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甲/侵彻力学的理论建模与分析(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穿甲/侵彻力学的理论建模与分析(下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1.09 6.6折 1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小伟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21917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98元

货号1201971698

上书时间2024-06-11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上册
章  刚性弹侵彻动力学理论
第2章  刚性弹侵彻阻力和靶体等效分析
第3章  刚性弹穿甲/侵彻金属靶的理论
第4章  金属厚靶的穿甲与侵彻
第5章  金属中厚靶及薄靶的穿甲分析
第6章  金属靶板的绝热剪切穿甲
第7章  刚性弹撞击素/钢筋混凝土靶的局部效应
第8章  素混凝土靶的侵彻与穿甲
第9章  钢筋混凝土靶穿甲和侵彻的理论建模
上册索引
下册
0章  动能弹质量磨蚀的若干研究进展
10.1  引言
10.2  试验研究及经验公式
10.2.1  动能侵彻的速度分区
10.2.2  试验研究
10.3  弹体质量磨蚀的物理过程
10.4  质量损失的理论研究
10.4.1  质量损失的物理分类与相关物理量定义
10.4.2  熔化引起的质量损失
10.5  高速摩擦的相关研究成果
10.6  数值计算
10.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1章  动能弹质量侵蚀的理论模型
11.1  动能侵彻弹体的质量侵蚀模型分析
11.1.1  弹体质量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11.1.2  弹体质量侵蚀与弹头形状变化
11.1.3  弹体头部的相对质量侵蚀率
11.2  弹体质量损失表征模型及参数讨论
11.2.1  弹体质量损失表征模型
11.2.2  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11.2.3  质量损失的参数敏感性讨论
11.3  考虑头形磨损变化的动能弹极限侵彻深度研究
11.3.1  残余弹头形状因子随初始撞击速度的变化
11.3.2  考虑头形磨损变化的侵彻深度
11.3.3  试验数据分析
11.4  尖卵形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的质量损失和头形钝化再分析
11.4.1  弹体质量损失系数
11.4.2  弹体头形钝化系数
11.4.3  Vi≤Vic域内弹体质量损失和头形钝化系数的试验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2章  弹体质量侵蚀的计算模型
12.1  考虑质量损失与头形钝化的弹体侵彻过程分析
12.1.1  增量模型
12.1.2  模型校核和弹体特征量预测
12.2  考虑质量损失与头形钝化的弹体侵彻加速度分析
12.2.1  加速度曲线的初步分析
12.2.2  加速度参数的特征分析
12.3  高速侵彻混凝土弹体的形状演化模拟
12.3.1  弹体表面回退位移的表征模型
12.3.2  数值模型
12.3.3  数值模型的校核
12.4  弹材分布对弹体的头形钝化和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12.4.1  在弹头表面包覆难熔金属层
12.4.2  采用梯度材料制作弹头
参考文献
3章  动能深侵彻弹的力学设计
13.1  引言
13.2  动能深侵彻弹体结构力学设计的理论模型
13.3  动能深侵彻弹的抗压和抗拉分析
13.4  动能深侵彻弹的抗弯曲分析
13.5  动能深侵彻弹弹体设计
13.5.1  动能深侵彻弹的弹形和弹材问题
13.5.2  弹体壳体设计
13.5.3  弹体头部的中空形状
13.5.4  动能深侵彻弹战斗部后盖设计
13.6  动能深侵彻弹的相关分析
13.6.1  动能深侵彻弹的装填比
13.6.2  侵彻效应中的尺度律
13.7  混凝土靶的设计
13.8  动能深侵彻弹实例分析
13.8.1  实例分析
13.8.2  缩比弹侵彻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4章  高侵彻能力的先进钻地弹力学设计
14.1  引言
14.2  高侵彻能力的先进钻地弹的结构分析
14.2.1  先进钻地弹概念弹
14.2.2  弹体结构的力学设计
14.3  先进钻地弹概念弹的次口径高速深侵彻试验研究
14.3.1  次口径发射技术
14.3.2  试验结果
14.3.3  侵彻后弹体形状变化分析
14.4  剩余弹体的金相观察
14.4.1  热影响区
14.4.2  绝热剪切带
14.5  高速深侵彻概念弹的相关理论表征模型
14.5.1  弹体质量损失的表征模型
14.5.2  弹体头形钝化的表征模型
14.5.3  侵彻深度分析
参考文献
5章  高速侵彻弹体结构和侵彻弹道的稳定性研究
15.1  非对称质量磨蚀导致正侵彻弹体的弯曲屈服
15.1.1  弹体横向作用力分析
15.1.2  压弯联合作用下的弹体受弯分析
15.2  弹体弯曲屈服函数的参数相关性
15.3  考虑质量磨蚀的正/斜侵彻弹体的弯曲屈服
15.3.1  理论分析
15.3.2  试验数据分析
15.4  非正高速侵彻混凝土靶体的弹体结构失稳分析
15.5  特例讨论
15.5.1  正侵彻情形
15.5.2  斜侵彻情形
15.5.3  倾/攻角侵彻情形
15.6  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体的终点弹道稳定性分析
15.6.1  靶体阻力函数影响因素分析
15.6.2  弹体质量损失和头形钝化规律
15.6.3  弹道预测方法
15.6.4  试验对比
15.6.5  参数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6章  高速穿甲/侵彻弹体的破坏与失效研究
16.1  弹丸侵彻由刚性域向半流体域的转变
16.1.1  刚性弹侵彻向半流体侵彻的转变
16.1.2  刚性弹侵彻的上限值
16.1.3  半流体侵彻的下限值
16.2  实心软钢弹撞击硬钢靶的不同破坏模式
16.2.1  种破坏模式:“泰勒”撞击
16.2.2  第二种破坏模式:“向日葵”形花瓣帽形失效
16.2.3  第三种破坏模式:冲塞破坏
16.2.4  弹靶破坏的比较
16.3  实心软钢弹撞击硬钢靶的数值分析
16.3.1  不同模式弹靶变形机理分析
16.3.2  不同撞击速度下弹/靶的变形破坏
16.4  细长薄壁弹体的屈曲和靶体等效分析
16.4.1  试验弹体及靶板
16.4.2  屈曲试验现象
16.4.3  屈曲分析
16.4.4  屈曲试验讨论
16.4.5  装填物内压分析
16.5  细长薄壁弹体撞击钢靶屈曲的数值分析
16.5.1  不同弹型的屈曲破坏形态与分类
16.5.2  弹丸屈曲破坏的形成机理
16.5.3  弹丸屈曲破坏的过载特征
参考文献
7章  脆性陶瓷靶高速穿甲/侵彻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17.1  引言
17.2  单质陶瓷靶的高速侵彻
17.2.1  侵彻机理
17.2.2  陶瓷靶穿甲/侵彻的侵彻阻力Rt
17.3  陶瓷复合靶的高速侵彻与穿甲
17.3.1  含聚合物夹层的多层陶瓷结构
17.3.2  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侵彻
17.4  空腔膨胀模型在陶瓷侵彻力学中的应用
17.4.1  JH本构关系与准静态空腔膨胀模型的结合
17.4.2  陶瓷靶侵彻中的动态空腔膨胀模型
17.5  陶瓷靶侵彻动力学的数值分析
17.6  脆性材料高速侵彻中的失效波效应
17.7  小结
参考文献
8章  脆性陶瓷靶的界面击溃研究
18.1  引言
18.2  陶瓷靶的侵彻模式及理论
18.2.1  长杆弹撞击陶瓷靶板过程中的三种弹靶变形模式
18.2.2  陶瓷靶侵彻与界面击溃的理论模型
18.3  平头弹和尖锥形弹的界面击溃比较分析
18.3.1  平头弹对陶瓷靶的界面击溃
18.3.2  尖锥形弹对陶瓷靶的界面击溃
18.4  不同头形长杆弹对陶瓷靶界面击溃的简化近似
18.4.1  平头弹
18.4.2  尖锥形弹
18.5  弹体由界面击溃向侵彻的转变分析
18.6  弹体由界面击溃向侵彻转变的临界转变时间
18.6.1  靶材强度的变化
18.6.2  弹体速度的变化
18.6.3  临界转变时间
18.7  长杆弹斜撞击陶瓷靶过程中的界面击溃理论分析
18.8  斜撞击时弹体由界面击溃向侵彻转变的临界撞击速度范围
18.9  斜撞击时弹体由界面击溃向侵彻转变的临界转变时间
18.9.1  靶材强度的变化
18.9.2  临界转变时间
参考文献
下册索引

内容摘要
《穿甲/侵彻力学的理论建模与分析(下册)》(上、下册)共18章,主要基于作者及其合作者近20年的研究成果,给出穿甲/侵彻力学的理论建模和相关分析。内容包括刚性弹侵彻和靶体等效的一般理论,针对不同厚度金属靶考虑不同模式的侵彻/穿甲模型,素/钢筋混凝土靶侵彻与穿甲的建模分析,深侵彻弹体的质量侵蚀,侵彻弹体结构的力学设计,弹体结构和侵彻弹道的稳定性与弹体破坏失效,以及陶瓷靶侵彻/穿甲的界面击溃分析,并分别给出了金属靶、素/钢筋混凝土靶和陶瓷靶侵彻/穿甲以及深侵彻弹体质量侵蚀的比较全面的文献综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