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72.05 5.6折 ¥ 12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潘炼 张江 朱黎 编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51630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202202768
上书时间2024-06-19
古代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重要的传统技艺,大多│是以口手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很少有相关文献留存,故现今有一些专门技艺几乎已失传,另外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多已故去,健在的也大多年逾古稀,致使传统修复技艺发展举步维艰。
古代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技艺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神圣而宝贵的财富,它的延续乃至存亡已触及我国传统文化支脉的传承,如何使古代青铜器的传统修复技艺在当下传承有序已迫在眉睫。
1982年,意大利专家布兰迪在其论著中指出,"修复,要把作品流传给未来的意识放在心上,通过对其物理进行技术处理,使其病害消除,劣化现象受到控制,毁损部分得以恢复"'。1999年,意大利颁布了《文化遗产联合法》明确给出了文物修复的定义,"所谓修复,是为了维持某件物品物质性上的无欠缺性,为保证其文化价值的保全、保护而实施处理的行为"2。文物修复,顾名思义就是对已损文物进行技术处理,使其病害消除,毁损部分得以恢复的工艺过程。文物修复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而使其恢复本来面貌的一门科学,根据不同的材质质地,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技术,这些材质包括金、银、铜、铁、玉、石、陶、瓷、丝、毛、棉、麻、皮、纸、骨、角、牙等,其中以青铜器的修复技术源流*早且*成体系²,构成文物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文物工作的理念方面来讲,文物修复包括商业性修复、展示性修复和研究性修复,需要尽量使文物完美如初,在可辨识修复的同时也保证外观的审美艺术,充分地保留历史发展所遗留的痕迹,进而来展示其原貌。目前,我国的文物修复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古代青铜器的修复是通过运用整形、拼对、焊接、补配、去除有害锈、封护和作旧作色等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进行修复、保护,使破损的青铜器恢复原貌的一项专业技艺。现今如何使之科学化和规范化,系统全面地揭示中国古代青铜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术的内涵,*终将祖先遗留给我们的青铜器修复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传承下去,则是当务之急。
博大精深的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是一个极其丰富的专业技术体系,无论是师徒相传的人际脉络,还是口授身教的技术传承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期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青铜器传统修复行业的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
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是我国江南地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粹,凝结了历代匠人的智慧与才干。本书对苏派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利于加强我国南北两派青铜器修复工艺与水平之间的交流,对我国青铜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传承者的身份与视角,详细介绍多年来在南京博物院从事金属文物修复中,较有代表性的精品金属文物的具体保护修复过程。全面梳理了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的发展脉络,论述其传统技艺与方法理论,总结其在新时代、新科技的影响下,文物保护修复的诸多进步与新技术的涌现。
潘炼,苏派第四代传人,现任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修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鉴定和青铜器铸造工艺。先后发表《中山陵孙中山铜像去锈保护》《辽代契丹族鎏金银马鞍的修复》《战国兽首鼎的保护修复》《东周镂空青铜当卢及相关问题探讨》等多篇论文,并获新型实用发明专利2项。
张江,苏派青铜器修复技艺传承者,现供职于南京博物院典藏部。先后发表论文《商州青铜器上的蝉纹研究》《唐代“女着男装”现象研究》等一系列文章,对古代艺术的审美和鉴赏有着独特的见解。 朱黎,武汉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2020年江苏省海安市选调优秀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宋元考古、文物研究,曾发表《江浙地区宋元金银器分期研究》。
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早在北宋初期就已产生,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形成了以“北京派”和“苏州派”为代表的两大技术派别。后经历代传人的发展与弘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立特色的青铜器修复技术。而南北两派在修复技法上既有共通之处,也兼有各自特色。“苏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我国江南地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粹,凝结了历代匠人的智慧与才干。本书对“苏派”金属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利于加强我国南北两派青铜器修复工艺与水平之间的交流,对青铜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