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45 3.3折 6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大利亚] 南茜·加图著;赵金基译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5904373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590275

上书时间2024-06-1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个人的史诗 
  刘景荣(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金基的译作《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终于杀青,作为个读者,能够先睹为快,我是幸运的。这是一部不朽的作品,是一部精致的作品,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与别的史诗不同,它不是一个民族的史诗,不是一支军队的史诗,不是一个家族的史诗,它是一个人的史诗。 

  它是黛丽——一个女人的史诗。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她在节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海难,父母与兄弟姐妹都不幸葬身海底,只有她侥幸逃生、孤苦无依的十几岁的小姑娘。到了故事的末尾,她在后一章出现的时候,已是一位子孙满堂、事业有成但是疾病缠身的七十九岁的耄耋老人,一位头发花白、皮肤松弛、行动不便、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全书写了这样一位女性的一生,从十二岁到七十九岁,六十七年的人生经历,那是多么漫长,要经历人生多少坎坷与风雨啊!黛丽走过来了,像所有活过这么大年龄的人一样! 

  是的,《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写了黛丽的一生。这是一个凡人的一生,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她像所有女人,经历了恋爱、结婚、生子……一个普通人不可或缺的、上帝已经安排好的、一个生命的全过程。如果黛丽仅仅是经历了这些,那也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这部小说极其精彩地描写了黛丽的抗争,与命运的抗争,为了生存而与命运的抗争。 

  从海难中逃生、惊魂甫定的黛丽,被早一些移民来到澳大利亚的姨父一家收留,从此,开始了她在第二故乡——澳洲的生命之旅。黛丽美丽、聪慧,热爱生活,热爱艺术,但是,上帝不是特别眷顾她,她生活得十分不容易。她的初恋给她带来多少童话般的幸福憧憬啊,可是,随着她爱恋的表兄亚当溺水而亡,她的幸福憧憬像肥皂泡一般破灭了。她受到遭受丧子之痛的姨妈的嫌弃,不得已离开姨父的庇护,独自走向社会,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之路充满凶险,充满偶然的不确定因素,黛丽从容淡定地迎接了这一切,她勇敢地走了进去。 

  一边不断地变换工作挣钱养活自己,一边从事她喜欢的绘画,她的绘画才能很快就被社会承认。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强悍的男人布兰顿船长,这是一个从事航运谋生的男人。他有着顽强的意志,掌控着一艘明轮船就像掌控自己的命运,在一条大河中漂流,就像在命运之河中。这个男人征服了黛丽,成了她的丈夫。从此,黛丽与这艘船、这条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船上,她陪伴着丈夫,为他生育子女,照顾他的生活。随着四个子女的诞生,生活的负担累得她喘不过气来,让她忘我的绘画艺术也不得不违心地放弃了。这还不算,更大的打击跟着就来了。 

  正年富力强的丈夫不幸中风偏瘫,他倒下了。这对黛丽来说,就好像支撑着她那片天的支柱坍塌了,丈夫的运输船,一家人的生计,都让她别无选择地知难而上,去承担!小说这一部分写得荡气回肠,描述了一个柔弱的女子是怎样在命运的颠簸中傲然挺立! 

  黛丽知道,她谁也靠不上,孩子还小,丈夫倒下,她必须让这艘船开动。不然的话,丈夫的事业会夭折,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断了经济来源,他们一家就会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黛丽决定自己当船长,来接替丈夫,支撑起家庭,继续着丈夫的希望。她以惊人的毅力考取了船长资格,拿着委任状她就当起了墨累河上的个女船长。在充满暗礁、旋流、浅滩的墨累河上,一个娇小的身影掌控着一条大船,开始了黛丽的创业之路。 

  她的美丽,她的意志,她的智慧,她的诚信,征服了所有人,她成为墨累河上下闻名遐迩的受人尊敬的女船长。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费拉黛菲娅”号明轮船,一年四季在墨累河上往返,为政府的工程运输建筑材料,为沿河而居的居民运来生活物资,为商人交换着货物,为邮局传递着信息……一切能够赚钱的航运她都不会放过,她像一个男人,不知疲累地在这条河上奔忙。渐渐地,黛丽聚集起财富,她买了房屋,供养了孩子,治愈了丈夫的疾病,使久病不起的布兰顿终于又回到驾驶舱,使这个不屈的男人在找回自尊的快乐里辞别人世。 

  生活的重担、外界的压力是黛丽的敌人,同样,她内心的欲望、情色的引诱也是她的敌人。黛丽以一个坚强女性的钢铁意志在抗拒着这一切。生存的重担没有压垮这个小女人,内心的煎熬也没有让这个女人屈服,虽然有时候自己实在抗拒不了肉体的焦渴也会放任一回,但是,强大的理性,对丈夫的忠诚,对家庭的责任,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这一切的一切都被黛丽敬畏着。她的成功背后,有着她巨大的献身与牺牲,有着她近乎残酷的自我克制。正是在这些矛盾的胶着中,黛丽抗争着,挣扎着,成长着。六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她送走了丈夫,一个儿子在战场上英勇献身,一个儿子接替她成了轮船的主人,女儿是一名优秀的护士,还有一个儿子成为著名的外科大夫。真正到了晚年,她才成了自己的主人,她才可以有心情画画,就在创造艺术的陶醉中和疾病的折磨中消磨着自己的晚年时光。 

  这就是黛丽的故事,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史诗。小说将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之流与一条大河永不止息的流淌、四季轮回的荣枯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生命之歌。是的,这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生命之流。小说的惊人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将一个人的生命放在天地间,放在历史中,与一条河互为隐喻,引导读者来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责任是什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将一个人的生命经历与对于生命本质的探讨结合在一起,显得无比深刻。再加上作者(译者)那如诗如画的语言,读起来真像一首很长很长的优美史诗。 

  序 

  在高高的澳洲阿尔卑斯山上,一股细流,如新生的婴儿,在白雪的襁褓里不易察觉地蠕动着。偶尔,从正在融化的雪桥间,透过蓝色阴影的孔隙,它可能会调皮地露一下脸。它伸一伸腰肢,绕过巨大的砾石,呼啸着穿过激流;它跃下瀑布,汹涌向前,直到出现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成为一条宽阔而壮丽的大河。 

  此时,它的生命里已经汇入了来自南方、东方以及北方大片流域的许多支流。据说,世界上每一种矿物质、有机质都可以在墨累河中找到。金子和黏土,煤块和石灰石,死人和死鱼,落叶和腐船……一切的一切都在平静的河水中漂浮,溶解。 

  就像生命在时光中溶解:总在流逝,却又不断新生;永远在变,而又归于永恒。大河流得越远,就变得越深沉;当它靠近大海时,已是苍老而迟钝。它几乎不是在流,而是悠闲地踱步于湖泊、沙渠之间,踱向古瓦海滩的波涛,踱向南大洋连绵的巨浪。 

  因为大河变得迟缓而疲倦,古瓦小镇就在它后一个弯道上建立起来。那些古老的建筑,都是用当地的石灰石建成的,被风雨侵蚀,如今变得如身后低矮的丘陵一般黑黢黢的。在小镇前方,大河穿过破败孤寂的码头流向远处。几只明轮船停泊在码头边,有的住了人,有的干脆胡乱地停在淤泥里。 

  你可能十多次来过这个小镇,却不知道大海就在附近,并且墨累河就消失在这片沙丘的迷宫里。不觉有一天,刮起南风,或者,那是一个安静的仲夏之夜,你会感觉有一阵微弱的轰鸣,微弱到你的耳鼓刚刚能捕捉到隆隆的声响。这就是大海的声音。 

  墨累河本身是平静的,明镜似的水面映照出南十字星座清晰的轮廓;而海浪的轰鸣更突出了它的静,那不息的喧嚣弥漫了这静谧的世界。 

  在这里,一切都汇合了。白雪下面的涓涓细流,飞溅的瀑布,山涧的激流,平缓的溪流,汇成一条大河,汇成它后的声音:“没有死亡,我的终点又是我的新生之处!”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传道书》1:7   

  译者后记:时光都去哪儿了   

  赵金基 

  一九九四年五月,女儿出生,我的生活从此充满了极大的喜悦;这年十月,我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大卫?布莱克。他在大连只待了两天,我负责接待、安排食宿、导游,直到把他送上开往烟台的客船。但是在这两天里,我的喜悦感染了他,或许也可能是他的喜悦感染了我——我们的交流非常愉快,仿佛是两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他长得比我个高膀实,也更老相,实际上他比我没大几岁;他在六月刚做了父亲,而且他的太太也为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说自己的太太身体不好,只能生这一个孩子,我说我们的计划生育国策也只允许一对夫妻一个孩子。于是两人不无遗憾地相视而笑。 

  分别之前,我们各自给对方留了通信地址。回国之后,他马上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感谢我的地主之谊,并把他在中国的一路行程娓娓向我叙述。于是接下来几年我们开始了源源不断的国际通信。我们在信中谈到各自的工作和思考,各自的家庭和爱人,更多的是关于各自女儿成长中的新奇事情(他甚至详细谈到了女儿换牙时的疼痛)。他的每一封信都是打印出来的,而我都是手写的;他在信中夹寄了家人、朋友的许多生活照片和一些澳洲独特的风景照片,我也把自己拍的照片有选择地夹寄过去。有一次,他通过包裹邮寄给我一本书和两盘CD(因为假期的原因没有及时领取,我不得不付给邮局一笔不小的保管费)。当时我既没有CD机也没有电脑,所以两盘CD一直被搁置到几年后才有听的机会。但是那本书一下子吸引了我,它就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南茜?加图的《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AllTheRiversRun)。六百多页密密麻麻的英文,几个月时间就被我“攻克”了;我在书的后一页郑重写下:遍阅读完成于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五日。 

  读完一本书,放下之后,我常常要想好久;有的书是值得再次阅读的,也许不是马上。但是这次的感觉不同,我根本不愿暂时放下,想立即从头再读一遍,再读一遍……有了,何不把它翻译成中文——慢慢地阅读,慢慢地翻译,慢慢地生活,用我一生的时光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版本?这想法令我兴奋!我给大卫写信,表示了我准备翻译这本书的意思,并请他帮我联系作者。但是他的回信只说他知道我会喜欢这本书,却没对我的翻译打算提出任何看法,也没提到原作者的任何情况。而我已经开始悄悄动笔了! 

  但是,要翻译一部长篇小说谈何容易!我的翻译工程进展得并不顺利,就像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一样。在阅读和翻译的过程中,我时常翻看那些来自澳洲的真实照片(背面有大卫潦草的手写介绍),想到在那个遥远的国度,生活着与我并不陌生的一家人,我似乎又有了动力和勇气。二〇〇〇年一月十一日,星期二,我翻译完小说的部《自由的河》。后来我在网上查到,原书作者南茜?加图正是在这一年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尽管我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但是似乎转眼之间,又一个五年过去了。我换了工作单位,女儿也渐渐长大,与此同时,我的翻译倒真的是进展缓慢。我的身体和灵魂常常游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也可以说是徘徊在进退之间。对于小说的翻译,我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读几页,译几页,没有明确的计划;其实我从未急着要完成它。有时我想,我的阅读和翻译更多是为了让我自己保持一种安静的状态。 

  二〇〇五年十月,我以网名“西沟散人”正式开通了我的博客。我的想法很简单:在博客中连载我的译文,既能让更多的朋友与我分享阅读的快乐,又能让我的翻译有个高尚的动机和有效的监督。说来惭愧,到二〇〇八年三月之前,我的翻译只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四分之一,而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转折出现在二〇〇七年十二月。我把小说的部译稿寄到刘景荣老师的邮箱——此前,我与刘老师只是互相光顾对方的博客,但是刘老师的文章和留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到兴奋和惊讶的是,几天后刘老师就在博客里贴出了针对我的译文的评论文章:《在从容迂徐中写尽大悲欢》。我兴奋,当然是因为刘老师对我的译文风格给予了肯定;我惊讶,因为刘老师不仅耐心地阅读了全文,而且就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我在初的翻译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的)。“面对大苦难,作者避开集中渲染、铺陈的俗套写法,而是采取分解法,把苦难现场略去,重点刻画苦难给人带来的创痛及影响,而且把这样的创痛不着痕迹地分散开来,重复点染。貌似不经意,可谓功力老到,把一个十二岁女孩经历可怕海难投射给她心灵的阴影和创痛刻画得入木三分。”刘老师的这段话让我对整个小说又有了新的认识;她还说希望能够读到关于女主人公后来的故事,这也让我的翻译似乎有了新的动力。二〇〇八年三月初到五月底,我如期完成了小说的第二部译稿——《时光曼流》。 

  仿佛一眨眼,时光就走到了二〇〇九年的春天。一大早爬起来,匆忙洗把脸,吃点饭,我便一个人坐在乡下小屋的炕上,开始了我的工作。三个小时之后,我从炕上下来,伸一伸酸麻的腰,搓一搓冰凉的手;午饭已经准备好了。午休之后,我又独自度过一个安静的下午;直到晚饭时,我才见到灯下的母亲。我望着母亲,她明显老了——头发灰白,脸上的皮肤黯淡,干燥,僵硬;一双粗糙的手揭开灶间的大锅,先端一份饭菜给卧在东屋炕上的祖父,再把其余的饭菜摆满西屋的桌子;当她把围拢在门口的阿猫阿狗们打点妥当之后,桌子上的饭菜已经有些凉了。母亲坐在桌子旁边,她吃得很慢,一边吃,一边平静地听我和父亲说话。我望着母亲,这个给了我生命的女人,正在被我一年一年“追”得老了。我不敢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我为自己不能懂得母亲的心思而羞愧。多么巧合!在乡下的老屋,在母亲关爱的目光里,我正在翻译《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后的四个章节;像我的母亲一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走到了她人生的黄昏。突然,我的文字似乎找到了它们合适的语境:母亲喜欢读书,我希望在她眼睛看得见、思维依然活跃的时候能够读到她的儿子翻译的书! 

  当我翻译到本书的后一章(第111章)时,我听到窗外噼噼啪啪响起雨滴声。这是乡亲们渴盼的场春雨啊!它也是天公派来为我加油的使者吧。 

  二〇一四年七月,当刘景荣老师再一次问到《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的时候,它已经在我的书房里默默地等待了又一个五年。恍如隔世啊。我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女儿已经大学三年级,学的也是英语言文学专业,像她的父亲一样独立而自信! 

  屈指算来,从我初阅读《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的英文版至今已过去了近二十年,从我开始动笔翻译《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至今已过去了十七年,从我完成《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的中文译稿至今已过去了五年。林花几度春秋,太匆匆。 

  在这样一个微时代,如果说一个八〇后女子细致地读完四十五万字的一部小说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么,她愿意编辑出版《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则是更大的奇迹了。在这个以商业利益为原则的社会,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正式出版我的译作,这是怎样的慷慨之举啊!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陈杰总编及为本书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工作人员。感谢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刘景荣教授。我只听到一个声音:让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吧。 

  二〇一五年九月,大连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从海难中逃生、惊魂甫定的黛丽,被早一些移民来到澳大利亚的姨父一家收留,她的初恋表兄亚当溺水而亡。她不得不独立,一边挣钱养活自己,一边绘画。后来,她遇到了强悍的布兰顿船长,两人结了婚。黛丽开始了船上漂泊。在船上,她陪伴丈夫,生育子女。可惜丈夫不幸中年中风。黛丽只得撑起一家人的生计。她成为墨累河上第yi位女船长。
  她的美丽,她的意志,她的智慧,她的诚信,征服了所有人。她不知疲累地在这条河上奔忙。买了房屋,养了孩子,治愈了丈夫的病。让丈夫在找回自尊的快乐里辞别人世。黛丽以一个坚强女性的钢铁意志操持着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强大的理性,对丈夫的忠诚,对家庭的责任,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让她实现了近乎残酷的自我克制。
  六十七年,她送走了丈夫,一个儿子在战场英勇献身,一个儿子接替她成了轮船的主人,女儿是一名优秀的护士,还有一个儿子成为著名的外科大夫。真正到了晚年,她才成了自己的主人,她才有心情画画,就在创造艺术的陶醉中和被疾病的折磨中消磨着自己的晚年时光。

作者简介

  南茜·加图(NancyCato)(1917—2000),澳大利亚女作家,诗人,环保主义者。生于南澳大利亚州,属第五代澳洲人。1939年毕业于阿德莱德大学。从事过战地记者、文学评论员等工作。“琴鸟作家协会”创始会员之一。作为“维护澳洲传统运动”的成员之一,她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澳洲传统文化的选集。她个人共创作出版小说、传记及诗集等二十余部。主要作品包括:《舞蹈的树枝》《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绿野之藤》《望西北》《红糖》等。由于她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方面的突出贡献,在昆士兰州各地都有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园、餐馆和大街等。
【媒体评论】
  语言精确,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加上丰富多彩的澳洲大陆背景,堪与《荆棘鸟》媲美。
  ——《出版商周刊》

  小说的惊人之处就在于不断地将一个人的生命放在天地间,放在历史中,与一条河互为隐喻,引导读者来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的责任是什么?生命的实质是什么?将一个人的生命经历与对于生命本质的探讨结合在一起,显得无比深刻。再加上作者(译者)那如诗如画的语言,读起来真像一首很长很长的优美史诗。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景荣

  这是我读过的zui细腻、很棒、很能抵达本真的一部小说。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故事,还令我大开眼界地见识了很多澳洲的掌故。虽有宏大的命题为基色,但《所有的河流都在流淌》不是一本色调晦暗的书,它歌颂了人类如何通过精神的强大取得胜利,它是鲜活美好、撼人心扉的。这本书用令人大吃一惊的广袤眼界和有血有肉的细节向人们证实,南茜?加图是人类史上zui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网站

  极其赞赏作者的驾驭能力。加图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人物个性和生活图景。自孩童至晚年,黛丽的生活、成长,总是能引出我的眼泪和欢笑。这样一个试图打碎两性藩篱的坚强女性形象,是令人振奋和值得一读再读的。
  小说从黛丽还是一个迷茫、充满幻想的小女孩写起,到她成为一名艺术家,成为墨累河上第yi位女船长、四个孩子的妈妈。小说文采飞扬,写起景致来更是妙笔生花,船行水上的风情让人如身临其境。小说中澳洲历史和风俗的描写,以及黛丽的热情和坚强,让人印象深刻。
  ——评论来自Goodreads网站

目录

部 自由的河
001
“你喜欢毛茛吗?”亚当用那束花蹭着她洁白的脖颈问道,“你当然喜欢!”这时太阳把一块黄色的光晕投射在她的颏下,他低头吻了那个地方;转眼之间,两个人久久地拥抱在一起,花落到地上,被遗忘了。她的头枕在他的肩上,她好像要睡着了。一切都是那么奇异而和谐:年轻的心跳,涌动的热血,青春的体温,流泻的阳光,花的海洋……
第二部 时光曼流
148
望着眼前的河水不停地流淌,直到隐没于下一个河曲,黛丽不由得想到了遥远的南大洋——这条河终流入大海,又从海面升起,形成云朵,然后化作雨雪降落到陆地……她忽然感觉自己仿佛处于一个自然之谜的中心。时光,流淌不息,可能从这里把她带到遥远的地方;但这一刻将永远存在。她脚下的土地将依然存在,即使她不站在这里,即使她站在后的海岸,身处巨浪的轰鸣中。
第三部 静水流深
375
“冲啊!宁可炸掉也不落后!”从下面传来查理的嚷嚷。她一下子变得十分冷静。她想到“天意”号……但那艘船并不是在比拼中失事,它的爆炸原因不明。黛丽不再顾虑,只感觉到一种接受宿命的镇定与从容。
后一个拐弯,她成功地占据了“里道”,并在接下来的九英里河段一直保持几码的领先位置。两艘轮船呼啸着划破黑暗的夜晚,一丝气力也不松懈,一寸距离也不相让。曼纳姆的灯火越来越亮了,轮机手和司炉工发出一声欢呼,“费拉黛菲娅”号轻快地滑到石料传输槽下面。此时天光正好破晓。
第四部 此岸彼岸
540
“这是一只神虫。”她解释说。黛丽笑了起来,她也笑了,并高兴得直在地板上打滚、踢腾——更多是因为她觉得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伴儿,而并非她悟出自己的话中有什么好笑之处。她喜欢和外婆在一起。外婆总是满面笑容,她的笑声在嘴唇上、眼睛里和眉毛之间荡漾,她的牙齿洁白而美观。在维基所认识的人当中,唯有外婆满头银发却仍然拥有一张漂亮的脸庞。
【前言】

主编推荐

  一个女人的史诗
  令人拿起就放不下的一本小说
  质地粗粝,文如飓风,畅快淋漓
  黛丽是个很强悍的女人,一个有风格的女人,一个有所长的女人,一个特别自尊自爱的女人。她用自己的坚韧、清醒,斩获了人生的硕果和有尊严的生活。
  无论是婚姻里,还是婚姻外,她都从来孤独。她跟丈夫相爱,但他们心灵上并无契合,从无契合。丈夫坚持的船上事务和个人生活,从来都不与她商量,也不需要她的意见,不需要她的体会。两人婚前即如是。布兰顿在和黛丽刚刚确立关系时候,就曾与来自墨尔本的有钱且想试鲜的内丝塔小姐偷情。婚后,布兰顿仍旧如是。她去墨尔本生孩子的间隙,她的床铺都是被陌生的女人占用的。
  所幸,黛丽并不被自己的生活状态拘束。她有自己的追求,她的生命力如同她随时相伴永远忠实的那条大河——墨累河——一样,滔滔不绝。她的丈夫后来被中风拘禁在床铺上当起了肉体植物,她锁起了画具和对画的渴望,选择刚强地撑起一家的生活。
  一个女人一生需要接受的几乎所有的挑战,黛丽都遭遇了。她先是因为海难失掉了家人,后是因为银行关门失掉了遗产,再失去倾心相爱的爱人亚当,再被姨妈用极其恶毒的言语和心情赶出家门,又在中年事实上早早地失去丈夫,再后来,因为瑞本的懦弱,她失掉了爱情,zui后,因为战争,她失去了zui钟爱的大儿子。每一次丧失,都需要鼓起勇气去承受,并重新站起。而这遭遇战的每一次,黛丽都没有被打败。她苍老的容颜必定十分美好,她五岁的外孙女维基这样形容自己的外婆:“外婆总是满面笑容,她的笑声在嘴唇上、眼睛里和眉毛之间荡漾,她的牙齿洁白而美观。在维基所认识的人当中,唯有外婆满头银发却仍然拥有一张漂亮的脸庞。”
  她的出身,她的婚姻,她的处境,没有一样是值得羡慕的。但是她zui终用所有的艰辛作为人生积累,获得了所有人,包括她自己的尊重。
  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好书。它有些颗粒粗重,文字没有那么精致温柔,有些地方甚至喧宾夺主,当然,这部书还有另外一个主角没有来得及描述,就是作者那么深爱的墨累河,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这条河。
  这是一部复调小说,它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地展现了一个女人的生命历程,以及与她相伴,给她震撼、灵感、生活给养的那条大河。生命不再了,大河仍旧奔流。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