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3 治愈的力量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42
3.7折
¥
49.8
全新
库存34件
作者张进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78254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1202652921
上书时间2024-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进:记者,编辑。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财新传媒团队核心成员。“渡过”平台创始人。代表作有《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渡过2:接纳是优选的治愈》《渡过3:治愈的力量》《渡过:我的知与行》等。
目录
溯源
乡关003
“救世主”归来028
丢失的母亲058
内心之旅088
蝉蜕
复活117
青春对抗144
上海屋檐下170
永不言弃194
尘世
三十年的承诺229
像野草一样活着252
无惧病耻273
第二次成长298
后记
致意曾经努力的你322
内容摘要
曾经压倒一切的苦痛都已湮没留存的只有我走过的道路没有终点,向前延伸应对抑郁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张进六年前从重度抑郁中挣扎而出,并走上了研究和传播精神科学的漫漫长途。他的文字既有感同身受,又有科学支撑。本书为张进潜心一年的心血之作,寻访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患者,参与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动态地研究抑郁症成因,以及他们和自身性格,和家庭、社会、时代的复杂关系书中的12个主角,12个故事,涉及抑郁症防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经历曲折、典型、正面,同时各有特点。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以下特征:对科学的信念;对人性的自省;对自我内心力量的重塑;以及对人类温暖和善意的冀求。本书能帮助我们更准确、深刻地了解抑郁症。对于抑郁症患者,能从中获得力量;对于非抑郁症患者,能够知道如何预防,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和帮助他们。谁都不能说自己与精神疾患无缘。现代精神医学只能让疾病者暂时摆脱临床症状,而精神世界的完善和修复,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
主编推荐
“渡过”平台创始人长进代表力作,写给抑郁症人士的疗愈指南;理解抑郁、预防抑郁,这是一份舒缓情绪的实用说明,了解自己、直面内心,这是一本走出阴霾的精神指南
媒体评论
再版序言
张 进
光阴倏忽。转眼间,《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出版已经七年,我的人生也为之改写。这次中国工人出版社打算把“渡过”系列三卷整体修订再版,嘱我写序,我得以重新审视过往的岁月。
(一)
从2011年到2021年,是我人生最跌宕起伏的十年。
先是一场不宣而至的抑郁,在七个月时间里摧垮了我,那是我人生的大力度优惠谷;尔后,没有任何过渡,突如其来的转相,带给我全新的生命体验,激发了我的活力和创造力。幸运的是,我没有像很多抑友那样陷入一轮轮躁郁循环,而是渐趋稳定(我后来称之为“软着陆”),并成就了“渡过”的事业。回望过去,我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慨。这十年的命运,哪些掌握在上苍手里,哪些是由我自己安排,不得而知。
唯有感恩。
是的,感恩。“渡过”的事业其实很艰难,我能坚持不懈做到现在,多半是因为我怀有感恩的心态。
2015年8月,《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出版,当即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但今日重读,我已经无法想象,自己怎么在短短三年内,从对精神健康领域一无所知,到洋洋洒洒写出这本书。重要的还不是内容,而是写作的姿态:那样的胆大妄为,那样的不由分说,那样的舍我其谁——以十年的跨度看,我不得不承认,《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带有轻躁的色彩。
幸运的是,即使以今天的标准看,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其中很多断言,都没有大错。这可能归功于我20多年新闻职业生涯的训练,使我对新事物有一种直觉感受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比如,2015年的我,并未听说过现代医疗模式,但全书的结构——“他渡”(医疗)、“自渡”(心理)、“渡人”(社会)——却和现代医疗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接近吻合。冥冥之中感觉手中的笔不是掌握在我自己手中,而是一种命定。
但毕竟,囿于个人体验的局限,《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对抑郁的认知是不完备的。比如,过于推崇药物治疗,对心理治疗的论证则很粗浅,对社会支持的理解还很朦胧;很多观点缺乏论证,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渡过2:接纳是优选的治愈》则是阶段性的产物。2016年,挟《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成功之势,我创办了“渡过”公众号,半年内如井喷般积攒了一批文章,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渡过2:接纳是优选的治愈》。纵向来看,《渡过2:接纳是优选的治愈》的意义,是促使我从药物转向心理,其意义副标题已经可以体现——接纳是优选的治愈。
时光之水流到了2017年。继《渡过2》之后,我对抑郁的认知从心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我清楚地记得,2017年除夕,我在灯下给“渡过”公众号写新年献词。我想到:在“渡过”社群,我结识了许许多多抑郁症患者,由于病耻感的存在,主流社会对他们的了解是扭曲和变形的,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想象。抑郁症患者的真实面貌,他们和自身性格,和家庭、社会、时代的复杂关系,从未被揭晓。
那么,如何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抑郁症?结合往日新闻工作经验,我萌生一个愿望:以“渡过”公众号为依托,去全国各地寻访有代表性的患者,参与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动态地研究抑郁症成因,总结应对抑郁症的成败得失,以此为当代中国的抑郁症现象,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解释。
由此,2017年4月,我决定放弃新闻职业,漫游全国,采写《渡过3:治愈的力量》——这个决定,是否仍然带有轻躁的成分?不得而知。我能判断的是,在创作《渡过3:治愈的力量》的过程中,我渐渐回归理性。只是和《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相比,《渡过3:治愈的力量》很好艰难,其间至少有三次打算放弃,只因不能回头,才咬牙坚持下来。
现在看,《渡过3:治愈的力量》对我的价值是:其一,采访和写作历时一年,其间我对抑郁症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独特的认知框架,这是我此后一切作为的指导思想;其二,《渡过3:治愈的力量》为“渡过”的事业准备了队伍。从传播知识到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人,“渡过”的批骨干,很多都出自《渡过3:治愈的力量》采写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渡过3:治愈的力量》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个路标,一幅路线图。
(二)
十年前,我从重度抑郁中挣扎而出,出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一步步走上了研究和传播精神科学的漫漫长途。于我而言,这是一片神奇莫测的彼岸彼土,有绮丽的风景,有无穷的可能性;复杂深邃,变幻无穷。
十年来,对于抑郁的认知,我经历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历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
纵向看,我的观点是不断变化的。我曾经是坚定的“科学”派,认为只要吃药,抑郁症就一定能治好;再往后,我看到了心理治疗的作用,也发现离不开社会支持和个人的努力,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提升。
故此,利用这次再版“渡过”系列的机会,我集中梳理一下我的核心观点,构成一个逻辑闭环,作为对“渡过”系列的补正。
一、抑郁是一连串事件的结果,要以“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疗模式作为应对抑郁的方法论。
抑郁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也不是单一的躯体疾病,而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当我们研究精神现象,或面对具体案例时,需要形成“四维坐标”——竖轴,分别是生物、心理、社会;横轴,是时间。有了这个坐标系,我们就能迅速、准确地定位抑郁,在一个时间跨度内,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寻找病因,分析内外环境,从而制定整体疗愈思路。
二、抑郁的本质是人体对于耗竭的消极自我调整,是对人体的警讯和自我保护。
“抑郁”两字重在“抑”而不是“郁”。“郁”是“郁闷”,“抑”则是“抑制”,是身心功能全面低下导致的失能状态。抑郁的原因千差万别,根本因素是能量耗竭。人的生命能量是恒定的,当一个人过度操劳,透支生命,体力、精力逐渐流失,人体便启动神经递质调节机制,阻断快感,抑制部分功能,强行减少活动,节约能量,让人休养生息。
从这个意义看,抑郁并非灾难,而是大自然主宰的物种延续进化出的生存策略,是对人的警讯和保护。它不仅是一个疾病现象,还是一个生命现象、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人类整体生活方式的问题。应对抑郁,需要采取药物、心理、运动、社会支持、价值实现等各种方法,对自己做多方面的调整和升级。
三、抑郁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特征的疾病,可以自行缓解,对于康复要有信心,同时又要有耐心并积极治疗。
所谓“自限性”,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靠机体调节控制病情发展,病程自动停止,逐渐好转。最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是感冒,因此有人把抑郁症称为“心灵感冒”。由于抑郁症的背后是能量的消长,它也就如同感冒一样具有自限性特征,可以自行缓解,并不一定越来越重,而是时起时伏,周期发作,循环往复。不必担心抑郁症会变成重性精神疾病,或给人带来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信心,坚信抑郁一定能治好;同时又要保持耐心,要采取药物、心理、运动等各种方法积极治疗,而不能消极等待自愈。
四、抑郁症个体差异很大,没有优选的治疗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优选范围内,抑郁症的机理尚不明确。不同个体病因不同,症状不同,对治疗的反应不同,预后也不同。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不能寄希望于某种灵丹妙药,而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向通盘考虑;这三个方向的治疗方案如何组合,也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随时调整。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耐心和信心。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要以包容的、开放的心态,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而适合自己的,才是优选的。
五、抑郁症是一个谱系障碍,病与非病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抑郁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病,是对多种症状的统称。其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但如果抽象概括,它们又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症状,呈现渐变的特征——这正是光谱的特性。
彩虹由七色光谱组成,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光谱中还有无数种颜色,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之间细微过渡,最终才成就七色光谱梦幻般的绚丽多彩。由此抑郁症可以视为一个谱系障碍,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精神健康谱系的不同位置上,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抑郁症,不必过于在意诊断(这往往是多变的),而需要根据症状制定多维度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选择恰当的干预时机。同时也应该懂得,抑郁没有分水岭,病与非病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应该打消病耻感,保持自我觉察,未雨绸缪,努力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生命状态。
六、药物治疗是抑郁疗愈优选项,心理治疗是必选项。
在目前各种抑郁疗愈方案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它绕过病因,以消除症状为目标,是对抑郁直接、快速、硬性的矫正,并为心理治疗等其他疗愈方式赢得时间和空间。很多人对药物治疗有疑虑,觉得药物治疗有副作用,见效慢,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但无论如何,药物治疗有循证依据,可操作、可复制、可验证、可重现,是相对最可把握的选择。
心理治疗则是另一个有效路径,其原理是通过调整来访者心态,消除内心冲突,改善神经过程,减少自我消耗和自我攻击,从而保护和补充生命能量,获得根本疗愈。由此看,心理治疗应用范围广,涵盖整个病程的所有治疗阶段,是治疗抑郁症的必选项。但心理治疗成本较高,有着严格的限定条件。心理治疗的本质是自我疗愈,如果下决心做心理治疗,就要学习心理学原理,找到自己的刺激点,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谨慎评估自己的条件,找到相匹配的咨询师并积极配合治疗。
需要特别说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不排斥的,接近可以同步进行,或交替进行。
七、社会支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环境的产物。人的一生,其生理和心理状态时刻受到环境和压力的影响。从病因看,和环境毫无关系的抑郁几乎不存在;从治疗看,抑郁康复和环境也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一个友好的支持性环境,患者千辛万苦取得的疗愈成果就会毁于一旦。因此,无论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必须同步社会环境支持,就像人不能离开空气、鱼不能离开水一样,不可分割,不可或缺。
八、应对抑郁症,根本在自救。
和躯体疾病相比,精神疾病的疗愈更依赖于个体努力。如果一位患者选择药物治疗,则要遵从医嘱,“足量足疗程”,不要轻易减药、停药;如果选择心理治疗,就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直面内心深处的黑暗和阴影,不断发现自己、创造自己,并要反复练习,才能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因此,行动是抑郁疗愈不可缺失的环节,良好的心态、健全的认知行为结构、成熟的防御机制、强大的抗挫折能力,都需要在行动中逐渐获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抑郁症治疗的本质是自救。
九、最深刻的治愈是人的整体提升。
精神障碍的本质是冲突。与环境冲突,与社会冲突,与自我冲突。人优选的境界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其要义是与自己和解,以审美的态度看待世界,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药物和心理治疗都是“术”,而价值重建、自我实现才是“道”。通俗地说,抑郁的康复,是两句话,“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努力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做一个总体概括:
抑郁的根本特征是人体机能抑制,其原因是身心俱疲导致能量耗竭。因此,抑郁的本质是人体对于耗竭的消极自我调整,积极的办法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补充能量、节约能量和恰当使用能量,根本路径则是生活方式调整和人的整体境界提升。基于此,“渡过”的指导思想和使命是:以自身能力为约束,以敬畏之心设边界,紧贴社会需求,构建第三系统,践行陪伴者计划,打造生态疗愈模式,探寻接近、实用、个性化、有温度的中国特色心理健康之路。
(三)
以上,是我继“渡过”系列之后,于2019年最终形成的抑郁整体认知框架。这是一条“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在此过程,“渡过”的事业也走过了科普和社群互助两个阶段,进入解决问题阶段。
相较于前两个阶段,寻找抑郁解决方案阶段有质的不同,由此“渡过”走进了一个凶险莫测的领域,这对我们又有巨大的诱惑——价值实现。这不是终点,因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将来我如果有新的思考,还会随时更新。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日回顾,从《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到《渡过3:治愈的力量》,我能清晰地看到我个人的思想演变和时代的痕迹。我曾自问:《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已经属于历史,是否还有再版的必要?很多友人给了我肯定的答复,他们说:你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历史会不断重演,不同的人自然会从你的历史真实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巧合的是,2019年,我完成“抑郁完整认知框架”系列后,颇为自得,却有一位读者在文后留言说:“作者痊愈日久,对抑郁症已没有当初的直接感受,写的文章开始脱离患者实际,开始显得高大上、大而全,反而没有《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那样能直达患者心灵。”——这个评价让我既愧且喜。
故此,我也很愿意再版“渡过”系列,除去对个别硬伤作必要的修正,不做大幅增删,为的是保持原文风格,让今天的读者能够看到当年真实的我,真实的心路历程。
十年回首,从人生大力度优惠谷,到转相,到高点飘移,再到软着陆,这是一条艰险之路,容不得半点闪失。这条路如何一路走来,最终通向哪里?仍需继续探究,并以未来时日检验。
最后用《基督山伯爵》中的一句话与读者共勉:“直至上帝向人类揭示其未来计划之日,人类的全部智慧都集中在这两个词之中——等待和希望。”
2022年1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