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研究:从“十三五”到204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战略研究:从“十三五”到2049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6.06 5.2折 8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茉楠,许元荣,张影强,张瑾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19519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901749

上书时间2024-06-10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从当下展望2049 年,还有30 余年的时间。2049 年已经被历史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的时点,也将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所规划的以约70 年的时间段(1980—2050 年)经过“三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表述的“中国梦”梦想成真的“除夕之夜”,是自工业革命落伍、落后的这个文明古国,终于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和平崛起的见证之年。

   从“十三五”前瞻到2049 年,做国家发展战略的系列化研究,是我们研究群体于“十三五”开局之前的自觉选择。经过骨干成员反复研讨,形成了一个主报告和十余个专题报告的通盘设计。在全体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下,终于在2016年年底使文稿初具规模,又经过几轮补充完善、反复修改打磨,终将全部成果合成丛书,付梓奉献给读者。

   面向2049 年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不寻常的背景:

   一是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的召唤。中国这一人类历史上古老文明没有中断的多民族大国,自以1840 年鸦片战争为标志拉开近现代史帷幕后,曾一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经甲午海战惨败、戊戌变法夭折之后,在20 世纪陆续展开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年帝制,1949 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1978 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三件大事,终于在“千年之交”之后,站在现代化前两步目标提前实现的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踏步地跟上时代,一直推进到2012 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布局的发展新阶段,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位,并有望在未来不太长的历史时期之内上行至世界。2017 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了在“强起来”历史新时代,新的“两步走”现代化奋斗目标:如能在人均国民收入提高进程中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继续提升硬实力、软实力而和平崛起,就将于2035 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把中国现代化的宏观蓝图在2049 年的时点上作为竣工大成之品,以现代化强国之姿展现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未如此接近伟大民族复兴的愿景”,这个愿景鼓舞和呼唤着我们以集体合作的方式,提供服务于“梦想成真”的战略思维和科研成果。

   二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艰巨任务的挑战。在改革开放之后成功地实现了超常规高速发展和经济起飞而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之后,中国的经济运行虽然在总体上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成长性和“黄金发展期”特征,但“矛盾凸显期”的特征接踵而来,各种制约因素的叠加,形成了自2011 年以来告别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向必须认识、适应还要引领的“新常态”阶段转换,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吃光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必须攻坚克难冲破利益的藩篱,以实质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解放生产力,对冲下行压力,才能形成旧动能衰退后新动能的转换升级,使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使增长过程维护其可持续性与长远的后劲,避免落入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体已有前车之鉴的“中等收入陷阱”覆辙,完成中国古语譬喻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现代化长征。未来30 余年征程中的一系列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形成了历史性的挑战和考验,为应对好这种挑战,经受住这种考验,必须有尽可能高水平的战略层面的系统化研究设计,对决策和相关政策的优化给予有力支撑。

   三是以知识创新工程式的智力支持,助推冲破“历史三峡”的迫切要求。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决策层经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将治国施政的核心理念和大政方针一步步清晰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智库建议,继现代化国家治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以创新发展引领协调、绿色、开放、发展而落实于共享发展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得到清晰明确的表述之后,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针,认定供给侧是矛盾主要方面,而以有效制度供给纲举目张地要求将改革进行到底,冲破终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三峡”,这客观地产生了对于“知识创新工程”式的智力支持的迫切需要,亟须以走向2049 伟大民族复兴的长期视野、战略研究,助推中国经济社会的巨轮涉险滩、闯激流,克服一切艰难与风险,达于现代化的计日程功。

   在此背景下,新供给智库“中国2049 战略”研究成果出版发布的时代意义,便呼之欲出了。

   ,这一丛书系列反映的研究创新是回应时代诉求和现实生活挑战的自觉努力行为。智库的创始与工作,并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首先是基于全球视野—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对主流经济学总体上的反思与创新势在必行,而反思中应该有对应于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理性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在以和平发展对接伟大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中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转轨中得到理论之光的烛照引领,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取向下新供给群体形成的“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共识对接我们经过努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研究成果,集大成式地推进改革,促成发展升级,这是研究者立身时代潮流当中的应有作为。

   第二,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周年的“中国2049 战略”研究成果,反映了我们早期就确立的新供给研究中必须明确地把“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的基本考量。努力实施研究而来的这项成果,要引出制定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这是在前所未有的长期概念之下,超越30 年眼界,对接到实现中国梦时间段的发展战略,即从具体化的“十三五”规划,以及2020 年既定的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延伸至伟大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正处在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到2020 年,中央要求除了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以外,攻坚克难的改革必须取得决定性成果,同时必须实现全面的法治化和全面的从严治党——攻坚克难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催促理论与智力供给的有力支持。虽然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过30 年以上时间跨度的类似课题的系统化专项研究,也没有检索到国外30 年以上视界的国家战略规划研究,但是我们可以从一系列值得称道的研究框架中得到重要启示:比如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先生就考虑过“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二战”后一些欧洲有远见的政治家早已积极考虑,后引到现实生活而在整个世界格局里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欧洲货币同盟。在中国40 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间,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我们实际上就是按照邓小平的70 年眼界“三步走”伟大战略构想,在一步步前行,这些都可以给智库的长期战略研究以非常宝贵的启示和激励。2017 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做出了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 年前后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规划。正是基于这种认知,我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并完成了这一在具体形态上有首次特征、超越30 年眼界的规划性战略研究。

   第三,这项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优化顶层规划、助益科学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有效供给功能。从规划视角分析,中国人一向推崇有全面、长远的心胸和眼界,研究者都认同这样一种取向,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十八大迈向十九大的新时期和十九大后的新时代,迫切需要顶层设计与市场微观主体两个层面的良性互动。“中国2049 战略”研究力求从学理和实证方面支持顶层规划,同时注重呼应基层民间的创新创业。从智力支持视角分析,我们高度认同“智库”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智库建设,这关联着各个国家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打造软实力供给的竞争。民间独立智库,也是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的定位,具有现代社会竞争发展、合作、供应进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研究中的导向既不是“官场规则”,也不是“反对派规则”,而是具有独立、公正、专业的学术严谨性,把握创新中的规范性,力求形成全面、深刻、务实的导向,以战略高度的洞察力对接具备建设性、策略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第四,新供给智库关于“中国2049 战略”的研究是各方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和中国现代化决定性历史考验的一项认知、交流和催化的基础工作。从“十三五”规划时期始,“中国2049 战略”研究具有“对应、涵盖但不限于”的特点,是把这些时点目标放在自己研究范围之内,再往前衔接,以长期、超前期的视角支持从当下到中长期的科学决策,聚焦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前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而启动的系统工程式研究。我们内含的命题是如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福利陷阱”“转轨陷阱”“塔西佗陷阱”等一系列历史性的综合考验。“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屡屡引起争议,虽然这个概念本身有边界量化的“模糊性”,但是我们愿意强调,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统计现象的比喻式表述,是无可回避的“真问题”,而且对于“中国梦”来说是性质的“真问题”。研究的成果需要与各个方面交流和互动,以期待实现启发、促进功能和决策参考作用。我们愿以基础认识催化全盘思维、要领和重点方案的合理优化。各方面在启发、促进、交流的互动中,共同的努力也就关联了天下苍生、民生社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及世界未来。

   总之,我们从事这项研究、推出这套丛书的立场,确实是面对时代的客观需要,以智库研究成果与所有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人们互动,力求再接再厉,共同努力做好与“中国梦”相关联的研究和各项工作,以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政府国际交流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外顾委委员、理事等职。同时担任《国际石油与经济》等杂志编委,以及美国全球经济学家网站Project-Syndicate等媒体特邀专栏作家。主要从事全球宏观经济、国际金融、全球价值链、中美经贸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中央国务院及部委、国家社科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课题项目60余项,其中一些研究成果获得重要批示,并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国家宏观政策。同时,在核心期刊及SCCI上发表数百篇学术文章。出版《创业型经济论》《中国财富分配的革命》《大变革:全球价值链与下一代贸易治理》三本专著,参与合著20余部。

 

 

   许元荣,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新华社瞭望智库研究总监,累计向国家决策部门提交国家高端智库报告百余篇,研究成果得到好评,获得新华社瞭望智库突出贡献奖。作为骨干成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大数据治国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专项《“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与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并出版《大数据领导干部读本》(执行主编)。

 

 

   张影强,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和产业政策。已在《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等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余篇,主持和参与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委托的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出版著作有《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中国方案》《机会平等与收入分配相关性研究》《新经济 新动能 新思路》等。

 

 

   张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研究员,山东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交流博士后,曾于山东财经大学任教。主持或参与中财办、深改办、中宣部、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等部委研究项目及各省市咨询项目100多项。在各类期刊公开发表文章80多篇,撰写专著、合著10多本,执笔撰写内参报告90多份。



目录

篇 理 论

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提出

节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战略命题的背景及提出

第二节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现实要求与重大挑战

一、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挑战

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抢夺创新战略制高点

三、全球创新大国加大创新力度,竞争日趋激烈

四、中国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经济发展全方位挑战

五、作为国家竞争核心的制造业面临严峻压力与挑战

 

第二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理论基础

节 国际上关于创新理论研究的主要论述及借鉴

一、马克思关于创新的理论

二、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

三、经济学中的创新学派

四、波特国家发展阶段理论

五、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六、后发国家的相关创新理论

七、全球正推动加快以创新为导向的国民经济核算改革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创新理论战略思想的阐释及其战略重点

一、深刻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准确领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扎实践行创新是引领发展动力的战略思想

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须处理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第三节 新环境下对“创新”的再认识

第四节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创新

 

第三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节 创新提高尚未真正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经济增长

第二节 制造业创新不足制约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第三节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

一、国家政策层面: 创新战略与国家创新政策体系滞后之间的矛盾

二、创新链层面:创新投入结构不平衡与创新产出效率低之间的矛盾

三、创新主体层面:企业主体创新动力不足,不同主体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

四、 产业创新层面:关键共性技术基础落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之间的矛盾

五、 技术创新层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突破先发国家核心技术垄断仍面临较大困局

六、 市场环境层面:市场没有在创新驱动过程中真正发挥决定性资源配置作用

七、 开放创新层面: 全球创新网络环境开放性与高端创新资源难获得性之间的矛盾

八、制度机制创新层面:缺乏创新宏观管理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设计

九、创新人才层面:创新人才结构与创新产出效率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国际经验

节 主要创新大国积极推出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战略

第二节 保持战略持续性和系统性,为下一代创新和经济持续增长做整体布局

第三节 统筹协调各类创新资源,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组织保障

第四节 围绕创新链,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国家创新优势

一、促进创新各部门合作与技术转移

二、加快产业创新步伐

三、建构有利于创新的经济生态环境

第五节 各国政府致力于打造创新“公私合作”的PPP 新模式

第六节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为科技创新和创新增长保驾护航

第七节 “以人为本”,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争夺

一、美国

二、欧盟

三、日本

四、印度

 

第五章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制度创新

节 加快形成从“旧三驾马车”到“新三驾马车”的动力转换

第二节 全面确立“创新立国”战略的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

第三节 企业成为“主发动机”,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一、推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市场化改革

二、构建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设立国家基础工业共性技术创新基金

四、建设创新工程中心,增强工业基础的创新能力

五、推动大企业建立“双创”平台

六、打造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第四节 积极打造全面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与创新生态系统

一、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建立创新产权化与创新资本化的法律框架

三、关于创新供需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

四、加快完善以R&D 为重点的国民新经济核算体系

第五节 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与政策工具供给

第六节 通过创新人力培育、流动等制度全面实施人才战略

一、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二、创新人才流动制度

三、积极创新海外人才引进制度

四、加快完善创新人才评价/ 薪酬制度

五、全面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六、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七、以人为本设计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第七节 构筑开放式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第二篇 专 题

专题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创新增长

节 中国经济放缓的供给侧结构性因素

一、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增长的贡献考察

二、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考察:边际递减制约投资增长

三、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考察:数量红利结束,质量红利到来

第二节 寻找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释放创新潜力

 

专题二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点领域

节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发展及其展望

第二节 新能源与可替代能源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第三节 下一代健康与生物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第四节 基础材料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第五节 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第六节 空间与海洋技术发展及其展望

 

专题三 加快构建中国开放式创新体系与路径选择政策建议

节 在海外展开科技布局可重视六种模式

第二节 学习借鉴全球开放式创新机构的运作模式

一、欧洲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全球化布局值得借鉴

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全球化布局值得借鉴

第三节 积极引导构建国际化产业联盟

第四节 大力吸引、培养和激励国际一流创新人才

第五节 建设世界一流工业研究院新体制新模式

第六节 全面强化与世界创新前沿领域对接

第七节 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一流创新型国家形象

 

专题四 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的“深圳样本”

节 “十三五”目标:深圳谋定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

第二节 深圳产业定位:追求全球引领式产业创新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深圳质量”国际化前沿

二、先进制造集群:基础与智能双脚迈进创新主战场

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深圳加快向绿色创新转型

四、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打造科技、经济、民生结合点

第三节 “深圳制造2025”:高端装备担当制造强国战略领军者

第四节 全球十大科创中心的实力比较

一、深圳创新成果增长态势强劲,多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

二、深圳创新焦点更加注重对接战略新兴产业

三、创新主体集中度高,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四、创新合作方面有待加强,知识流动效率至关重要

第五节 积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创新全球化

一、构建“深港创新圈”,成为区域创新体系龙头

二、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将深圳建设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新城市桥头堡

三、着力打造国际创客中心,为创业者搭建良好的生态系统

四、与世界核心创新城市合作,建设创新全球化合作“直通车”

第六节 深圳以“人才特区”支撑创新高地

一、多措并举建设人才特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二、“高层次专业人才1 6”计划,发力人才战略

三、实施“孔雀计划”,吸引海外高端人才聚集深圳

四、内源式人才培养同步推进,为创新崛起提供源头活水

 

专题五 积极发挥大企业在推进“双创”中的作用

节 我国大企业渐成“双创”的重要力量

一、大企业“双创”模式层出,影响重大

二、大企业“双创”平台优势突出,成效显著

第二节 大企业“双创”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一、认识存在偏差

二、创客主体来源不足

三、重点领域存在短板

四、政策体系不完备

第三节 深入推进大企业“双创”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大企业的关键角色和引领作用

二、吸引汇聚重要创客群体

三、推出重点领域大企业“双创”的支持措施

四、完善大企业“双创”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前言】

主编推荐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走向2049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之一。“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中国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力求“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内涵自然包括建成一个“现代化创新型强国”。从全球视野看,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后金融危机时代逆全球化及中美贸易战合流的形势面前,更加凸显自主创新和科技赶超的重大意义,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亟须确立并实施以“创新为本”的“创新立国”战略。
【内容推荐】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研究:从“十三五”到2049》是国内全面阐述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脉络、科学评估创新竞争力与政策框架的专著。本书立足于打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黑箱”,在系统梳理国际、国内创新与经济增长内在逻辑的重要理论成果基础上,全面探究国家创新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创新对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创新战略的新动向及其成功经验,以及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面临的现实约束。此外,对如何激发创新的强劲驱动力量,如何打造国家创新政策生态体系等也进行了深度剖析。本书可以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如何突破内外相交之困,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