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芸窗漫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芸窗漫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36 5.6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浏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688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576800

上书时间2024-06-18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浏,男,汉族,1978年6月生,湖北大冶人,北京物资学院副教授。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执教于北京物资学院,历任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学校办公室副主任、研究与规划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文论、古典文献学及高等教育学研究,著有《才调集研究》、《中国古典诗论探源》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有关《诗经》的常识
《诗集传》与《诗经情歌选译》
《诗经》情歌选译
唐诗兴盛论(读唐诗札记之一)
唐诗分期说(读唐诗札记之二)
唐诗体裁说(读唐诗札记之三)
唐诗大家论(读唐诗札记之四)
李杜优劣论(读唐诗札记之五)
韩白殊途说(读唐诗札记之六)
王孟差异论(读唐诗札记之七)
《早朝大明官》诗与大唐气象(一)
《早朝大明官》诗与大唐气象(二)
《早朝大明官》诗与大唐气象(三)
诗佛 诗仙 诗圣
诗豪刘禹锡
诗仙与诗鬼
《白居易评传》读后
清词丽句玉骆生
晚唐才俊杜牧之
《羌村三首》今译
唐宋诗之比较
哲理机锋说禅诗
诗人“炼字”
杏花春雨江南
有井水处歌柳词
读不完的苏东坡
铁板铜琶唱苏词
淡妆浓抹话苏诗
行云流水说苏文
《东坡志林》与《仇池笔记》
石钟山得名之考辨
苏轼的幽默
英雄怀抱稼轩词
千古词杰李清照
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
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的《钗头凤》
钱钟书的《宋诗选注》
两部宋诗选之比较
“佛老”之功用
漫话晚明小品
张岱与《陶庵梦忆》
《闲情偶寄》寄闲情
《容斋随笔》与笔记体
“异端”李贽之死
顾炎武与《曰知录》
亭林诗文片羽
《冰鉴》与人才之道
《金瓶梅》作者之谜
读《三国演义》
读《三国》话权谋
读《三国》话正统
读《三国》议人才
《三国演义》艺术探微:说对比
《三国演义》艺术探微:说夸张
《三国演义》人物谈(一)
《三国演义》人物谈(二)
《三国演义》人物谈(三)
《三国演义》人物谈(四)
“三顾茅庐”赏析
壮阔的舞台 绚丽的画卷
《三国演义》征引诗词摭拾
《水浒传》作者谈
《水浒传》版本谈
《水浒传》结构谈
《水浒传》人物谈(一)
《水浒传》人物谈(二)
《水浒传》人物谈(三)
《水浒传》人物谈(四)
《水浒传》绰号谈
《武松打虎》赏析
《水浒传》里的诗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之比较
《西游记》的作者
《西游记》想说什么
《西游记》的幽默
孙悟空的“来历”
从一则《随园诗话》谈起
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境界说”(一)
王国维的“境界说”(二)
《楹联丛话》欣赏
读《饮冰室文集》
李叔同的爱国精神
再说李叔同
缘缘堂与《缘缘堂随笔》
《知堂回想录》读后

内容摘要
刘浏著的《芸窗漫录》是作者从近二十年读书札记和学术随笔中挑选百篇的结集。清人蒋士铨有词云:“芸窗相守,奋志诗书。”书名“芸窗”,盖取此意。书中所涉人物、典籍、词赋、文章,遍及古今中外,随作者所读所感而发,未成体系亦脱去章法,遂曰“漫录”。作者博览群书,不仅为读者理出了一条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重点书单,而且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根源、艺术赏析提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引领读者追寻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思考。全书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对爱好文学的读者将有所启发,对大学中文系学生亦有所裨益。

精彩内容
“开卷有益”谈(代序)    一次逛书店,有折价书热卖。一部皇皇八巨册的精装本《太平御览》,原价二百八十元,那还是图书大幅度提价前的一九九四年的价格,现在只卖八十元,将近两寸厚的一册只合十元。我大喜过望,遂买下一   部。《太平御览》是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编排,分为五十五部,每部之下再分子目,总共有四千五百五十八个子目,每个子目所采多为经史百家之言,也有小说、杂书及古诗赋铭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好事者问我:其用若何?我应声回答:君不闻“开卷有益”乎?    说起来,“开卷有益”这个成语,还真与《太平御览》这部书大有关系。北宋初年,太宗赵光义命李防等编了一部书,共一千卷,收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颇有参考价值的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叫《太平类编》。宋太宗对这部书很重视,编成之后,曾亲自读了一遍。他自己规定,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一年之内,就全部看完了,所以这部书后来通称《太平御览》。当时有人认为,皇上日理万机,每天还要阅读这么一部大书,未免太辛苦了,便劝他少看一些,也不一定每天都看。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宋太宗这番话,就是“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    这位太宗皇帝的话,有几点很可注意。   一是“性喜读书”。喜欢读书,而且形成习性、形成习惯,成为性情的一部分,不读书就不舒服。这和大家都知道的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不读书就会产生一种生理饥渴。这样的“性喜读书”,“开卷”当然“有益”。   二是“颇得其趣”。“性喜读书”,还要“颇得其趣”才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读书中深得其中趣味,才能坚持天天“开卷”,才能在“开卷”中得到益处。否则,就会虽入宝山,却空手而回;或者虽然也有点滴收获,但想要大有益,恐怕就不能了,因为你不能深味读书的那个“趣”,不可能越读越亲,越读越深,而只能是浅尝辄止,浮在书的表面。   三是“开卷”即为“有益”,“开卷”绝非“徒然”。“开卷有益”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和书本接触,总是有益的,人们要多读书。   宋太宗“开卷有益”这番话,流传千年,固定下来,成为成语,一直是鼓励人们多读书、勤学习的宝贵格言。只是近代以来,围绕“开卷”是否就“有益”,发生了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说“开卷有益”,读坏书也有益?读庸书也有益?   “开卷”是否“有益”的话题,是值得一辩的。比如说,开卷有益,读坏书也有益?其实,这是不值一驳的。首先,你不开卷,怎么知道它是好书还是坏书?听人家说的,那你就那么相信人家?其次,好和坏是一对矛盾,是在相互对照中存在,在相互比较中发展,没有坏,显不出好;只有认识了坏,才更期盼好、热爱好、珍惜好,才能学会鉴别,学会评价。一言以蔽之,只有多读书,才能读好书。一个人要懂得好坏,识得美丑,最怕的是愚昧。古人日:“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开卷”可以使我们看到正面的,也可以瞧见反面的,可以嗅到香花,也可以看到毒草,提高我们的识别真假、虚实、好坏的能力,而这正是古今一切愚民者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好和坏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时代认为顶好的,譬如“经书”,现代的我们不一定就认为好得不得了,五四时期还对之大加挞伐。旧时代认为坏的,我们现在可能还认为好得了不得,譬如《红楼梦》《水浒传》,封建时代说是“诲淫诲盗”,现在是公认的文学名著。   还有一种说法:说“开卷有益”,读庸书也有益?那些无用的书,只能浪费读者的时间,怎么能说“有益”呢?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把无用的垃圾式的庸书提供给人们做精神食粮,真的无异于谋财害命。但是这和“开卷有益”无关,因为你“开卷”,知道了这是一本垃圾书,你就一定会像倒垃圾一样把它抛弃,绝不会“恒兀兀以穷年”地读下去,你会选择对你有用的书来读。而且,你“开卷”多了,哪些书是好书,哪些书是庸书,哪些书值得一读再读,哪些书如列宁所说只配拿来垫脚,就会清清楚楚。只有那些不经常“开卷”的人,偶一“开卷”,就目迷五色,不辨东西,甚或把痈疽当宝贝。   “开卷有益”无疑是一句有用的格言。我们今天当然不必像宋太宗赵光义那样坚持每天读二三卷《太平御览》,但我们一定要提倡太宗皇帝提倡的“性喜读书”“颇得其趣”的“开卷有益”。我的这本《芸窗漫录》,就是我自上大学以来,秉持这一原则的小小积累的一部分。收录的文章篇幅都不长,只是我在近二十年读与思中的雪泥鸿爪。敝帚自珍,就让它作为我读书生涯留下的一份见证和怀念吧。    刘浏谨识   岁在丙申十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