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管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跨文化管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23 5.3折 4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晓萍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9295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01324118

上书时间2024-06-2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晓萍,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博士,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院士,现任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Philip M.Condit讲席教授。她目前担任很好心理学英文期刊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的主编,以及中英文双语杂志《管理视野》(Management Insights)的主编。

目录
部分文化与管理
章全球化、文化与管理3
1.1文化的定义5
1.2关于文化的两个常用比喻6
1.2.1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6
1.2.2民族社会文化与公司文化13
1.2.3文化的冰山比喻16
1.3文化的正态分布:文化的个体差异性和松紧度17
1.4文化与管理的关系18
1.4.1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19
1.4.2文化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21
1.4.3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22
1.4.4文化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23
本章结语25
思考题25
本章参考文献25
第2章跨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27
2.1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28
2.2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33
2.2.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34
2.2.2权力距离35
2.2.3不确定性规避36
2.2.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37
2.2.5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39
2.3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41
2.3.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42
2.3.2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47
2.3.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48
2.3.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52
2.3.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53
2.3.6新进展:水平—垂直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55
2.4强皮纳斯的文化架构理论58
2.4.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59
2.4.2中性—情绪化63
2.4.3关系特定—关系弥散66
2.4.4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73
2.5舒华兹的十大价值/需要导向理论75
本章结语77
思考题79
本章参考文献79
第3章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外影片83
3.1日本影片《道歉大王》(2013)83
3.1.1日本人道歉的学问84
3.1.2影片中的主线故事85
3.1.3有效道歉的真谛86
3.2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2002)86
3.2.1集体主义文化88
3.2.2权力距离88
3.2.3事业成功导向88
3.2.4长期导向89
3.3美国影片《我的肥大希腊婚礼》(2002)89
3.3.1对希腊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和爱国主义90
3.3.2父权主义,男尊女卑90
3.3.3家庭至上、热情洋溢的文化导向91
3.4印度影片《名字的故事》(2007)92
3.4.1人和自然的关系:内控还是外控93
3.4.2长期的事业—成功导向93
3.4.3家族集体主义94
3.4.4权力距离高,崇拜权威94
3.5美、日战争影片《硫磺岛来信》(2006)95
3.5.1文化的正态分布96
3.5.2情绪中性化96
3.5.3搭建文化桥梁97
3.6中国电视连续剧《奋斗》(2007)97
3.7反映法、印文化的影片《百尺之旅》(2014)102
3.7.1事业成功还是亲情家庭102
3.7.2铺张奢华还是勤俭节约103
3.7.3通过爱情和食物融合文化差异103
3.8美国影片《生死朗读》(2008)104
3.9李安的电影《断背山》(2005)106
本章结语108
思考题109
本章参考文献109
第4章跨文化沟通111
4.1跨文化沟通的定义与一般过程112
4.1.1跨文化沟通的定义112
4.1.2跨文化沟通的一般过程112
4.2沟通的跨文化差异114
4.2.1沟通范式:插嘴与沉默114
4.2.2沟通的语境:高语境与低语境116
4.3用跨文化理论分析跨文化对话131
4.3.1对话一:请病假131
4.3.2对话二:写报告131
4.4沟通的另一面——倾听的文化差异133
4.4.1倾听文化133
4.4.2对话文化和数据文化134
4.5沟通中的权力差距135
4.5.1短电影《椅子的寓言》分析135
4.5.2案例分析:走向地狱之路137
本章结语141
思考题143
本章参考文献143
第5章跨文化谈判145
5.1谈判的基本概念146
5.1.1谈判者是否占上风146
5.1.2谈判者的立场和利益147
5.1.3谈判区间148
5.1.4分布式谈判与整合式谈判148
5.1.5谈判的策略149
5.1.6整合式谈判的基本技巧150
5.1.7有原则的谈判153
5.2跨文化谈判154
5.2.1跨文化商业谈判的模拟练习154
5.2.2模拟谈判的观察和感悟160
5.2.3谈判风格的跨文化差异163
5.2.4谈判过程的跨文化差异164
5.2.5谈判中运用语言沟通技巧的文化差异166
5.2.6谈判中非言语沟通行为的文化差异169
5.3如何取得跨文化谈判的双赢171
5.3.1建立共享的谈判心智模式171
5.3.2建立信任172
5.3.3成功的跨文化谈判者的个体特征173
5.3.4成功的跨文化谈判技巧176
本章结语180
思考题180
本章参考文献180
第2部分文化的融合
第6章打造优秀的跨文化团队185
6.1团队建设中文化的角色186
6.1.1跨文化团队的类型和特征187
6.1.2象征性文化团队187
6.1.3双文化团队189
6.1.4多文化团队190
6.2建设跨文化团队的模拟练习——Ecotonos191
6.3跨文化团队的优势和劣势194
6.3.1跨文化团队的潜在优势194
6.3.2跨文化团队的显在劣势195
6.4如何打造优秀的跨文化团队196
6.4.1贝雷的文化适应模型196
6.4.2建设跨文化团队的桥梁因素——双重文化认同和高文化智商197
6.4.3如何打造优秀的象征性文化团队200
6.4.4如何打造优秀的双文化团队201
6.4.5如何打造优秀的多文化团队202
6.5案例分析:联想的跨文化高管团队是如何打造的205
本章结语210
思考题211
本章参考文献212
第7章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215
7.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215
7.1.1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一:就业保障216
7.1.2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二:选择性聘用217
7.1.3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三:自我管理团队218
7.1.4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四:与企业业绩挂钩的、相对较高的报酬219
7.1.5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五:广泛的培训220
7.1.6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六:缩小地位差别220
7.1.7美国企业成功的法宝之七:共享信息221
7.2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222
7.2.1民族中心法223
7.2.2多元中心法223
7.2.3全球中心法223
7.2.4地域中心法224
7.3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的文化差异224
7.3.1迪士尼的员工培训项目225
7.3.2日本公司的管理培训项目227
7.4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和发展评估229
7.4.1案例简介230
7.4.2案例分析231
7.4.3案例后续233
本章结语234
思考题235
本章参考文献235
第3部分培养全球化经理人
第8章全球化经理人的文化底蕴239
8.1谁是全球化经理人239
8.1.1领导风格跨文化差异小测验240
8.1.2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文化差异242
跨文化管理XVI(第3版)
8.2全球化经理人是如何炼成的248
8.2.1优秀企业领导者的必备素质248
8.2.2文化底蕴对全球化经理人的重要性249
8.3如何培养全球化经理人252
8.3.1经理人自身准备的历程252
8.3.2企业的准备模型253
8.4案例分析:SSAMexicana——在墨西哥办厂的韩国良方255
8.4.1案例简介255
8.4.2案例分析257
8.4.3案例的引申意义259
8.5电影案例:GungHo——在美国办厂的日本良方261
8.5.1案例简介261
8.5.2案例分析262
本章结语264
思考题264
本章参考文献264
第9章全球化经理人的职业旅程267
9.1全球化管理职业小测验267
9.2全球化经理人的职业旅程路径269
9.2.1旅程的开始:出国准备269
9.2.2旅程之中:进入新文化269
9.2.3旅程的继续:面对回国(或去第三国)的挑战270
9.3文化震荡270
9.3.1我的文化震荡体验270
9.3.2文化震荡/文化适应的周期272
9.3.3影响文化震荡体验的因素274
9.3.4减小文化震荡体验的理论275
9.3.5文化震荡的效应276
9.4从全球化职业中学习跨文化管理技能278
9.4.1伴随全球化职业的主题278
9.4.2全球化经理人安迪的故事279
9.4.3全球化经理人面对的矛盾281
9.5全球化经理人的脱轨284
9.5.1造成脱轨的三大因素285
9.5.2如何消除脱轨现象285
9.5.3小案例:吉列的全球化经理人培训项目286
9.6案例分析:英特尔在中国287
9.6.1案例简介287
9.6.2案例分析288
9.6.3案例引申讨论291
9.7案例分析:卡洛斯·戈恩——尼桑和雷诺的跨文化领导者292
9.7.1案例简介292
9.7.2案例分析294
9.7.3案例引申讨论296
本章结语298
思考题298
本章参考文献299

内容摘要
本书是关于跨文化管理全面的、非常不错的、可读性极强的前沿论述。自2005年初版以来,对跨文化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高居同类图书畅销榜前列,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全书共9章,分三大部分;部分论述文化与管理的关系,强调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和群体差异;第2部分讲的是文化的融合,注重的是如何使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个体求同存异,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第3部分的讲述重心是如何培养优选化经理人。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介绍跨文化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帮助大家学习跨文化管理中的有效策略和技巧,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跨文化管理难题,从而成为未来的优选化经理人,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全书用生动活泼的实例和案例、引人入胜的练习和角色模拟,以及典型有趣的外国影片来讲述跨文化管理这个严肃话题,使读者在跨文化的旅程中,不会有枯燥劳累之感,而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悦和知识的丰富。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再版前言
陈晓萍,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博士,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会院士,现任美国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她目前担任顶尖心理学英文期刊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的主编,以及中英文双语杂志《管理视野》(Management Insights)的主编。
陈晓萍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很多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跨文化管理、个体和群体决策、领导学、商业谈判、创业者激情和中国人的关系等。她的学术论文发表于全球顶尖的管理学和心理学期刊,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 Psychology,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等。同时,她也是《跨文化管理》《组织和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走出社会困境:诱导合作的心理机制》《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艺术》《幸福的决定因素》《简化人情》《看山还是山》《随心所欲》等中文书的作者。
陈晓萍教授的MBA、EMBA和博士生课程包括跨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领导力等。她曾多次获得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大奖,包括2016年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颁发的“杰出学术贡献奖”。她还两度荣获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颁发的“杰出博导奖”。她曾是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也曾担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的第二任主席。
这本《跨文化管理》从次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时间。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经济再次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GDP已经达到全球第二(很快就将超过全球的美国),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在全球最有创新力的企业排行榜上所占的名额逐年提升,而且其投资或兼并外国企业的速度越来越快、手笔也越来越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的报告,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有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额的逐年增加,其拥有的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越来越多,向海外子公司或合资公司派遣经理的数量不断增加,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上述背景,成为更新这本书的动力。虽然此书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数十次重印,长期作为多所大学“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材,而且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本书第2版出版之后的6年里,不仅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而且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有了更多的积累。这些跨文化知识不仅能帮助从事跨文化管理的个体成为文化浪尖上的成功舞者,更能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鸣谢
我首先要感谢读者对本书的厚爱以及教授“跨文化管理”课程的老师和学生给我的积极反馈和鼓励。我也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对我的督促和耐心。
我在此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先生励扬和我的两个女儿励伊茜、励伊珊对我的支持与配合。他们是促使我孜孜不倦写作的重要原因,也是我永远的灵感之源。
陈晓萍
美国西雅图
再版前言
一转眼,距离本书的次出版已经过去将近四年的时间。四年来,我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读者的反馈,特别是一些读者因为看了这本书后,来信说要转行专门从事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和学习,这让我非常感动。出版社编辑也告诉我,这本书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多次重印,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如今即使你从不踏出国门,也难免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合作和竞争。
这种趋势使得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在我看来,人类未来的竞争将会从以前的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变成强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因为企业的国家属性已经越来越淡薄,而企业的全球性和个性则越来越鲜明。
一个公司(企业)要具有竞争力,在世界市场(包括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上取胜,所需要具备的一个关键能力就是整合与协作。经仔细观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长袖善舞的企业,多半靠的不是其核心科技、雄厚资产,而是一种突破国界、善于与各种公司协作的能力和具备这种协作能力的人才储备。
在全球供应链越伸越长的当今市场,具有跨文化知识和技能成为个体独特的竞争优势。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使你成为文化浪尖上的成功舞者,在帮助你所工作的公司(企业、组织)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版的很多读者来信说,非常喜欢“用跨文化理论解读外国影片” 一章,因此第2版在有趣和有用方面加大了篇幅。现在这一章的题目是“用跨文化理论解读中
再版前言
跨文化管理VI (第 3 版)
外影片”,不仅增加了几部外国影片,而且增加了对中国影视的解读。
另外,第2版还加入了最新的跨文化理论和实践。书中比较显著的改变还有如下几个:
● 每一章都增加了一个大纲目录,并在每一章的末尾加上了思考题。
● 增加了近几年出现的最前沿的跨文化理论,比如在第2章中增加了舒华兹(Schwartz)的十大价值导向理论,在第4章中增加了沟通和社会交往方式(CSIS)理论,在第6章中增加了文化智商(CQ)和双重文化认同(BII)等新概念的最新研究成果。
● 去掉了一些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而直接讲述与基本概念相关的跨文化概念。比如“打造优秀的跨文化团队”一章,原版中首先介绍了团队的属性、发展阶段等基本概念,然后才开始讨论跨文化团队的特殊性质。在本书中,我不再赘述这些基本概念,而直奔最中心的内容,直接讨论跨文化团队的特点和打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这样做能使本书的主题更集中与鲜明,内容更精简,篇幅也大大缩短。
鸣谢
本书的修订写作首先受到读者反馈的影响,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督促的结果。我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表示感谢。
我在此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先生励扬和我的两个女儿励伊茜、励伊珊对我的理解与配合。他们是促使我孜孜不倦写作的重要原因,他们是我的灵感之源。
陈晓萍
美国西雅图
版前言
这是一个小小世界
“这是一个小小世界”(It's a small world),是迪士尼乐园里的一个大景点。我次去那里,是在15年前。那时,我坐着无人驾驶的小船,缓缓地驶进“小小世界”的石洞门,便看见了世界大同的景象。穿着各国服装的儿童站在小河的两岸,载歌载舞,歌声重复唱着:
这是一个充满欢笑的世界 It's a world of laughter
也是一个充满泪水的世界 and a world of tears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It's a world of hopes
也是一个充满恐惧的世界 and a world of fears
我们都应意识到 There is so much we all share
人类共享如此之多 it's time that we are aware
这是一个小小世界 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世界上只有一个月亮 There is just one moon
和一个金色的太阳 and one golden sun
灿烂的微笑对所有的人 And a smile means
都是友好的表达 friendship to everyone
即使山峦分界地区 Though the mountains divide
海洋浩瀚无垠 and the oceans are wide
这依然是一个小小世界 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不知怎么,我听着童声,心里就很感动,有如看到理想就在眼前,很美好,但又有不知究竟何年何月能实现的复杂体验。
今天再去“小小世界”,不知是由于自己阅历的加深还是因为看了多遍,昔日的感动不再有,倒觉得“小小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现实。在这短短的15年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大大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了解,日益加速增容的飞机已经显著缩短了世界各大城市之间的物理距离,使得去国外旅行就像在国内省际来往一样便捷。再看我们今天使用的物品和工具,穿戴的衣服和首饰,甚至吃的蔬菜和水果、喝的咖啡和可乐,无不来自世界各地。美国设计、深圳组装的计算机,日本设计、加拿大组装的汽车,意大利设计、中国缝制的时装手袋,瑞典设计、中国制造的家居用品,德国研制、中国生产的家电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对于从小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去想可乐、麦当劳和飘柔是美国的产品,雀巢咖啡是瑞士的牌子,奥迪是德国车,醉时尚手机是芬兰的公司制造,家乐福是法国人开的超市。国产和进口之间已经失去了明显的界限,这两个词也越来越失去它们的使用价值。在他们眼里,麦当劳与邻里的豆浆油条店无异,可乐也和绿茶罐装饮料相似。所有这些产品和服务都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切产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的确,在经济领域里,行业与行业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区分正在慢慢超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分,从而促使国家民族在文化层面的妥协和融合。高度融合的物品是表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渐渐融合的理念和文化,而理念和文化的融合才能促进创造大同的物品、大同的人文和大同的世界。
本书成因
我想起来写这本书,是因为受到很多事件和人的影响。我15年前来美国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和管理都还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合资企业刚刚兴起,民营企业刚刚起步,国有企业则岌岌可危。市场经济尚未出现,消费者市场、资本市场均不成熟,资本主义仍是意识形态的大忌。跨文化管理离中国企业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近2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诞生,并迅速成长和壮大,各类职业管理人员应运而生,与外国企业和商人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频繁;出现的问题、冲突和矛盾也越来越普遍,有的时候甚至越来越尖锐。更令人瞩目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商品进入中国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