉、荸荠冻、荸荠露、蜜饯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清水荸荠罐头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销往欧美地区各国及中国港澳、东南亚市场,我国是世界优选的荸荠罐头出口国家。浙江全省 11 个市(区)均有荸荠栽培,主产区包括杭州市余杭区,品种为大红袍;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玉环清港,品种为店头荸荠,近年已引进了安徽种和广西种;温州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市郊;丽水市莲都区老竹、丽新等乡镇;金华市永康西田畈、宁波市余姚、奉化江口等也有较大的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荸荠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相对增加,但是单位面积产量则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荸荠生产之所以会出现“两高(栽培面积增加、总产量增加)一低(单位面积产量下降)”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长期采用传统的无性繁殖方法,造成地方品种种性严重退化,品种机械混杂严重,农民自行引进的品种多、杂、乱,年份之间产量不稳定,品质 得不到保证。品种种性退化的具体表现为:球茎小而不圆整,大果率低,食味变差,常见底部花心变黑带菌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田间经常出现雄株,矮化丛生而不结球。二是栽培技术落后,与现有品种、耕作制度不配套,荸荠秆枯病严重为害。因荸荠种植效益高,土地流转困难而连作栽培,因而病菌长期积累,而荸荠专用农药种类极少,错用药、多用药、乱用药时有发生。三是缺乏科学施肥的理念,长年不使用有机肥,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贫瘠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结果导致因缺素引起的红尾现象逐年加重。四是农药安全使用意识淡薄,抗药性增强,导致荸荠秆枯病隔三岔五地流行与暴发,造成荸荠产量低、品质差、商品率低、农药残留重。五是没有采取相应的轮作、灭茬、割母株防病增效等农业技术措施,导致植株过早倒伏、病虫害偏重发生等。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荸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影响荸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荸荠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摸索防病增效等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编制荸荠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显得尤为迫切、重要。2008 年以来,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荸荠项目组潜心研究荸荠种质提纯和新品种选育,培育的荸荠组培脱毒苗应用于生产获得了广泛的示范推广效果,并采用荸荠组培无性系变异与组培增殖苗辐射诱变等技术进行种质创新, 育成荸荠新品种(系)3 个;同时以新品种等作为参试品种,进行多项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分蘖苗芽插、科学施用有机肥、割除母株防病增效等多项新技术,在栽培技术上作出了重大革新;结合多年荸荠研究实践编制了荸荠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新规程正在浙江省及全国荸荠生产上推广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了让这些科研成果能更加系统全面地为荸荠研究与推广工作服务,编者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和实用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并编辑成书正式出版。同时也将浙江省近年相关研究论文收录到本书中,以期更加全面地展示荸荠研究的最新成果。荸荠可以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脱毒除菌进行种质提纯复壮,也可以通过组培苗变异株选出优良单株进行选育,还可以采取 60Cor 射线辐照组培增殖苗进行人工诱变育种。本书重点介绍了利用荸荠茎尖脱毒苗变异株来选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法,以及大田生产的各项关键技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编者根据各篇论文和文章的研究侧重点,将全书归纳整理为三个部分:荸荠的提纯复壮技 术;荸荠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荸荠生产关键技术。荸荠的提纯复壮技术部分介绍的是主要针对荸荠产区多年连作或种植同一品种出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而进行的荸荠茎尖脱毒技术以及种苗生产与移栽大田的关键技术,为荸荠的持续高产优质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荸荠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部分介绍的是利用荸荠选育新品种的几个途径,荸荠茎尖组培苗产生的变异株来选育新品种的实例,以及品种比较试验、示范。荸荠生产关键技术部分介绍了分蘖苗芽插、品种与移栽密度及氮钾肥关系、科学施用有机肥、割除母株防病增效、防病减灾、收获与贮藏等多项新技术,以及栽培注意事项等。本书出版得到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荸荠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14NY03)和浙江省农业(蔬菜)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1) 资助。编者特别感谢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和有关专家,他们在百忙中对本书的结集编写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多方关怀。编者还要感谢被收录到本书的所有论文作者的辛勤付出。除此以外,编者还要对本书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给予过关心和帮助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本书可以作为从事荸荠科研、推广和培训人员的参考用书,希望本书可以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帮助。由于编者及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 年 2 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