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发展导论(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区域发展导论(第3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74 6.2折 48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兆量,韩茂莉,汪一鸣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0220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844818

上书时间2024-06-1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兆量,教授,男,1933年出生,浙江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长。

目录
上篇规律和概念
讲经济地理面貌变化三特征
1.1不平衡是常态
1.2相对平衡化趋向
1.3美在区域特征中
第2讲区位和距离衰减规律
2.1区位的特性
2.1.1综合性
2.1.2确定性和稀缺性
2.1.3历史性
2.2区位是宝贵的资源
2.3有关区位的概念
2.3.1交通区位
2.3.2中心区位
2.3.3门户区位
2.3.4大位置·小位置
2.3.5发展轴
2.4距离
2.4.1距离的类型
2.4.2距离时空压缩
2.5距离衰减规律
2.5.1距离衰减规律的本质
2.5.2距离衰减规律的正负效应
第3讲区域
3.1区域特性
3.2区域比较优势
3.2.1比较优势特征
3.2.2自然环境直接影响
3.2.3自然环境间接影响
3.2.4文化资源
3.2.5人口资源
3.3区域后发优势
3.3.1赶超是常态
3.3.2弯道赶超
3.3.3长板短板
3.4区域发展指标
3.4.1国内生产总值(GDP)
3.4.2购买力平价(PPP)
3.4.3人类发展指数(HDI)
3.4.4经济发展速度
3.4.5区位商
3.5区域差异指标
3.5.1集中指数
3.5.2地理联系率
第4讲区划和主体功能区
4.1地理界线
4.1.1突变型界线和渐变型界线
4.1.2胡焕庸人口分布线
4.1.3城市规划五线
4.2类型区
4.3区划的特征和原则
4.4综合经济区
4.4.1沿海和内地
4.4.2三大经济带
4.4.3四大经济区
4.5主体功能区
4.5.1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
4.5.2四类主体功能区
4.5.3北京主体功能区规划
4.5.4实施主体功能区划的保障
第5讲行政区和特殊经济区
5.1行政区
5.1.1传统行政区划原则
5.1.2现行行政区的贡献
5.1.3行政区经济
5.2特殊经济区的性质
5.2.1政府行为
5.2.2区域界线
5.2.3产业开发
5.2.4动态变化
5.3特殊经济区的国际经验
5.4我国特殊经济区建设
5.4.1经济特区
5.4.2新区
5.4.3自由贸易试验区
5.5特殊经济区的管治
第6讲地名
6.1命名四原则
6.1.1特色原则
6.1.2稳定原则
6.1.3团结原则
6.1.4简明原则
6.1.5四原则的协调
6.2东北地名文化
6.2.1满源汉雅
6.2.2“闯关东”的印记
6.2.3地名资源保护
6.3藏区地名文化
6.3.1吉祥文化
6.3.2宗教文化
6.3.3藏语是藏区地名的源头
6.3.4珠穆朗玛正名
6.4处理地名争议两原则
6.4.1桃花源原址在哪里?
6.4.2大观园园址争议
6.4.3关于南阳和赤壁的争论
6.4.4杏花村析疑
6.5地名资源开发
6.5.1更名、弃名和拓名
6.5.2借用洋名不可取
6.5.3北京王府井地名资源
第7讲东亚大国
7.1东亚大国区位
7.1.1与欧洲区位比较
7.1.2与美国区位比较
7.1.3区位的负面影响
7.2大国优势
7.2.1大陆是人类演化的主要基地
7.2.2赢者无界——大国的政治经济优势
7.3大国的维护和担当
7.3.1统一稳定是大国优势的基础
7.3.2文化维系统一
7.3.3大国的负担与担当
7.3.4苏联解体是悲剧
7.4小国的比较优势
7.4.1岛国的海峡屏障
7.4.2小国的发展战略
第8讲季风气候和多山地貌
8.1季风气候
8.1.1雨热同季
8.1.2夏热冬寒
8.1.3大陆性较强
8.1.4气象灾害较多
8.1.5彩云之南和华西秋雨
8.2多山的地貌
8.2.1山地环境复杂
8.2.2山区社会经济滞后性
8.2.3生态景观建设主体区
8.3大江大河
8.3.1大江东去
8.3.2共饮一江水
8.3.3跨流域调水
8.4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
8.4.1黄土高原
8.4.2黄河与黄淮海平原
第9讲古代农耕区的扩展
9.1我国地区开发概况
9.2黄河流域的兴衰
9.2.1先秦时期
9.2.2秦汉魏晋时期
9.2.3隋唐时期
9.3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开发
9.3.1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
9.3.2珠江流域开发
9.4丘陵山地开发
9.4.1东晋南朝时期
9.4.2隋唐两宋时期
9.4.3明清时期
9.5边疆开发
0讲赶超的历程
10.1积贫积弱的起点
10.2改革开放前的探索
10.2.1计划经济体制
10.2.2以重工业为中心
10.2.3
10.3三线建设
10.3.1大三线和小三线
10.3.2三线建设的成果
10.3.3“靠山、分散、隐蔽”
10.4改革开放
10.4.1“摸着石头过河”
10.4.2大步赶超
10.4.3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10.5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10.5.1进入新常态的机制
11.5.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0.5.3扶贫
1讲分区述要
11.1区域经济平衡化
11.1.1漫长的平衡化历程
11.1.2四大经济区发展态势
11.2东部率先发展
11.1.1上海崛起与转型
11.2.2浙江的活力
11.2.3共建大湾区
11.2.4潜力和挑战
11.3西部大开发
11.3.1西部的后发优势
11.3.2边境优势论
11.2.3山区发展阶段论
11.3.4库布齐治沙
11.4中部崛起
11.4.1中部的比较优势
11.4.2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11.5振兴东北
11.5.1个重工业基地
11.4.2“东北现象”
11.5.3联系紧密的蒙东
2讲钢铁工业
12.1布局特征
12.1.1钢铁联合企业布局
12.1.2短流程钢厂布局
12.2曲折的赶超
12.2.1艰难起步
12.2.2三次基本建设高潮
12.2.3三次大起大落
12.3大步前进
12.3.1亮丽成果
12.3.2引进先进技术
12.3.3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12.3.4组建钢铁工业集团
12.4区域布局
12.4.1以矿定产
12.4.2东部沿海优势
12.4.3唐山钢铁工业集聚区
12.4.4上海苏南钢铁工业集聚区
12.5调结构,去产能
3讲首都北京
13.1北京建都
13.1.1我国建都的规律性
13.1.2北京建都的依据
13.1.3关于迁都的讨论
13.2去首都功能
13.2.1控制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矛盾
13.2.2三次总体规划修编的经验
13.3首都功能的内涵
13.3.1关于工业中心
13.3.2关于经济中心
13.3.3关于经济管理中心
13.4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任重道远
13.4.1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
13.4.2能让则让,能迁则迁,能分则分
13.4.3淡化首都情结
13.5城市建筑遗产
13.5.1双核结构
13.5.2传统风貌
13.5.3城墙去留
13.5.4“三山五园”
4讲“一带一路”
14.1“一带一路”的特征
14.1.1治理世界的模式
14.1.2和平崛起的标志
14.1.3“一带一路”的空间结构
14.1.4中巴经济合作走廊
14.2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
14:2.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4.2.2社会主义的硕果
14.3古丝绸之路
14.3.1陆上丝路
14.3.2海上丝路
14.3.3和平之路
5讲发展预测
15.1宏观预测
15.1.1把握政治动向
15.1.2预判经济形势
15.1.3评估文化差异
15.2微观预测
15.2.1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
15.2.2城市的蠕移和转移
15.2.3地价缺口
15.3大型工程评议
15.3.1阿斯旺高坝分析
15.3.2三峡水利工程评述
15.3.3方案比较
16结束语——区域开发的中国模式
16.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6.2渐进式改革开放
16.3区域开发的重要举措
16.4中国经验的国际影响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全书共分十章。其中,一至三章讲经济发展速度,四至六章讲社会经济区域差异。七至九章讲城市问题。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研究区域发展,离不开对城市的讨论。而研究城市发展要从区域的宏观视角入手。第十章讲中国区域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区域发展导论》的总结。本书在首版基础上,对篇幅和结构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经济地理学科新的内容。经济地理学内容庞杂,本书侧重从更宏观的视角,讲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重点经验。

主编推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