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7.48
3.9折
¥
4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周一贯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8099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682756
上书时间2024-06-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周一贯,1936年出生,浙江绍兴人。特级教师,中学不错教师,全国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在多所学校任顾问。退休前曾任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编委会副主编、浙江省教育学院《教学月刊》兼职编辑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近67年,在重量、省级报刊发表教育论文1400余篇,正式出版著作170余本。著作、论文等研究成果获国家奖10余次。多家报纸杂志对其进行人物专访、长篇报道,其事迹先后编入《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中国语文名师辞典》等。
目录
前言 把握语文好课创意的世纪脉动
第一辑 教师要有课程建设的勇气
语文课改:在整合中实现课程的超越
课程:改革“教”的“供给侧”
“微课程”:教育人性化的时代之舞
语文戏曲课程开发的成功样本
第二辑 让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
生本:语文教育的原点思维
在课堂里“寻找”儿童
“教什么”“怎么教”与“为谁教”
新“课标”的价值追求
第三辑 由“唯教”向“导学”翻转
翻转课堂:重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动力
学与导,寻求语文课堂形态的深度变革
翻转课堂:越界与回归带来的教学挑战
语文课,请多让学生享用“自助餐”
第四辑 低碳课堂让教学更有效
“渐近自然”与低碳课堂
小语教学必须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
语文教学呼唤低碳课堂
课堂:警惕“流行”的软暴力
第五辑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
“互联网+”思维镜像中的语文教学变革
阅读课堂新常态:“1+X”
儿童习作在网络“自写作”时代的履新
重构以“读写一体”为本位的语文教学体系
第六辑 在统整中实现课堂超越
整合:语文在体制内外的碰撞与交集
语文课堂的“超文本”结构
语文教学:坚守本色与适度“混搭”
综合性学习:跳出语文学语文
第七辑 核心素养: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
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须瞄准“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改革的五大发展新走向
关注课型,感知“改课”的风向标
“后作文时代”:在自由表达中提升核心素养
第八辑 民族传统文化:“汉语文”教育之魂
“课标”语境中的语文传统教学经验审视
由国民的“文字功底”反省识字教学问题
用“中国功夫”教学中国语文
古诗文诵读与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承传发展
内容摘要
《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周一贯谈好课的应有样态)/大夏书系》是全国有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着眼于语文课堂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从课程建设、生本课堂、翻转课堂、有效教学、“互联网+”、课堂统整、核心素养、汉语文等八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自身近十年对语文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语文课堂变革的有效路径和创意策略,描绘了好课的应有样态,为一线语文老师构建魅力语文课堂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和样本。
精彩内容
前 言把握语文好课创意的世纪脉动历史是以岁月书写的,如果年度只是一个节点,那么世纪之交往往具有“全息元”的内涵与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在21世纪初呈现的景观,也有着这样的意义——始于1999年的第八次课程教材改革,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并相应编写施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进入21世纪,至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语境下,又完成了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并正式予以颁布。2016年,部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正式面世。十年课改和《规划纲要》的实施,极大地革新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对语文课程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更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许多新概念、新内容、新思想、新策略。改革开放的大潮如此汹涌,社会文明的进步如此迅猛,教育革故鼎新的风景又如此明丽。这一切都给21世纪初语文教育的历史记录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对世纪脉动的感悟,淡化了对脚下大地的热爱,失去了对时代节拍的理解和响应,追寻好课的创造之花必然枯萎,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也将因此失去速度和力度。由此看来,语文的改课举措、好课策略,都必须以课改的世纪脉动为节拍。“课改”(课程教材改革)必须落实于“改课”(改革课堂教学),这是因为课改的决胜环节在课堂。“十三五”规划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教育发展很好重要的位置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质量时代”。这也就不难理解,体现新质量的“好课”必然会成为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好课,是一种对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好课的纵向发展,无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课改进程中被发现、被实践的诸多公共理性。好课的横向发展,则更为注重如何把课改的时代成果具体落实到学生的生命成长之中,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理念、形态、模式、策略之中,为未来社会造就创新一代。为此,笔者在本书中将从与语文教育改革有很多相关性的八个方面进行梳理阐述:新课改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被动执行课程的状态,而成了站在课程改革潮头的创导者(第一辑);新课改强调的“让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正在成为公共理性(第二辑);新课改在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上,义无反顾地主张课堂应由“唯教”向“导学”翻转,重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动力(第三辑);新课改呼唤绿色的低碳课堂,主张课堂的“小生态”必须实现新平衡(第四辑);新课改呼应“互联网+”的时代旋律,寻求语文教学“新质量观”的实现(第五辑);新课改推进了语文教育在统整中实现超越,让语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存在与表现(第六辑);新课改直面未来社会的挑战,努力践行以培育“核心素养”为靶向的语文好课新策略(第七辑);新课改在语文教育实践与弘扬民族很好传统文化的对接方面,开始取得不俗的成绩(第八辑)。当然,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全景对语文教学好课的召唤还不只是这八个方面。诚如中国教育科学院院长田慧生所言:“时至今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走出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羁绊和束缚,师生的教与学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性调整,学生被动地学,教师强制性、捆绑式引导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民教育》2016年第20期)因此,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审视,只能是笔者一个角度的识见,笔者更希望能够聆听来自读者的批评指正。同时,语文教育从本质上说,其实就是一种生命化的哲学探求,有着自己的“诗”和“远方”。它不可能穷尽于一隅。因此,笔者也只能永远在路上,一边埋头践履,努力研究;一边温暖期待,守候花开。周一贯2017年9月8日晨于容膝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