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异之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惊异之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0.69 5.3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 著;刘子超 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9612229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649180

上书时间2024-06-09

徐小智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1908年5月28日生于伦敦。于伊顿公学(Eton College)毕业。二战爆发后,他担任情报部门负责人约翰-戈弗雷(John Godfrey)将军的助理。战争结束后,弗莱明加入凯姆斯利新闻集团,担任《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海外部的负责人。《皇家赌场》(Casino Royale)出版于1953年,将007特工詹姆斯-邦德介绍给世人。小说在一个月之内就销售一空。首战告捷后,弗莱明每年都会发表一部邦德小说,直到1964年8月12日,弗莱明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刘子超:旅行作家、资深媒体人、定制旅行策划师。1984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2年中德媒体使者,2015~2016年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先后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中文版、《ACROSS穿越》。曾获2010年刘丽安诗歌奖、2014年“蚂蜂窝”年度旅行家,2015年书店文学奖“年度旅行写作”。已出版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2015.9)。

目录
01 香港 Hong Kong
02 澳门 Macao
03 东京 Tokyo
04 火奴鲁鲁 Honolulu
05 洛杉矶与拉斯维加斯 Los Angeles and Las Vegas
06 芝加哥 Chicago
07 纽约 New York
08 汉堡 Hamburg
09 柏林 Berlin
10 维也纳 Vienna
11 日内瓦 Geneva
12 那不勒斯 Naples
13 蒙特卡洛 Monte Carlo

内容摘要
《惊异之城(007的城市旅行)》是伊恩·弗莱明创作的一本游记图书。本书是弗莱明根据自己的两次旅行,为《星期日泰晤士报》撰写的系列文章。一次是1959年的世界旅行,一次是1960年对欧洲的驾驶之旅。本书涉及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的14座城市,记录了弗莱明在每个城市旅行中的手的所见、所感、所想。与其他游记不同,弗莱明作为惊险小说作家,他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城市的“地下”,包括赌场、妓院、夜总会、酒吧等等,也拜访过毒枭、黄金大王、警察局长这类人物,颇有“007”电影感。在每个城市的很后都含有一个“前线情报”部分,罗列了在当地的酒店、餐馆、食物以及夜生活方面,他向读者提供的建议。弗莱明的性格在本书中有鲜明体现,他的文字常带有辛辣的讽刺,看待城市的眼光也颇为独特,为读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角体验。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推荐序导读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作家伊恩·弗莱明与他笔下身经百战、吸引了几代读者的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很像。然而《惊异之城》提醒我们,这位007的创造者可能更属于他自身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他的想象力深深切中了那个时代的脉搏。1963年,当这本书出版时,弗莱明55岁,阅历已经相当丰富。二战前,他曾在日内瓦和慕尼黑的大学学习,当过银行家和股票经纪人。战争期间,他在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服役,中年后开始从事报纸经营工作,并且从1952年开始创作詹姆斯·邦德系列小说。《绝美之城》中的随笔最初是为报纸而写,内容显示出对精英文学的蔑视。我想这对他来说有点奇怪,因为正是这种精英感塑造了邦德小说的风格。在本书中,这些随笔并不是正统的旅行写作。弗莱明极为富有,交游甚广,文名卓著,事业有成。作为一位有教养的绅士,他的品味相当都市化,对什么都满不在乎。他评述所到的世界各处,常常尖酸刻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娱乐读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在那时已经是邦德迷,也是为了自娱自乐,让思路保持活跃。他很少参观博物馆,也不喜欢雇佣导游。在那些马提尼摇晃但不搅动(还是相反?)的地方,他像007一样旅行,不断寻找着性感而意味深长的事物,对一切都挑着一副高傲的眉毛。就像他自己所说,到了1963年,他总是会以一个惊险小说家的眼光打量世界,因此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现实生活中那些影响他小说创作的隐秘乐趣有关——黑帮、警察、赌徒、妓女和间谍,当然也少不了明星、名流和古怪的天才。不过,在邦德的电影和小说里,以上这些人物并无时间感,而在这本书里他们则定格在弗莱明观察的一瞬。这是具有时代性的作品,邦德的世界就是它诞生之时看起来的样子。弗莱明飞往东方时,乘坐的是德哈维兰彗星飞机(De Havilland Comet)——最早的喷气式飞机。他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介绍寿司与彩色电视。当时,纽约的五星级酒店才20美元一晚;也能与健在的查理·卓别林和诺埃尔·考沃德共进晚餐;而在那不勒斯,黑帮老大“幸运的卢西亚诺”还会彬彬有礼地来喝下午茶。如果说,替我们观察这一切的是畅销小说家的目光,那么对这些加以剖析的则是一位观察者精明而有教养的头脑。无论在伦敦还是在纽约、火奴鲁鲁、香港或者日内瓦,弗莱明总能透过充满魅力、精彩纷呈或是臭名昭著的外表,捕捉到城市背后的深层意义。他从不刻板而乏味,但他也绝不庸俗。《绝美之城》是三重性的缅怀:缅怀一个不朽的小说人物,缅怀一段逝去的历史,也缅怀一位精妙严谨的英语散文作家——或许,伊恩·弗莱明之于惊险小说,就如同P.G.伍德豪斯之于幽默小说。简·莫里斯2009作者的话    书名已经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本书的内容,作者没有更多话要说。但是关于本书的缘起,尚有一两点有待说明。    这13篇旅行随笔曾于1959—1960年发表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它们写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城市:6座欧洲城市,以及7座其他洲的城市。    用出版界的行话说,这些随笔是所谓的“性情之作”。我希望它们如今或者曾经符合那些城市的状况。不过这些随笔并不期冀面面俱到,恰好相反,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更偏向于新鲜稀奇,或者说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我一生热爱冒险。在国外旅行时,我喜欢离开宽敞明亮的街道,走进身后的小巷。我喜欢寻找一座城市隐秘而真实的脉动。或许正是这一习惯使然,我成为一名惊险小说家。当我进行这两次旅行并写作这些随笔时,我显然已经习惯了以一个惊险小说家的目光观看人世。    这些随笔曾愉悦过《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读者,但偶尔也会让他们感到愤怒。在报纸上发表前,编辑部的蓝色铅笔删除了很多段落,如今在本书中全都加以恢复(也许这是相对于“删除”的专业术语)。早就有人建议我出版这两次旅行的随笔集,但由于太过忙碌,或者说过于懒惰,我直到现在才将这个建议付诸实施。尽管又有朋友说,我当年所写的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了。    我并不认为过时。至少对我来说,当我重读这些文字时,我仍能感受到新鲜感。城市或许每分钟都在变化,这家餐厅或者那家餐厅有可能消失不见,一些人可能与世长辞,但我所坚持的乃是“风景的有效性”。最初,我以粗线条描摹它们的特质,出版前又为每一章增补了“额外情报”——这些“情报”都是为《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驻外记者们提供的内参。因此我想,对于今天的旅行者来说,这本书应该仍然具有价值。    最后,我想把这本不乏偏见和坏脾气,但至少还算得上风趣幽默的随笔集献给在《星期日泰晤士报》工作的朋友和同事们——无论他们身在伦敦还是海外。特别要献给负责拍板的“C.D.”先生。同时,我也要将本书献给罗伊·汤普森(Roy Thomson)先生——是他慷慨而欣然地资助了本书中异常昂贵又任性放纵的旅程。协会邀请做一场关于我的作品讲座,当时,初出茅庐的我为了定演讲题目而想破头,最后给了个“自然生态的艺术创作”标题,却因太过冗长加上谈到艺术会感觉不太平易近人,被要求修改润饰,情急之下,就挤出了“自然创作”这个名词。现在,自然风似乎成了一门新的创作方式,我不敢说是这个名称的原创者,但如果能让“自然创作”成为一种生活风格,也是让我十分愉悦的!    回想这趟记录自然的历程,除了许多常为我打气的朋友之外,我的母亲更是支持我创作的原动力。多年来,从小教我爱自然的她,不但要忍受着外界对我的种种冷嘲热讽与误解,还得忍耐儿子成天在野外乱跑、不时捡一堆乱七八糟的自然物回家。虽然如此,我的母亲还是不断鼓励我,甚至不厌其烦地协助我整理、收集这些自然物!今天能将这几年“玩自然”的经验集结成册与读者分享,我的母亲是优选的功臣!    而为了纪念当时尊贤大哥的“自然野趣”书屋,特别将本书书名取为“自然野趣D.I.Y.”,(自己动手做)也希望藉由本书鼓励更多有兴趣的朋友,用更多不一样的方式关心自然、爱自然、欣赏自然之美!黄一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