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7.07 6.0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上海市电影局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16062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101568
上书时间2024-06-11
2019年中国电影发展情况简述
2019年中国电影发展情况简述电影作为文化宣传和展现民族自信的重要阵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发经济活力的强大引擎。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与鼓舞之下,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中国电影再获丰收,继续稳健前行。
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一年中,中国电影市场虽在客观压力下遭遇波动,但总体规模仍保持增量发展,电影创作质量与科技水平获得较大提升。全国票房总收入642.66亿元,相比2018年的609.76亿元增长5.4%。年度票房纪录再创新高,国产片尤其是主旋律电影的票房体量成为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参数之一。
2019年,全年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国产影片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创作者的原创能力与创意层级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作品。据统计,全年国产片份额达411.75亿元,占全国市场票房64.07%。国产电影取得的成绩,与中国电影创制水平、产业能级的提高以及电影发行放映体系进一步健全等因素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受网络媒体行业发展加速等客观因素作用,中国电影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行业共识。供给侧质量增强,多元、共赢的电影艺术创制体系正逐渐成形;观众审美水平不断上升、观影体验需求不断提高,电影院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市场和需求侧空间不断拓展。2019年,全国共新增银幕9 708块,银幕总数达69 787块,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全国观影人次达17.27亿次,市场容量与产业规模全球领先的地位更加巩固。
从全球电影市场来看,据Comscore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电影票房为425亿美元,除北美外总票房计311亿美元,日本、韩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墨西哥、西班牙、巴西和意大利等电影市场潜力被激发,亚洲影市票房增长明显。中国内地票房更是以近93亿美元收益占据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因此,以宏观视角来看,2019年的中国电影产业虽然仍存在一些客观压力,但凭借电影创制活力的累积与庞大的市场优势,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的表现有目共睹。
一、 国产电影势头强劲,市场表现亮眼
2019年,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国产精品电影不断涌现,观众更加青睐国产电影。2019年国产电影的市场优势由之前的数量优势正在逐渐向质量、数量优势并举转化,国产电影市场发展后劲充分。
从影片数量占比来说,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551部影片,其中77.7%为国产影片,相较2018年的占比76.9%有所提高。从国产片整体市场票房占比数据来看,全年电影市场票房收入为642.66亿元,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 亿元,同比增长8.65%,市场占比64.07%。中国内地市场全年电影市场票房过亿的影片共有88部,47部为国产影片,超半数以上。在全年“破百亿”的关键节点上,国产电影发挥了重要作用:春节档期间,《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国产大片助力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突破*个百亿大关。此外,全年全国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8部为国产影片,票房过10亿元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为国产影片。中国影史票房前10名中,国产影片已占9席,其中有4部是在2019年跻身上榜。
另外,国产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同档竞争的现象越来越频繁。遇上好莱坞大片上映调档避险,曾是很多国产电影发行时的主要策略之一,但这种惯例做法正在逐渐改变。2019年,进口片的市场表现愈发无力,为国产片腾挪出了更多空间。在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榜前10名中,进口片只有《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42.05亿元)和《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14.18亿元)两部上榜,其余8部均为国产片,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逐步摆脱自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针对好莱坞的焦虑,能够引起共鸣的本土故事更容易得到中国观众青睐成为当下的行业共识。
二、 聚焦内容创作,题材多样多元
2019年,国产影片呈现出了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类型丰富等重要特征。这种多样化、差异化的生产创作思路已成为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主流格局。自电影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泡沫逐渐退却以来,以资本话语权干涉电影创意创作的现象明显减少。兼具艺术品质、商业效益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电影创作风格正在逐渐形成,同时中国电影工业制作体系也在日臻完善。2019年,《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充分体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成为主旋律电影商业类型化创作的标杆之作。《流浪地球》的上映,被视作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外现实题材影片也表现不俗,《地久天长》《少年的你》《银河补习班》等关注社会现实议题与普通人情感的影片以不同的叙事方式,勾勒出中国当代社会现实的多样性,探讨了涉及不同层面的社会议题,进一步使中国电影创作的方向日益多元。
另外,中国电影行业格局逐渐发展完善。在全年票房、观影人数再创新高的背后,国产片放映银幕数量、放映总场次也迎来新高。据统计,银幕总数、新增银幕数量、全国观影人次均达到较高水平,并呈现出稳步增长形势。
三、 主旋律影片掀起观影热潮,口碑效应持续发力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的文化归属感、文化自信获得极大提升,大众审美、民族心理与主流价值逐渐呈相向而行之势。这一年,电影市场中的主旋律影片的市场号召力得到迅速提升,成为受人瞩目的社会热点与舆论话题,构成了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激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热烈的反响。以《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等为代表的一批献礼影片,自上映伊始就呈现出强劲态势,尤其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成为当下“中国式大片”的典范,为主旋律电影建立了成功的美学范式和市场标杆,掀起全民性的爱国观影热潮,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热映数月,票房一直保持增长态势,长尾效应得到极大释放,其收官于31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我国有史以来市场效益*的献礼片,《中国机长》位列全年票房第5名,《攀登者》也取得了超过10亿元的票房佳绩。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咨询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国庆档是近年来口碑*的国庆档。
我们可以看出,主旋律电影创作更加懂得从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出发,积极采取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创作话语,通过塑造鲜明生动的个体角色形象,体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并且在宣传与发行时更加讲求市场化策略。这种同时具有人文关怀与商业品质的电影作品更容易受到市场关注,而且在受众群中形成口碑效应并以此拓展市场接受度的营销手段,逐渐成为主旋律电影面向市场的重要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如今中国电影“得内容者得口碑,得口碑者得票房”的市场规律日益稳定,口碑与票房间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以春节档为例,《流浪地球》一开始在观众期待值和首日排片率上垫底,但随着上映后口碑的发酵,排片和票房随之飙升,成功实现票房逆转。
四、 电影业态环境改善,行业更加理性
国内观众审美能力的整体提升,观影环境、习惯的改善与养成,亦成为口碑与票房表现逐渐呈正相关趋势的重要原因。例如,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相关机构组织的口碑调查十佳排行榜中皆位于榜首,其前期点映口碑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获得一片盛赞,促使片方决定提档上映,在市场中不负众望地获得优异表现。可以看出,从前盛极一时的“流量明星 大IP”的制作模式已成过去式,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与电影创制水平不断精耕,将“烂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市场心态更加克制,整体环境得到了改善。
2019中国电影产业关键词这一理性趋势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这一年,一些以资本操作为核心、经营效益差、抗风险能力低的公司纷纷退出市场,许多中国电影业内人士悲观地认为2019年中国电影发展正经历着资本狂欢后的“寒冬期”。但是,需知所谓的“寒冬”实质上是一种盲目资本逐利沉寂的变相表达,它意味着“热钱”和泡沫的消退,产业内部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与变革。这样一来,更多专注于内容创作的企业在电影市场中的表现将会更加亮眼,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优势力量将集中于内容创作之上,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
一、 上海电影观众基本属性
(一) 上海观影人次及增长情况
电影产业的发展,与一座城市的人口基数、收入水平、影院基建等多方面因素都息息相关。上海地区在中国城市人口数量、观众职业分布等多方面都位列前茅。
就观影人次而言,根据2016—2019年上海、北京观影人次对比图显示,上海地区的年度观影人次首次出现了下降。2019年上海地区全年观影人次达到8 649.19万人次,较上一年出现了0.9%的小幅回落,占全国观影人次(17.27亿人次)的5%左右,比北京高出1 020万人次,继续领跑全国。
在票房收入方面,上海继续稳居全国*。2019年上海地区全年电影票房达到38.64亿元,占全年全国总票房的6.01%。上海是目前国内*连续3年票房在35亿以上的城市,依旧是全国电影票房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购票方式及观影习惯等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年轻观众群体的成长,线上平台已经成为购票的*渠道。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642.66亿元,线上购票票房达到528.86亿元,占比达到82.29%。就上海地区而言,全年线上购票票房达到33.07亿元,占比达到85.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63)。此外,2019年全国线上购票人次达到1403亿,占比达到81.2%,上海地区线上购票人次达到7 277万,占比达到84.14%,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影院线下渠道发力、观影人次下降等因素,导致线上购票比例有所回调,但线上购票成为*主流的局势已经确定,接下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观影服务水平的逐年提升,上海地区票房潜力依旧有较大的增量空间。同时随着观众消费习惯的养成,单个观众购票次数的提升也有极大开拓空间。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3年全国电影票房增速明显放缓,2019年同比增长仅为5.4%,票价较前年也是增长5.4%左右,因此可以看出,2019年票房的增长主要原因来自票价上涨。2017—2019年人均观影次数保持在1.2次不变,票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观众,从而影响普通观众的观影决策。
一线城市的平均电影票价均超过40元,其中上海44.68元,北京47.3元,广州和深圳均为41.7元。上海票价比北京低近3元,上海在观影人次上超过北京,与票价相对较低也有一定关系。
(二) 观众性别及年龄分布
在观影性别比例上,2019年上海地区电影观众的男女性别比例为46.5∶51.8,基本与全国观影比例保持一致,女性比重高于全国(全国为47.4∶50.6)。在所有一线城市里,上海和北京的女性观众占比高于男性,广州、深圳的男性观众占比则高于女性,由此看出上海地区的女性仍旧是观众的主要群体,也是引导观影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女性观众更关注影片的剧情走向与情感表达,也是新媒体平台传播观影感受、发表影片评价的主要人群,而男性观众更关注影片的视觉效果和丰富想象力带来的感官刺激。就电影类型而言,2019年上海观众对于动画、冒险、科幻、动画、纪录片等类型关注颇多,对于喜剧、古装、奇幻等类型的关注水平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略有下降。
在年龄分布方面,上海观众的年龄分布与全国观众年龄分布有较大的差别。全国范围内看,30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60%,而上海地区30岁以下观众比例仅为49.5%,不到整体观众的一半。另一方面,上海市观众年龄分布中,40岁以上观众占比为16.4%,远超全国范围的12.13%,这一现象从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票时,老年观众排队买票的现象即可看出,这也反映了上海中老年观众对电影的喜爱。
从上述数据来看,上海观众整体成熟度较高,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而全国范围内看,年轻观众刚开始培养起观影习惯,因此20~24岁学生观影群体体量庞大。上海观众年龄分布更加均衡,因此观影偏好也更加多元化,更多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在上海地区找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加大对于25岁以下观众的培养也应该成为接下来上海地区电影促销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有年轻观众的比例提升,未来电影观众数量才有更多储备。
(三) 观众喜爱类型及家庭背景分析
根据2019年全国、上海电影类型购票比例比较图来看,科幻、动画、冒险、动作等题材在上海和全国均颇受欢迎。得益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两部现象级国产片带来的高口碑、高票房,以及《复仇者联盟4》作为漫威十年布局的终篇,2019年科幻、动画题材的受众范围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从上海地区的观影人群家庭状况来看,已婚观众更加倾向于合家欢影片,其中冒险和动画类型影片成为已婚已育家庭观影人群的*。随着外来人口在沪定居,这些年轻的已婚观影群体将成为重点观影受众。同时,家庭观影对于影片发行和影院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比于已婚群体,年轻的未婚观影群体由于存在情侣、好友聚会等多种形式的社交需求,或有长期观影习惯,这一人群的观影需求则更加多元丰富,涉及动作片、喜剧片、爱情片等多样类型。由此看来,年轻的未婚群体对于促进影片多样化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四) 观众的教育程度与职业
上海市人口众多、产业完善、高校分布密集,上海的观影人群职业分布也对整个电影市场的消费偏好带来了深刻影响。作为一个大公司聚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上海的白领人群占比高达57.1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白领群体是整个上海电影市场的观影主力。事实上,随着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白领人群在文娱休闲领域的消费比重会不断提升。白领群体观影习惯养成后,将促进电影的欣赏水平、每年人均观影次数向好发展。一方面,白领人群关注艺术质量的特性有利于电影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白领人群复购率较高,也将为上海电影市场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此外,由于上海地区高校云集,各类研究机构遍布,高学历人员较多,根据全年数据可知,观影人群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群体占比达到78%,大学在校生购票占比为16.98%,由于票价上涨,学生观影比例较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另外,个体经营者购票占比8.34%,中小学生占5.6%,各类公务员仅有1%。由此可见白领和学生是上海地区的重要观影群体,这部分人群的选择也决定着上海地区电影票房增长的趋势。
三、上海电影观众观影偏好分析
(一) 进口片和国产片的观影选择
2019年,国产影片票房再创佳绩,从全国范围来看,国产片票房占比达到64%(2017年、2018年国产片占比分别为53%、61%),票房Top10的影片中引进片仅有2部。从上海和北京地区来看,两个地区票房Top10中,引进片均有4部,但上海地区年度票房冠军为《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其余3部外国引进片的排名也高于北京地区,分列第6、第7、第9名。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由于观影人群中外籍人士、留学生、归侨等人员比重较大,本地人国际化视野相对较高,大众对国外文化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因此观众更加偏爱进口影片。
在国产影片方面,上海出品的国庆档“主旋律”影片《攀登者》在上海当地也获得了较高的观众关注度。该片在2019年度票房排名第8位,可见上海观众对于当地制作出品的影片支持力度较高。
(二) 银幕制式喜好分析
近几年,电影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影院的硬件升级成为一种趋势。这种升级,带给观众的是前所未有的影院观影环境。4K、巨幕、激光等新技术的应用,加上越来越多的影片选择特殊格式发行,将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影院的观看壁垒,也将保护原有的窗口发行期形式,使得影片优先选择影院放映。
据*统计,上海市2019年共有IMAX、杜比影院、中国巨幕等特殊格式的银幕48块,较2018年新增8块,增幅20%,这表明上海观众对新技术具有更高的接受程度,并且愿意为新技术的更新付出更贵的票价。除此之外,上海地区还有巨幕、三面屏、4D厅等全国*丰富的特殊格式影厅,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都会引进多种形式的特殊格式影片,观众对这类影片的偏好将反作用于影院,促使其加快硬件升级的速度。
四、 上海电影观众观影后行为分析
2019年,全国人均观影次数为1.2次,同期上海地区人均观影次数为3.5次,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下沉城市的年人均观影次数则不足1次,影响这些观众的观影决策的主要因素为现象级影片的诞生(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或者热门档期的爆款佳作(如春节档《流浪地球》),而电影上映早期,一线城市观影群体发布的电影评论正是促使这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关键因素。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观众大多选择在上映初期进入影院观影。25岁以下年轻观影群体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程度较高,他们在观影后更热衷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以电影为切入点与熟人和网友进行交流。由于发布时间早、观点较为鲜明,这种网络声音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成为全国观众进行观影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就映后分享模式而言,传统的映后分享主要分为打分、写短影评、写长影评3种,时间成本依次增多。先期观影者在票务平台、专业评分网站上的打分情况可为未观影的观众提供*为直观的参考,势必会影响更广大观众的观影选择。因此,2019年许多小众佳作由于映后评分走高,票房也节节攀升。
短影评和长影评写作则以文字为主,配以图片甚至影片片段来解读电影,承载了观众更加个人化的观影感受。这种方式通过撰写文本与话题交流提升了观众映后的内容消费时间与讨论空间,在互联网上营造出更为浓厚的迷影氛围。
《2020上海电影产业报告》是上海市电影局组织编写的关于上海市2019年电影产业发展的报告。全书从总整个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角度,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对于2019年全年上海电影生产状况与制片企业的发展做了统计和数据分析,同时对上海的电影院线、发行与票房市场做了调查和研究。此外,报告还对上海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电影产业发展战略和人才储备等情况做了具体的论述与考察。对于了解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上海市电影局,负责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影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本市影视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
引言 2019年中国电影发展情况简述
一、国产电影势头强劲,市场表现亮眼
二、聚焦内容创作,题材多样多元
三、主旋律影片掀起观影热潮,口碑效应持续发力
四、电影业态环境改善,行业更加理性
*章 2019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一、“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精品佳作不断涌现
二、“引凤筑巢”集聚重要资源,产业竞争力稳步增强
三、影院放映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第二章 2019年上海出品电影概况
一、基本数据解读
二、上海出品电影的创作新特征
三、上海出品电影的创作新趋势
第三章 2019年上海出品电影作品分析
第四章2019年上海电影发行与市场
一、上海主控发行电影的主要模式与案例
二、电影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
三、影院建设的发展与问题
第五章 上海国际电影节:建构全球文化治理的关键平台
一、确立“电影节政治”的国际视角
二、建构国际电影文化交流展台
三、打造国际电影人才孵化闭环
第六章 2019年上海电影观众观影分析
一、上海电影观众基本属性
二、上海电影观众观影行为分析
三、上海电影观众观影偏好分析
四、上海电影观众观影后行为分析
附录一 2019上海电影大事记
附录二 2019年长三角电影产业白皮书
一、长三角地区出品电影概况
二、长三角地区电影市场概况
三、长三角地区电影产业特征与趋势
附录三 2019年上海出品电影片目概要
《2020上海电影产业报告》一书,既面向电影产业的从业者、投资者等专业人士,也面向广大热爱电影、关心电影行业发展的影迷。《2020上海电影产业报告》一书的数据全面、详实、权威,充分展现了如电影票房、影院建设、创作趋势、政策扶持等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读者能借此了解上海电影产业在2019年的发展状况,对从业者和投资者大有帮助。同时《2020上海电影产业报告》也总结了2019年度上海本地电影的口碑,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特征、偏好,对观众在观影前后的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比对书中勾勒出的影迷画像,相信电影爱好者们可以获得共鸣和乐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