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7.97 4.6折 ¥ 83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潘桦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82337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3元
货号1201897550
上书时间2024-06-11
校园里的 “第五代”———写给潘桦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导演 谢 飞
记得是 1980 年秋, 我作为指导教师, 带领北京电影学院 78 级的学生远赴东北的北大荒拍摄黑白胶片的学生实习短片 《我们的田野》。 78 级导演系的潘桦和潘渊亮担任导演, 摄影系的顾长卫、 穆德远和王小列等担任摄影,美术系的霍建起担任美术设计。 一路拍摄行程, 令我难忘。
那个时候年轻的他们风华正茂, 刚刚从 “文化大革命” 的文化浩劫中挣脱出来, 对知识对文化无限渴望, 对电影对艺术充满了热爱和理想。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 当年这些年轻人的命运始终紧紧地与祖国的电影和电视事业联系在一起。 如今,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优秀的电影人, 并拍摄出许多享誉中外的杰作, 被誉为中国电影的 “第五代”。
潘桦的专业之路与她的同学们略有不同, 潘桦与我的专业之路不谋而合。她一毕业就到大学做教师, 在影视教育领域里执着教学三十年。 她创作导演的电视剧曾两度获得全国电视剧 “飞天奖”, 但她却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学上, 辛勤耕耘, 以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 方法和科研思路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我曾在多个中外学生电影节的作品评奖中观赏到她指导的学生创作的短片作品, 作品的真诚与水平,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外影视教育*重要的是理论教学、 学术研究与学生创作实践相结合, *终以学生的创作成果为重要标志。 潘桦教授经过不懈的努力, 在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 “潘桦导演工作室” 和 “潘桦工作室网站” http: / / 120.24.210.198 /film 及 “潘桦工作室” 公众号, 指导出大批国内外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 现在她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教学名师, 特别推出这套 “潘桦导演工作室” 系列丛书: 《影视导演艺术教程》 《创意为王———解析世界著名电影人的成功创意案例》 《世界著名电影导演创作分析》 《当代经典美国电视剧叙事案例分析》 和《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
潘桦教授以实力树立了品牌, 可喜可贺!
这套系列丛书汇集了潘桦教授三十年导演创作与教学经验的精华, 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独辟蹊径的思路, 与国际影视教育理念接轨,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影视艺术的多元化视角, 体现了影视艺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越发丰富和广阔的内涵, 是教授影视和传媒专业的好教材, 是今天正在学习和热爱影视及传媒的年轻人的有益读物。
这套系列丛书特点鲜明, 每一本书都从不同的角度, 紧紧抓住电影和电视剧的制胜法宝———讲故事, 以案例的模式层层解密分析, 图文并茂———解密怎样 “讲故事”, 解密何为 “故事视角”, 向读者揭开一个又一个讲故事的奥秘,解密与 “讲故事” 息息相关的人生创意和艺术创意, 耐人寻味, 值得一读。
我相信这套影视系列丛书定会成为影视与传媒师生以及热爱电影和电视的读者们的好朋友!
光阴荏苒仿佛就在转瞬之间。 想起三十年前青涩懵懂、 初涉电影的那个女孩儿, 如今已在影视教学、 学术研究和创作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就, 堪称校园里的 “第五代”, 我感到无比欣慰。
作为她的老师, 我向读者推荐这套丛书, 并向潘桦教授致以*衷心的祝福!
2012 年 8 月 26 日
*章 作者导演:是枝裕和
“我只是想要看到人们本来的样子。” ———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创作大致可分为纪录片阶段和电影阶段,但他在作品当中一如既往地倾注了他对日本当今社会的敏锐洞察, 展现了对日本底层人物和社会边缘人物的深刻人文关怀。 通过对是枝裕和不同阶段的创作可以看出,对人和生活本真的呈现与思考是他在影像表达中不变的追求。
是枝裕和凭借电影 《小偷家族》 获得戛纳金棕榈奖之后表态, 当今社会正逐渐陷入掌权者们的 “宏大故事”中, 在这种状况下,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与这种 “宏大故事” 进行对抗, 并持续不断地创作出与 “宏大故事” 相对的、 多种多样的 “微小的故事”。
是枝导演在他的大部分电影作品中坚持自编自导的形式,尽可能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融合到创作中, 利用演员*自然的状态, 通过大量铺排日本平民家庭的生活细节, 来展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可谓 “寓戏于实”, 因而电影也呈现出一种 “静水流深” 的纪实风格。 生活的细枝末节有恬淡美好的一面, 日日风景里有令人感叹的奇观, 在回忆与当下、 现实与虚构中, 是枝裕和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日本普通家庭的悲欢故事。
在众多家庭题材的纪录与电影作品中, 导演是枝裕和冷静疏离地表现着普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日常, 展现出了对于社会体制、 家庭关系和人类情感的深刻反思。 电影中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 或许就是每一个普通人在社会中曾经历的挣扎, 在生活中面对过的种种不顺遂, 以及家庭中不得不处理的复杂而微妙关系。 通过讲述这样的微小的故事, 是枝裕和还原的正是人与生活的本尊。
在创作风格上, 是枝裕和的作品在主题、 叙事、 表演和视听语言上都呈现出十分明确的个人风格。 作为日本当代极少数能够称得上大师的导演, 是枝裕和以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与极为克制的情感表达, 透过日式家庭让我们体会到了别样的人情冷暖。
*节 是枝裕和的创作经历
一、 纪录片创作阶段
是枝裕和 (图1 - 1) 生于1962 年, 1987 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 是枝裕和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小说家, 但毕业后主要从事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他曾参与拍摄的纪录片主要有 《另一种教育》 (1991)、 《但是……在这个扔弃福祉的时代》(1991)、 《当电影映照时代: 侯孝贤和杨德昌》 (1993) 和 《当记忆失去了》 (1996)等。 这几部纪录片中包含的 “记忆” “死亡” “离别” 和 “成长” 等关键元素也大量地出现在是枝裕和日后的电影创作中。 从这些纪录片和日后的故事片创作可以看出,是枝裕和导演在非虚构与虚构类的影像表达上是紧密相连的。
是枝裕和职业生涯开始于电视纪录片 《另一种教育》, 该片描述了长野县伊那小学的一个班级。 这所小学不使用教科书, 推行 “综合学习”。 是枝裕和在这里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采访。 当时的伊那小学春班从牧场借来了一头母牛饲养, 并订下了育种和挤奶的目标, 学生们从三年级就一直照料它, 但在临近五年级的第三学期, 母牛早产, 小牛夭折, 学生们因此都很伤心。 但母牛照旧产奶, 学生们还是会在午餐喝下加热了的牛奶, 是枝裕和用 “服丧” 来形容孩子们当时的心情, 因为牛奶的美味所带来的欣喜中夹杂着悲伤, 而对于这种复杂感情的体验, 就叫作 “成长”。① 人在面对 “失去” 时总是会迅速成熟起来, 是枝裕和在日后的创作中一如既往地钟情和迷恋 “丧” 而非 “死”, 出发点无疑就在这里。 是枝裕和 2004 年的电影作品 《无人知晓》, 就是根据东京弃儿真实事件改编, 是枝裕和从一个广为传播的新闻事件中,用自我建构的细节, 拍出了他对事件的理解。 母亲的出走和背叛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无人抚养和关怀的孩子们被逐渐增强的悲剧氛围笼罩, 但电影却细致地刻画着他们无人知晓的日常生活场景, 导演极为含蓄克制地描绘出了家庭教育和关怀缺席状况下的另类 “成长” 经历。
在纪录片 《另一种教育》 中, 是枝裕和将镜头对准了伊那学校学生稳定的日常生活, 影片随处插入的孩子们日常活动的静止照片, 像是要刻意打断活动影像流式的观察, 不时也会有一小组关于学生们日常学校生活的镜头, 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观众目睹的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回忆。② 这种 “回忆录” 式的影像表达在是枝裕和日后的电影创作中也有迹可循。 例如,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 《奇迹》 (2011)中, 两兄弟相信在首列列车交会的瞬间许下愿望会有奇迹发生。 但在两辆飞速开来的列车即将交错, 也是孩子们见证奇迹的刹那间, 导演突然放慢了影片节奏, 回顾了两兄弟为了见证奇迹, 在准备 “旅行” 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细节,比如哥哥前田画的火山喷发图和他用过的颜料, 薯片袋里 “滋味更足” 的薯片屑,咬过一口的棒冰, 某一天的滑蛋饭, 还有水池里积了太多火山灰的游泳裤等。 这种生活细节的铺陈, 就很像一幕幕回忆画面的重现。
纪录片 《但是……在这个扔弃福祉的时代》 包含了两条平行的故事情节线, 一个是高官令人费解的自杀的故事; 另一个则是身患绝症的酒吧女招待自杀的故事。
官员选择死亡是因为他忠实服务了几十年的公共管理机构, 这个寄托着他年轻时的理想和信仰的体制, 因反复的财政缩减以及不负责任和非人道行为的蔓延而遭到侵蚀。 当这个体制从一个服务于民并保护他们不受侵害的机构, 变成旨在保护政府的财政利益而不顾公民的合法权利的体制时, 他的挫折感也不断累积。 而酒吧女招待非常依赖一个福利机构公务员的帮助, 但这个公务员欺骗了她, 损害了她的正当权益, 于是她就自焚了。① 官员和女招待这两个人物截然相反, 但他们自杀的原因却又极为相似。 一个居于上层, 管理着福利国家的政策; 而另一个则是出于被管理的社会底层。 他们的死同时抨击了他们所经历的社会体制的滑坡, 只是视角是完全相反的。 官员以 “爱丽丝·约翰逊” 为笔名, 在报刊上发表批评性评论来进行反抗, 抨击公共事务的腐败状况。 女招待则进行了一场更为痛苦的斗争, 反抗那些不肯承认她病情、 使她无法胜任工作并且*终迫使她 “自愿” 放弃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工作者。
《著名导演创作研究(第二版)》是一部对是枝裕和、斯蒂文·索德伯格、大卫·林奇、克里斯托弗·诺兰、北野武、彼得·杰克逊六位世界著名电影导演叙事本体进行集中分析研究的专著。归纳世界著名电影导演的叙事风格,总结取得世界范围成功的叙事范式。带领读者重新去认识这些世界著名电影导演富有特质的人生和他们以影像讲故事的独特视角赋予电影的鲜明叙事风格以及丰富的人文表达。
潘桦,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导演系教授,电影学博士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被学生称为“校园里的第五代”。编剧并导演的电视剧《金色轮船》和《白桦林作证》分别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和三等奖。主讲的《影视导演艺术》课程成为校园品牌。教学指导和潘桦工作室策划指导拍摄的学生作品,荣获诸多国内外重要奖项。潘桦工作室网站拥有来自学生的一万多篇读书和电影创作的文章,与“潘桦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共同成为学生学习电影的精神家园;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因长期致力于考察和研究国内外优秀大学的电影教育,集近40年影视导演教学和影视创作精华,以国际化视野和世界影视大学的教育理念,系统推出中国传媒大学“潘桦导演工作室”系列丛书9本——《影视导演艺术教程》《著名导演创意揭秘》《著名导演创作研究》《经典美剧叙事研究》《世界经典影片分析与读解》;微电影指南手册《电影新形态:从微电影到网络大电影》《微电影编剧手册》《微电影导演手册》《21个*实用的微电影叙事手法》。全套丛书图文并茂,新颖独到,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潘桦导演工作室”之品牌著作。
序一 校园里的“第五代”———写给潘桦 ……………………………… 谢 飞 / 1
序二 我们这一路 ………………………………………………………… 张艺谋 / 3
序三 同路人 ……………………………………………………………… 田壮壮 / 5
序四 穿越时空 …………………………………………………………… 潘 桦 / 7
前言 寻找叙事“视角” …………………………………………………… 潘 桦 / 1
*部分 微小的故事
———是枝裕和家庭题材电影研究
?叙事关键词:“微小的故事” ?主题关键词:“破镜难圆”
…………………………………………………………………………… / 1
*章 作者导演:是枝裕和…………………………………………………… 4
*节 是枝裕和的创作经历 …………………………………………………… 5
第二节 是枝裕和的作者身份 …………………………………………………… 13
第二章 “微小的故事”之“人物” …………………………………………… 17
*节 去英雄化的人 …………………………………………………………… 18
第二节 落在死亡后面的人 ……………………………………………………… 24
第三节 别无选择的人 …………………………………………………………… 30
第三章 “微小的故事”之“日常” …………………………………………… 33
*节 食:家庭互动的核心环节………………………………………………… 34
第二节 居:情感维系的重要途径………………………………………………… 41
第三节 行:心理节奏的情感外化………………………………………………… 45
第四章 是枝裕和电影的美学风格 ………………………………………… 54
*节 家庭叙事中的“物哀”美学 ……………………………………………… 55
第二节 纪实与虚构的融合 ……………………………………………………… 57
第五章 是枝裕和电影创作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 59
*节 作者模式的探索 ………………………………………………………… 60
第二节 家庭题材的挖掘 ………………………………………………………… 64
附录 1 是枝裕和导演电影作品年表 ……………………………………………… 70
附录 2 是枝裕和导演电影作品主要获奖情况 …………………………………… 71
第二部分 时空交错中的冷静批判者
———斯蒂文·索德伯格电影“时空重塑”研究
?叙事关键词:“时空重塑” ?主题关键词:“批判现实”
………………………………………………………………… 王 翀 / 73
*章 好莱坞的鬼才导演…………………………………………………… 76
*节 横空出世的“金棕榈小子” ……………………………………………… 77
第二节 索德伯格的不寻常路 …………………………………………………… 83
第二章 “时空重塑”中的“批判现实” …………………………………… 96
*节 电影时空的分类 ………………………………………………………… 97
第二节 索德伯格电影中的“时空重塑”与“批判现实” ………………………… 99
第三章 电影的一种方向 …………………………………………………… 134
*节 索德伯格“时空重塑”的本质———以形式的改变提升内涵 ………… 135
第二节 用“时空创新”的手段拓展电影的道路 ……………………………… 139
附录 1 斯蒂文·索德伯格导演电影作品年表 …………………………………… 145
附录 2 斯蒂文·索德伯格导演电影作品主要获奖情况 ………………………… 146
第三部分 以梦观梦
———大卫·林奇电影“无处式时空”研究
?叙事关键词:“无处式时空” ?主题关键词:“未知的自我”
……………………………………………………………… 马 骏 / 149
*章 好莱坞的“白日梦”作者…………………………………………… 151
*节 当好莱坞遇见大卫·林奇……………………………………………… 151
第二节 生活在别处……………………………………………………………… 155
第三节 钓大鱼:林奇独有的创作方式和造梦素材捕捉 ……………………… 159
第二章 “无处式时空”:大卫·林奇标志性的叙事特征 …………… 165
*节 Nowhere:“无处式时空”的定义和特征………………………………… 165
第二节 基于“无处式时空”三位一体的叙事要素 …………………………… 169
第三章 大卫·林奇作品中的隐晦主题 ………………………………… 193
*节 “未知的自我”:艺术家的神经症人格 ………………………………… 194
第二节 “恐惧与焦虑”: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症状 …………………………… 201
第四章 大卫·林奇电影创作的启示及未来创作展望 ……………… 204
*节 大卫·林奇电影创作的启示…………………………………………… 205
第二节 大卫·林奇现状及未来创作展望……………………………………… 208
附录 1 大卫·林奇导演电影作品年表 …………………………………………… 211
附录 2 大卫·林奇导演电影作品主要获奖情况 ………………………………… 212
第四部分 真假双重迷幻中的自由穿行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迷宫式叙事”研究
?叙事关键词:“迷宫式叙事” ?主题关键词:“人物身份确认”
……………………………………………………………… 王珏平 / 215
*章 天才筑梦人:克里斯托弗·诺兰………………………………… 218
*节 成长历程:辗转英美的电影奇才 ……………………………………… 218
第二节 创作现状:“新好莱坞”的一线导演 …………………………………… 221
第二章 诺兰作品的叙事手法:“迷宫式叙事” ………………………… 225
*节 “迷宫式叙事”的界定 ………………………………………………… 225
第二节 “迷宫式叙事”的特征 ………………………………………………… 232
第三节 “迷宫式叙事”的视觉化表征 ………………………………………… 271
第四节 “迷宫式叙事”的本质 ………………………………………………… 283
第三章 诺兰作品中的双重人物:“人物身份确认” …………………… 286
*节 “人物身份确认”的界定 ……………………………………………… 286
第二节 克里斯托弗·诺兰作品中的“双重身份”人物 ……………………… 288
第三节 “人物身份确认”的主旨 ……………………………………………… 304
第四章 诺兰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 308
*节 诺兰电影叙事手法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308
第二节 诺兰电影人文精神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315
附录 1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电影作品年表 …………………………………… 318
附录 2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电影作品主要获奖情况 ………………………… 319
第五部分 双面北野武
———北野武电影“重建性叙事”研究
?叙事关键词:“重建性叙事” ?主题关键词:“矛盾的自我”
……………………………………………………………… 李铁成 / 323
*章 矛盾的北野武………………………………………………………… 327
*节 北野武电影的“矛盾性” ……………………………………………… 327
第二节 北野武的“樱花生命观” ……………………………………………… 331
第三节 重建性叙事……………………………………………………………… 337
第二章 北野武“重建性叙事”之“持续” ……………………………… 340
*节 人物行为状态的“持续” ……………………………………………… 341
第二节 镜头的“持续” ………………………………………………………… 345
第三章 北野武“重建性叙事”之“突变” ………………………………… 349
*节 “持续”的终结———死亡 ……………………………………………… 350
第二节 北野武叙事剪辑中的“突变” ………………………………………… 355
第三节 “暴力瞬间”残酷的美 ………………………………………………… 361
第四节 北野武“突变”式的幽默———抖包袱 ………………………………… 370
第四章 双面游走的影视之路 ……………………………………………… 377
*节 北野武的独立制片之路………………………………………………… 377
第二节 对中国独立电影人的思考……………………………………………… 379
附录 1 北野武导演电影作品年表 ………………………………………………… 382
附录 2 北野武导演电影作品主要获奖情况 ……………………………………… 383
第六部分 魔幻之梦
———彼得·杰克逊电影“魔幻史诗叙事”研究
?叙事关键词:“魔幻史诗” ?主题关键词:“救赎”
……………………………………………………………… 柳琳祎 / 385
*章 “魔幻之梦”的源头 ………………………………………………… 389
*节 “魔幻史诗”的界定 …………………………………………………… 389
第二节 原著与影像……………………………………………………………… 392
第三节 导演风格与早期作品…………………………………………………… 396
第二章 “魔幻史诗”的叙事 ………………………………………………… 401
*节 将假定历史作为叙事时空的背景……………………………………… 402
第二节 叙事结构与特征………………………………………………………… 407
第三节 叙事段落的功能性……………………………………………………… 412
第四节 “魔幻史诗”的人物设置 ……………………………………………… 414
第三章 “魔幻史诗”的视觉元素…………………………………………… 423
*节 “魔幻人物”的出场和造型特点 ……………………………………… 424
第二节 “魔幻场景”的场面构成 ……………………………………………… 430
第三节 真实文化的视觉介入与生活化场景的复原…………………………… 434
第四节 “魔幻之梦”的摄影特点 ……………………………………………… 437
第五节 “魔幻之梦”的剪辑特点 ……………………………………………… 440
第四章 “魔幻史诗”的多重主题…………………………………………… 458
*节 “救赎”的叙事意义与精神内涵 ……………………………………… 459
第二节 多元与民主……………………………………………………………… 464
第三节 希望在人间……………………………………………………………… 467
第五章 从“魔幻史诗”到制片模式的思考 ……………………………… 471
*节 工业化制片机制下的多元与创新……………………………………… 472
第二节 艺术追求*终需要技术实现作为保障………………………………… 475
第三节 中国电影离真正的电影工业还有多远 ……………………………… 478
附录 1 彼得·杰克逊导演电影作品年表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