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3.8
5.8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郝兆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94782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565924
上书时间2024-06-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郝兆杰,1978年生,河南濮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原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在《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以副主编身份参编教材1部,该教材获得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近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7项,获厅级奖励十余项。
目录
章绪论
节教育技术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时代背景
二研究的学科发展背景
三个人的困惑与思考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的理论根基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综述
节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综述
一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价值”的研究综述
二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价值观、价值取向”的研究综述
三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全体人的发展
二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三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儿童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关注教育技术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五技术应用中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借鉴
六对教育技术的质疑与批评
第三节国内外已有研究评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现实表现及归因分析
节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现实表现
一教育技术建设中的“重硬轻软”
二人才标准技术化
三人才培养技能化
四信息道德教育的缺席
五教育软件制作过程申的“炫技”
六教育技术人的“新技术热”
七教师的技术依赖
八教育技术学术研究中的重“技”轻“教”
第二节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归因分析
一科学主义教育技术观是产生技术化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因
二工具理性是引发技术化价值取向的思想根源
三教育技术的“技术”属性及教育技术“以媒体为中心”的研究和应用传统强化了教育技术技术化的价值取向
四“重硬轻软”的恶性循环助长教育技术的技术化倾向
五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技术化的价值取向
第四章以人为本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确立
节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是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内在逻辑
一教育技术学姓“教”不姓“技”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人”的回归
一教育技术无法真正地“促进教学,达到教育最优化”
二现代化教育中“全人”培养目标落空,甚至导致“技术人”的产生
三技术化价值取向阻碍教育技术学学科健康发展
第四节技术的价值负荷特性为教育技术“以人为本”提供可能性前提
一技术及技术的价值负荷
二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荷”是其“以人为本”的可能性前提
第五章满足与异化:教育技术与人之属性的关系辨析
节教育技术与人的自然性
一人的自然属性
二教育技术对人之自然性的满足与异化
第二节教育技术与人的社会性
一人的社会性
二教育技术对人之社会性的满足与异化
第三节教育技术与人的发展性
一人的发展性
二教育技术对人之发展性的满足与异化
第四节教育技术与人的实践性
一人的实践性
二教育技术对人之实践性的满足与异化
第六章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
节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路径选择
一以AECT’94定义中的五个范畴为切入口
二关于以AECT’94定义五个范畴为切入口的几点说明
第二节以人为本的“设计”
一“设计”范畴的内涵
二“设计”中如何以人为本
第三节以人为本的“开发”
一“开发”范畴的内涵
二“开发”范畴中如何以人为本
第四节以人为本的“利用”
一“利用”范畴的内涵
二“利用”中如何以人为本
第五节以人为本的“管理”
一“管理”范畴的内涵
二“管理”中如何以人为本
第六节以人为本的“评价”
一“评价”范畴的内涵
二“评价”范畴中如何以人为本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为切入点,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重点探讨了教育技术的本质、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荷等问题、教育技术与人的属性的关系,以及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