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01 6.0折 9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75702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1202307476

上书时间2024-06-1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

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概念

一模式的定义

二培养模式的定义

三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定义

第二节 协同学基本理论

一产生背景及其哲学观

二协同学的重要概念

三协同学的主要原理

第三节 比较研究与样本规则

一比较研究的定义

二比较研究策略的选择

三确定比较研究的样本空间

第四节 系统动力学与动态模型

一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二系统动态行为的基本模式

第五节 协同学与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契合性探索

一协同学与研究对象的系统特征契合度

二协同学与比较研究的策略契合度

三协同学与系统动力学的技术契合度

第三章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节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初创期(19世纪-20世纪初)

二震荡期(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

三改革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二节 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组成

一招生

二修业

三指导

四资助

五就业

第四章 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节 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萌芽化(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二制度化(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三规模化(20世纪40-70年代)

四迟滞化(20世纪70-90年代)

五变革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二节 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组成

一招生

二修业

三指导

四资助

五就业

第五章 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节 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初创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20年代)

二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三重塑期(20世纪50-80年代)

四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第二节 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要素组成

一招生

二修业

三指导

四资助

五就业

第六章 协同学视阈下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结构与动因

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化的动态比较

一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初始状态比较

二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历史演变

三博士生培养规模发展的行为模式

四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宏观指标体系

第二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化的涨落力探寻

一环境因素的随机扰动

二培养规模与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

三培养规模的增长模式

四师资制度的作用力

五人口变化的力量

六经济周期的作用

第三节 基于VAR模型的博士生培养规模增长动因分析

一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二变量选取

三影响德国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四影响美国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五影响日本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六影响中国博士培养规模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七四国影响因素对比

第四节 基于协同理论的培养模式形成的半定量研究

一多分量和中观法

二序参数和自组织理论

三培养模式的演进规律

四博士学位完成率的优化问题

第七章 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建模

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一系统结构图

二因果回路图

三模型检验

第二节 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一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二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三日本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四中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仿真

五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发展趋势比较

第三节 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的优化策略

一引用典型培养模式政策参数的仿真结果

二政策实验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博士生培养肩负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国民整体素质提升的重任,始终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本书运用文献计量法、比较研究法、系统仿真法等,从协同学视阈考察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演变的动因,发现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行为模式,建构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协同学话语体系,绘制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动力学模型,使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比较四国的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发展趋势,并基于仿真结果,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系统的优化策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