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媒介学遇上老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2.89
5.5折
¥
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谢清果 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16424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3098944
上书时间2024-06-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主编有《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中华老学》等,并主编有《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两岸关系与海峡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研究论丛》等多套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体系、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等国家、省部级各类课题10余项,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华夏传播学引论》等著作30部,5次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在交流的视域中理解老子的传播智慧1
第一篇老学与媒介学的相遇
第一章众妙之门:老子之门的媒介哲学探析 9
第一节作为媒介的社会交往之“门” 9
第二节塞其兑,闭其门:老子之“门”从实至虚的操作意象 12
第三节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之门的媒介哲学意蕴 15
第四节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老子之门的媒介批判意识 20
第二章上善若水:《道德经》水道隐喻的镜像媒介功能分析 25
第一节以水喻道:上善若水的本体隐喻 26
第二节以道观水:水与道的镜像映射路径 29
第三节媒介道说:老子水道隐喻对媒介哲学的本体论启示 33
第三章道体器用:器物视角下对老子媒介观的探析 38
第一节以器观道:老子的信息接受观 39
第二节器以致用:老子对媒介技术异化的洞察 42
第三节器以载道:对媒介技术尺度的再思考 45
第四章不见可欲:《道德经》的宝物媒介观与当代政治实践 47
第一节金玉满堂:宝物作为物质实体的媒介物 48
第二节如石如玉:宝物作为隐喻的媒介物 51
第三节天下利器:以人为宝的政治传播策略 54
第五章以名为媒:《道德经》“名—字”的传播学探究 58
第一节《道德经》的“名” 59
第二节《道德经》的“字” 61
第三节《道德经》“名—字”媒介功能的现实启示 63
第六章以屋为媒:《道德经》之“屋”的媒介哲学诠释 67
第一节作为媒介的“屋” 68
第二节安其居:老子之“屋”的政治传播隐喻 71
第三节空室可居,无用之用:老子之“屋”的媒介哲学含义 75
第四节安居于屋,而见天道:老子之“屋”的媒介哲学进路 79
第七章五色目盲:色彩情境传播论下的老子思想新探 86
第一节色彩:一种诠释中华文明的媒介视角 86
第二节色彩情境论:作为基础性媒介的色彩 88
第三节隐喻传播:老子的色彩传播观念 93
第八章翻译传播:异化翻译传播老子之“道” 97
第一节典籍翻译的文明传播省思 98
第二节《道德经》的译介之路 100
第三节异化翻译与传播效果分析 102
第二篇老子的语言传播智慧
引言研究意义与缘起 109
第一章老子语言传播思想何以可能 117
第一节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定位 117
第二节老子语言传播难题的启示 120
第三节老子对语言传播难题的启发 121
第二章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产生基础 123
第一节老子生活的时间与空间 123
第二节史官文化与老子 126
第三节《易经》与《老子》 127
第三章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建构 130
第一节道可道,谁在道 130
第二节言有宗,宗何物 131
第三节善言如何无瑕谪 132
第四节上、中、下士闻道之别 133
第五节如何言而不失其所134
第四章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特点 136
第一节内容的意向性特点 136
第二节修辞特点分析 139
第三节语言传播之内外效果特点分析 142
第五章老子语言传播的智慧光芒 144
第一节老子语言传播的大道指向 144
第二节可道与常道之间跃动着的老子言语传播观念 148
第六章老子的非言语传播思想 155
第一节老子的非言语传播思想 156
第二节老子对非语言传播的批判 158
第三篇老子的健康传播智慧
第一章老子对生老病死的健康传播思考 163
第一节出生入死:老子健康传播思想的自然人文主义特质 164
第二节物壮则老:老子健康传播思想的规避指向 166
第三节圣人不病:老子健康传播思想的指导原则 167
第四节死而不亡:老子健康传播思想的终极目标 168
第五节没身不殆:老子对健康传播社会情境的认知 170
第二章老子健康思想的起源及其传播 174
第一节老子健康思想的起源 174
第二节老子健康思想的传播模式 181
第三章老子“素”主义的健康传播意蕴 187
第一节素食:一种回归真我的生活方式 187
第二节老子“素”主义的深刻意蕴 189
第三节从健康传播视角审视老子的“素”主义生活方式 192
第四章老子对新“素食主义”的思想升华 194
第一节素食主义的历史渊源 194
第二节素食主义流行原因的美学解析 196
第三节老子对于新素食主义的思想升华 199
第五章健康传播视野下的茶与道缘 205
第一节茶道渊源 206
第二节 老子思想对茶道构建 207
第四篇老子传播思想的理论阐扬与时代省思
第一章老子的和谐传播观 213
第一节传播动机:以百姓和谐为重 213
第二节传播方法:无为而无不为 216
第三节传播效果:大顺天下 218
第二章老子的自我传播智慧 221
第一节坐进此道:老子思想的“内向传播”旨趣 221
第二节为腹不为目:老子对主我与客我的思考 223
第三节被褐怀玉:老子的自我互动与自我内省 228
第三章老子“无为”的传播控制智慧 231
第一节组织管理圣境:管理者的“无为”与百姓的“无不为” 231
第二节自我管理的佳境:管理者的无为与自我的“自正” 232
第四章老子的隐性传播思想 235
第一节“我无为,人自化”的互动传播理念 236
第二节“柔弱胜刚强”的传播手法 236
第三节“以百姓心为心”的思考角度 237
第四节“不知常,妄作凶”的传播尺度 238
第五章老子论“名”的传播智慧 239
第一节“名可”与传播 241
第二节“名非”与传播 243
第三节“常名”与传播 245
第六章老子论“信”的传播伦理智慧 247
第一节老子的诚信思想述要 247
第二节老子诚信思想有助于增强国际传播力 249
第七章老子思想与和谐媒介生态的营造 253
第一节老子与传媒自由 253
第二节老子与榜样传播 255
第三节老子与政治媒体 257
第四节老子与消费社会 258
第八章老子的传播观念与方法 259
第一节老子的温和传播观念 259
第二节老子的传播方法观 262
第九章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与老子传播思想比较 265
第一节社会实践是认知与自我认知的前提 266
第二节自我与社会互动是提升自己的必要条件 267
第三节人际交往需摆脱个人主义 268
第四节达成良好的人际沟通需要遵循伦理规范269
第十章老子的公关理念初探271
第一节善利:公关活动的伦理前提272
第二节真诚:公关活动的基本态度272
第三节处下:公共关系的准则273
第四节以柔克刚:公关制胜的法宝274
第十一章“小国寡民”的分众传播意蕴277
第一节分众传播视角下的“小国寡民”277
第二节“小国寡民”与传媒业的发展趋势278
第五篇老子人际传播思想研究
第一章老子人际传播思想研究的可能性283
第一节老子的人文自然思想特质呈现出其独特的人际传播思想283
第二节老子思维模式反映其人际传播思想的价值取向288
第二章交流的无奈:老子与彼得斯的不谋而合293
第一节意义与心灵:彼得斯对交流无奈的思考294
第二节天然的失败:老子对交流的无奈的省思296
第三节大辩若讷:老子对交流失败的求解297
第四节守静:老子破解交流失败的方法300
第三章自我理论视阈下的老子思想303
第一节老子人际传播思想中的“自我”塑造304
第二节老子化解人际传播冲突的“自我”导向311
第四章老子的自我认知三阶段315
第一节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 自己的想象316
第二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17
第三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己对他人“认知”或“评价”的情感319
第五章“我欲独异于人”:老子与库利“镜中我”理论321
第一节“我欲独异于人”:社会中寻求真理“我”坚持的肯定322
第二节“我欲独异于人”:利己主义和自私的“我”批判323
第三节 “我欲独异于人”:“自我”的自觉意识和不自觉意识辨析324
第四节“我欲独异于人”:放弃“镜中我”325
第五节“我欲独异于人”:回归“本我”326
第六节“我欲独异于人”:完善“镜中我”327
第六章心际模仿:塔尔德对老子的模仿328
第一节从塔尔德的“社会模仿”理论看老子的“不见可欲”思想328
第二节塔尔德对老子“胆怯观”的模仿331
第三节塔尔德与老子辩证哲学思想的相似334
第四节塔尔德对老子“无意识模仿”的模仿335
第五节塔尔德对老子的“反模仿”观点的模仿335
第六节非语言传播,模仿的共同点336
第七章老子口语传播智慧的真善美向度338
第一节 老子对语言传播现象的哲学思索340
第二节真:老子对言语者赤子心态的表征344
第三节美:老子对口语传播效果的境界取向346
第八章老子的非言语传播思想348
第一节老子眼中的“非言语传播”349
第二节老子对非言语传播的功能和意义的理解353
第三节老子非言语传播思想的当代价值358
第九章老子的“柔弱”之术与人际交往的水德智慧361
第一节水的以柔克刚与人际交往中的宽容意识361
第二节水的不争之德与人际交往中的诚信观念362
第三节水的善于处下与人际交往中的谦虚情怀364
第十章老子传道中的说服策略及技巧365
第一节明确传播目的:以道教化天下365
第二节定位诉求对象366
第三节精炼诉求信息367
第四节创新诉求方式369
第十一章老子思想与求职面试的自我表现技巧探析372
第一节真诚表现:“言有宗,事有君”373
第二节虚无表现:“曲则全,枉则直”374
第三节夸张表现:“我独异于人”376
第四节收敛表现:“知止不殆”377
第五节投好表现:“将欲夺之,必固与之”378
第十二章“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际交流之境380
第一节“老死不相往来”何以实为一种人际交流的目的380
第二节“老死不相往来”的人际沟通设想的内在理路381
第三节“心善渊”:人际传播中的“观心术” 387
第十三章老子的人际异化批判及其突破 390
第一节人际异化的概念及其与老子思想联系 390
第二节老子人际异化批判的表现 391
第三节老子人际异化的解决构想及其当代意义 393
第十四章老子“自知者明”的人际认知观 398
第一节老子人际认知观的三维度 399
第二节“自知者明”:老子人际认知的基本原则 402
第三节“反者道之动”:老子健全人际认知结构的价值取向 404
第四节“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人际认知边界的把控 408
第十五章“既以为人,己愈有”的人际印象思想 411
第一节愚朴:构建人际形象的真诚心态 412
第二节真善:保有人际美誉的不二法门 413
第三节包容:涵养人际境界的道家心法 414
第十六章 老子人际沟通的逆向思维 417
第一节“柔弱处下”: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定位 418
第二节“见素抱朴”:人际沟通动机的净化 420
第三节“知足不辱”:人际关系期望的淡然 421
参考文献423
后记429
内容摘要
在媒介化社会的时代,万物皆媒,人们越发意识到人与媒介共生。《道德经》世界中的道、门、屋、草、衣等事物都成为意义交流的基础设施型媒介,甚至它们本身就是意义。因此,老学与媒介学的相遇,开启了理解中华文明的崭新视野,增强了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自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