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气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气词"了"的隐现规律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46 5.7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巍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29613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1912188

上书时间2024-06-10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巍,北京第二外国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是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法等,现任北京第二外国学院文学院汉语靠前教育系主任。长期从事留学生汉语教学和汉语师资培养工作,曾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中文教学助理。担任过多国来华汉语教师培训团的主讲教师。2007年至今任历年国家汉办外派教师考试评委,2013年受聘为北京市《中小学靠前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专家组成员。参与主创的《汉语乐园》系列对外汉语教材获得2010年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组织评选的“世界十部很好汉语教材”之一。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内容及理论基础
三 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四 本书的结构安排
章 语气词“了2”的多视角研究综述
节 关于“了”的产生和历史演变
一 “了”做动词
二 “了”做助词
三 “了”做语气词
四 句尾“了”和词尾“了”不同源
第二节 关于“了1”和“了2”的区别
一 一个“了
二 两个“了
三 三个“了
四 多个“了
第三节 关于“了2”的语法意义和语法性质
第四节 汉外比较方面的考察
第五节 隐现规律的考察
第六节 含“了2”的句法结构的考察
一 副词与“了2”
二 动词与“了2”
三 名词与“了2”
四 述补结构与“了2”
五 时间词与“了2”
六 “太+形/动”与“了2”
七 其他结构
第七节 “了2”的教学与习得
第二章 “了2”隐现的条件
节 “了2”隐现的条件之一:语法意义
第二节 “了2”隐现的条件之二:语用因素
一 “了2”的语用功能
二 语体差异
三 语境制约
第三节 “了,”隐现的条件之三:音节制约
第四节 “了,”隐现的条件之四:特殊句式
第五节 小结
第六节 案例综合分析
第三章 “了2”表动作已发生并兼表事态变化
节 语法形式和语义变体
一 语法形式与语义变体
二 句外语境、句内语境与“了2”的语义表现
第二节 “动作行为动词+了2”中“了2”的隐现状况分析
一 双音节结果义动词
二 单音节结果义动词
三 持续义动词
第三节 “动作行为动词+了2”中的同现成分分析
一 常与“动作行为动词+了2”同现的成分
二 需某种条件限制才能与“动作行为动词+了2”同现的成分
三 不能与“动作行为动词+了2”同现的成分
第四节 “心理状态动词+了2”中的同现成分分析
第五节 状语成分和“了2”的隐现
第六节 补语成分和“了2”的隐现
一 “结果义”补语与“了2”的隐现
二 转喻的显著度
第七节 “被”字句与“了2”的隐现
一 由“了2”的转喻成分引起的“被-了”句
二 其他类型的“被-了”字句
第八节 “把”字句与“了2”的隐现
一 由“了2,”的转喻成分引起的“把-了
二 其他因素造成的“把-了”字句
三 比较“被-了”字句和“把-了”字句
第四章 “了2”表主体状态的变化
节 (部分)名词+了2
第二节 (部分)形容词+了2
第三节 代词+了2
第四节 数量词+了2
第五节 (部分)副词+了2
第五章 “了2”表提醒听话人事态将要变化
节 (表可能、要求、愿望类)助动词动词+了2
一 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动词+了2
二 “助动词+动词+了2”中的两种结构层次
第二节 不+动词+了2
第三节 将要义副词/助动词“要”+动词+了2
第四节 动词+了2
第五节 我(们)+动词+了2
第六节 不要/别+动词+了2
第六章 “了2”表对原词词义和词性的改变
节 “得了”语义、语法分析
第二节 “算了”语义、语法分析
第三节 “罢了”语义、语法分析
第四节 “行了”语义、语法分析
第七章 “了2”表对原句动作延续时量的改变
节 动词+(了1)+数量补语/数量定语(宾语)+了2
一 基础语义与语法形式分析
二 “动词+了1+时间量+了2”中的“时间量”问题
三 与其他成分的同现状况分析
第二节 时间段+否定副词+动词+了2
一 时间段+没有+动词+了2
二 时间段+不+动词+了2
第八章 “了2”表确定某状态的超常变化,并增加感叹色彩
节 太+形/动+了2
一 语义和语法形式分析
二 句法功能
三 语用条件
四 “太+不+形+了2”和“不+太+形+了2”
第二节 最+形容词/动词+了2
一 语义和语法形式分析
二 句法功能
三 语用条件
第三节 可+形容词/动词+了2
一 语义和语法形式分析
二 句法功能
三 语用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虚词是汉语语法体系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在虚词中,句末语气词“了”(简称“了2”)的使用频率极高。其语义内涵丰富,和其他词语组成的语法句式多种多样,出现规律和语用条件难以把握,所以一直是汉语教学和研究的难点。所谓“了2”的隐现问题是指按照语义表达需求,“了2”应该出现时却没有出现。具体表现为有时出现,有时隐匿。看似扑朔迷离,无章可循。“了2”的隐现之所以成为汉语研究中的一道难题,主要原因在于“了2”并不以语义为出现的专享条件。我们的研究表明:语法意义、语用因素(语用功能、语体差异、语境条件)、音节以及某些特殊句式因素都主宰着“了2”的隐现。本文对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逐步揭示了“了2”的隐现规律。另外,作者还以追踪“了2”的隐现规律为线索,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平面上建立起了一个“了2”的多方面的分布体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较强的科学依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