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4.37
6.1折
¥
8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艳红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17023
出版时间2018-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1680424
上书时间2024-06-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艳红,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预备役部队心理教育训练研究中心主任,校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与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师生互动、幸福、文化认同,军事心理等主题。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章 核心概念界定
节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 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二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第二节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二 师生互动的类型与模式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二 网络师生互动的形式
三 网络师生互动的特点
四 网络师生互动的分类
五 网络师生互动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比较
第二章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相关理论
一 社会建构理论
二 归属需要理论
三 心理契约理论
四 符号互动理论
五 对话理论
六 认知负荷理论
七 去个性化理论
八 交流隐私管理理论
九 情绪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 教师角色的研究
二 网络师生互动的测量
三 网络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之一:个案研究法
二 研究方法之二:内容分析法
三 研究方法之三:滞后序列分析法
四 研究方法之四:社会网络分析法
五 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六 研究方法之五:问卷调查法
七 研究方法之六:实验法
第四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三章 网络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
节 背景介绍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二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内容特征
一 被试
二 编码系统
三 研究程序
四 数据编码和分析
五 结果与讨论
六 结论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行为模式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程序
四 消息树及其构造
五 数据分析
六 结果与讨论
七 结论
第四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结构模式
一 被试
二 研究工具
三 研究程序
四 结果与讨论
五 结论
第四章 网络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节 互动情境和人格特质对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假设
三 实验方法
四 结果与讨论
五 实验结论
第二节 情感事件和情绪状态对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假设
三 实验方法
四 结果与讨论
五 实验结论
第三节 教师因素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
二 实验假设
三 实验方法
四 结果与讨论
五 实验结论
第五章 高校网络师生互动的实证研究
节 高校网络师生互动问卷编制及应用
一 问题的提出与设计
二 初始问卷编制及预测
三 正式问卷验证与施测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二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师生互动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讨论
四 结论
第三节 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四 结论
第六章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的结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结论
一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结果分析
二 总结论
第二节 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一 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二 对未来理论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正发生着变革,网络师生互动与课堂师生互动之间呈现出互补而非割裂的关系。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型校园的新世纪时代,网络师生互动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一探网络背景下师生互动的特征与缘由,并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启示与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